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60例癫痫患者苯妥英钠(DPH)血浓度测定结果。17例临床有明显中毒反应的患者,血浓度均>30μg/ml。对DPH 剂量与血浓度、剂量与中毒、中毒与血浓度,进行了资料分析。指出:成年患者即使常规剂量0.3g/日,长期服用(大于8年以上)仍有出现中毒可能。故以血浓度监测为指标,结合临床观察,对指导合理用药,防止药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国华  刘扬  宋亚娟  陶冶  陈丽萍 《中国药师》2009,12(12):1685-1688
目的:探讨中毒剂量苯妥英钠(DPH—Na)给药后唾液与血浆、组织间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大鼠静注中毒剂量DPH-Na后。采集血液、组织及唾液样品,HPLC法测定其中DPH—Na浓度,线性回归法计算唾液与血浆及组织间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大鼠DPH—Na中毒后在唾液中有少量排泄,唾液与血液及脑组织中DPH—Na浓度间存在良好相关关系,与唾液浓度/其它组织浓度比(S/T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DPH—Na中毒后,可以通过测定唾液中浓度了解其在血液及组织中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 苯妥英钠(DPH)是治疗癫痫有效药物之一,由于它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明显,即使服用同等剂量,有的人能达到有效血效浓度,有的可能达不到。为了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剂量可相差5倍之多。为了保持患者有效抗癫痫血药浓度为10~20μg/ml,必须对服用DPH  相似文献   

4.
该法快速,简单。将含有游离苯妥英(DPH)的血清直接进样至HPLC 柱中测定,采用内表面反相硅胶柱。游离和结合型DPH 峰的分辨受流动相含异丙醇的百分比、进样血清的体积和样品中蛋白质浓度等诸因素的影响。游离和结合型药物浓度的测定结果与用简便的超滤办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对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DPH)血浓的监测,探讨DPH单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单药DPH组、双药组、三种以上药物组进行了血浓监测结果:首次DPH血浓监测时三组有效率分别为48.6%、41.9%和35.5%,总有效率为45.2%。经统计学处理三个治疗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调整DPH血浓后三组有效率分别上升为77.5%、58.1%、44.1%,总有效率达73.1%。经统计学处理单药DPH组与双药组和三种以上组比较其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药组与三种以上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控制癫痫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单药较双药和三种以上药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患病率约为4.75‰,癫痫发作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多见,其治疗常用药物为苯妥英钠(DPH),苯巴比妥(PB),丙戊酸钠(VA),由于DPH具有疗效高,无催眠作用等优点,常作为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为控制癫痫大发作需长期服用DPH,而DPH长期应用后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中毒性肝炎、蛋白尿、心肌炎等副作用产生,该药的血浓度和疗效、毒性反应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DPH具有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即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癫痫的药物治疗疗程较长,患者不易坚持,增加了控制发作的困难,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观察了~(32)磷治疗57例原发性癫痫的5年疗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57例均经临床观察和脑电图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意痫大发作型,频繁发作。男45例,女12例;平均年龄17.3岁。~(32)磷治疗前有10例正规服苯妥英钠(DPH)和苯巴比妥一年以上不能控制发作,其中3例DPH放射免疫测定在10μg/m以下,低于DPH有效血浓度;非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47例。治疗方法为正规治疗10例和非正规治疗47例。均继续原来治疗,再加上~(32)磷治疗,防止突然停用抗癫痫药使病情加重。非正规治疗的病例入院时已无  相似文献   

8.
苯妥英(以下简称DPH)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癫痫大发作药物。它的有效血药浓度很窄,8~20μg/ml 被认为是最佳治疗水平。用DPH 治疗的两个基本特点是:(1)抗惊厥作用的血药水平接近药物中毒水平(血药浓度>20μg/ml),(2)相同剂量DPH 口服后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DPH慢性中毒的特徵是齿龈肥大。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的征候有:中枢抑制、精神失常、眼球  相似文献   

9.
对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DPH)血浓的监测,探讨DPH单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单药DPH组、双药组、三种以上药物组进行了血浓监测结果:首次DPH血浓监测时三组有效率分别为48.6%,41.9%和35.5%,总有效率为45.2%。经统计学赴理三个治疗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调整DPH血浓后三组有效率分别上升为77.5%、58.1%、44.1%,总有效率达73.1%。经统计学赴理单药DPH组与双药组和三种以上组比较其有效率有显性差异(P<0.05)。双药组与三种以上组有效率无显性差异

0.05)。表明控制癫痫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单药较双药和三种以上药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0.
苯妥英是常用抗癫痫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它的治疗有效血浓度为10~20μg/ml,20μg/ml以上时会出现中毒现象,所以治疗与中毒血浓度比较接近,由于生物个体差异,给同一剂量苯妥英,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血浓度,从而导致不同的疗效乃至中毒。为了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测定血中苯妥英的浓度作为临床监护是有必要的。测定血中苯妥英浓度有比色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4名心力衰竭患儿口服地高辛后进行血浓度测定,有效血浓度为0.3—2.7 ng/ml(平均1.65ng/ml)。结合临床观察,我们认为按常规剂量给予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控制心衰症状满意。通过血浓度测定,说明地高辛有效血浓度范围较宽,洋地黄效应在较低血浓度时,已有治疗作用。在儿科领域内,各不同年龄小儿的体重及体表面积相差悬殊,按照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细胞膜脂流动性与环孢素A(CsA)药物动力学相关性,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FPLA法测定CsA全血药物浓度,DPH荧光探针法测定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结果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动态改变与血中CsA药物浓度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CsA可使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长期低水平的膜脂流动性是导致肝损害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山莨菪碱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膜内源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荧光探针DPH测定完整红细胞膜流动性。山莨菪碱显著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山莨菪碱对红细胞膜内源我的粹灭呈药物浓度依赖。钙和山莨菪碱对细胞内源荧光的粹灭有协同作用,提示山莨菪碱对膜疏水区有作用,并且直接与膜蛋白反应导致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环孢素新老剂型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药谷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环孢素剂型更换前后18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案、用药记录以及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结果:环孢素血药谷浓度随着每日用药剂量的增加稳步升高;微乳剂环孢素血药谷浓度与测定浓度前日最后一次服药剂量相关,油剂环孢素血药谷浓度与测定浓度前一日服药剂量相关;剂型改变(微乳剂与油剂)对患者血药谷浓度影响差别不大;临床上,根据体重计算两种剂型环孢霉素服用剂量意义不大,其中微乳剂相对于油剂更不适用mg·kg-1换算环孢素用量。结论:环孢素微乳剂逐渐代油剂,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剂型转换对重症肌无力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26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沈鸿  方子正 《安徽医药》2008,12(7):643-644
目的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丙戊酸钠(VPA)178例、苯妥英钠(DPH)45例的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卡马西平(CBZ)37例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PA、DPH、CBZ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分别有93例(52.2%)、14例(31.1%)、29例(78.4%)。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卡马西平(CBZ)和苯妥英钠(DPH)是临床治疗癫痫的主要药物,应用较广泛。由于它们的治疗指数低,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窄(CBZ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12μg/ml,DPH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0~20μg/ml),故对癫痫病人使用CBZ和DPH时进行常规的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上是十分有益的。作者曾对门诊16例癫痫病例进行CBZ和DPH血药浓度监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仪器 KONTRON 322型HPLC仪,332型可变波  相似文献   

17.
应用荧光探针DPH测定完整红细胞膜流动性。山茛菪碱显著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山茛菪碱对红细胞膜内源荧光的焠灭呈药物浓度依赖,钙和山茛菪碱对红细胞膜内源荧光的焠灭有协同作用,提示山茛菪碱对膜疏水区有作用,并且直接与膜蛋白反应导致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8.
山莨菪碱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膜内源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探针DPH测定完整红细胞膜流动性。山茛菪碱显著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山茛菪碱对红细胞膜内源荧光的焠灭呈药物浓度依赖,钙和山茛菪碱对红细胞膜内源荧光的焠灭有协同作用,提示山茛菪碱对膜疏水区有作用,并且直接与膜蛋白反应导致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碳酸锂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血锂浓度进行监测与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酸锂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198例服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均采用IMS-972电解质分析仪监测血锂浓度,并分析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198例中有57例血锂浓度〈0.5mmol/L,133例在0.5~1.2mmol/L之间,8例〉1.2mmol/L,提示68%患者达到用药浓度,29%患者未达到有效浓度,只有4%的患者出现早期中毒症状,因血锂浓度个体差异很大,在疗区标本的采取上应告知固定采血时间,早晨进食不影响测定结果,但应避免标本溶血;采集后的血液应及时进行测定,尽量不用分离胶处理的标本、溶血标本、高血脂的标本,均造成结果升高,采集后血液及时测定。  相似文献   

20.
碳酸锂是治疗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病的常用药物,该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而且服用量与血锂浓度的关系个体差异很大,治疗时,测定血锂浓度的准确性尤其重要,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我们在测定血锂浓度时,发现了标本溶血和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锂浓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