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吸机在有机磷农药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49例呼吸困难患者,行无创通气19例,有创通气40例(其中有10例为无创转为有创),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潮气量8~12ml/kg,呼吸比为1:1.5~1:2,根据意识及自主呼吸情况调整通气模式及其参数。结果 本组通气时间为12~240h(M=87.2h),47例撤机后呼吸平稳;死亡2例,均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适时、合理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麻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患女,30岁,1994年4月5日上午准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常规补液后3分钟,发现患呼吸浅表紫绀伴意识丧失,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心律及血压正常。立即给面罩加压吸氧予辅助呼吸;即刻发现有补液竟然是配好备用的静脉麻醉复合液(其成分是平衡液500ml普鲁卡因5g及司可林400mg),乃迅速更换输液瓶及皮条,5~10分钟后患意识恢复,呼吸改善,氧饱和度上升。手术暂停,回病房后继续吸氧4小时,患意识、呼吸均正常。尔后择日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心脏外科需体外循环(CPB)手术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与动脉血气的变化。了解术后肺部氧摄取的能力。指导心脏外科术后的呼吸治疗。方法:对心脏外科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病人42例进行观察。其中肺动脉高压组患者18例,非动脉高压组24例,术后1h吸入氧浓度为50%时测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值。结果:术后早期肺部氧摄取功能明显下降。术前合并肺术后1h吸入氧浓度为50%时测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值。结果:术后早期肺部氧摄取功能明显下降,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表现尤其突出。表现为PaO2下降,A-aDO2增大、Shunt%升高。气道阻力增高、静态及动态顺应性下降。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氧摄取能力普遍下降,肺动静脉分流增大,胸肺总的静态顺应性降低,必须加强术后呼吸治疗。  相似文献   

4.
左心辅助循环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辅助循环是抢救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逆转心脏直视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挥重要作用 ,可使术后左心衰病人获得存活机会。我们为 5例病人施行了左心辅助循环 ,现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我院自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6 17例 ,有 5例 (占 0 .81% )在停止体外循环后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 ,出现顽固性左心功能不全及心跳骤停 ,须进行左心辅助循环。 5例均为女性 ,年龄18~ 5 4岁 ,心功能Ⅲ~Ⅳ级 ,心胸比0 .73~ 1.0 ,分别发生于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1例 )、双瓣置换术 (2例 )、三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行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60例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术前充分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施行。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3.05±0.88) h,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3.80±7.10) min,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5.60±1.20)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22.10±7.22) h,术后住院时间为(8.06±2.20) d。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腹胀、2例术后疼痛、1例切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术中护理配合要求较高,手术护士应对手术流程、器械性能及使用方法、医生工作习惯熟稔于心,才能实现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李超  王秀云  彭涌  汪庆强  杨勇 《医学争鸣》2005,26(17):1627-1628
1临床资料 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17(男13,女4)例,年龄43~72(平均62,5)岁,纵隔肿瘤2例,肺肿瘤肺叶切除术7例,全肺切除术2例,纵隔肿瘤加肺叶切除术1例,食管癌5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术前吸烟史超过10a10例,超过标准体质量10%以上8例,以呼吸增快(〉28次/min)。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 ,我科 ICU病房共收治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人 2 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42 .5± 18.2 )岁。其中重症胰腺炎术后 6例 ;急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后 7例 ;严重复合伤术后 4例 ;术中失血过多而大量输血 4例。 ARDS发生时间分别为 :术后 2 4 h内 10例 ;术后 2 4~ 4 8h内的 8例 ;术后 4 8~ 72 h的 3例。ARDS的诊断参照 1988年全国第二次 ARDS专题讨论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1 ] 。本组有 10例病人在自主呼吸鼻导管吸氧 ,…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辅助用药的作用。方法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麻醉完善后,Ⅰ组咪唑安定0.06mg/kg静注,Ⅱ组哌替啶50mg,氟哌啶2.5mg静注。结果Ⅰ组用药后5-10min呼吸抑制明显,Ⅱ组在15-30min较强呼吸抑制,术后24h随访对手术过程记忆,Ⅰ组顺行性遗忘作用较强。结论咪唑安定0.06mg/kg辅助硬膜外麻醉具有诱导平稳,呼吸循环影响小,且具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们腹部外科共收治患者5 348例 ,其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 4例 ,占0 .4 5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18~ 71岁 ,平均4 1岁。严重腹部创伤 10例 (合并有明显胸部损伤 6例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4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例 ,细菌性肝脓肿 2例 ,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 1例 ,胃癌根治术后 2例 ,门静脉高压征术后 2例 ,大肠癌根治术后 1例。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病后或术后 10 h至 6 d(平均 4 8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常规输氧不能缓…  相似文献   

10.
陈宏俊  夏洪  季灿平 《现代医学》2002,30(6):402-403
目的 通过分析普通胸外科术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11例病例 ,总结早期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 以呼吸增快 (>2 8次·min-1)、PaO2 <60mmHg(8kPa)、PaO2 × 10 0 /氧流量× 4+ 2 1<2 0 0为诊断标准 ,总结本院胸心外科1993~ 2 0 0 0年救治的 11例普通胸外科术术后并发ARDS的治疗经验 ,比较各类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抢救成功 5例 ,4例在早期即给予辅助呼吸等治疗 ;死亡 6例 ,确诊后才给予相应的处理。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辅助呼吸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06年6月共施行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27髋)。其中骨关节炎7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先天性半脱位4例,先天性脱位1例(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髋)。结果随访18例(20髋),随访时间10~50个月,平均34个月。最近一次Harris评分,优10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取得优良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芬太尼静脉镇痛在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因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4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静脉输入芬太尼镇静治疗,使用2μg/(kg·h),维持48 h后,改为1μg/(kg·h),维持72 h停药。对照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维持静脉输入葡萄糖液5%葡萄糖12 mL 0.5 mL/h维持72 h。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后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IPP)评分、呼吸机参数以及用药后治疗时间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4、48、72 h PIPP评分较0 h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PIPP评分未随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试验组及对照组24、48、72 h吸氧浓度均较0 h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试验组下降速度更慢;试验组及对照组24、48、72 h平均气道压、呼吸频率均较0 h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但试验组下降速度更慢,两组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80 mL/(kg·d)肠道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7/20)比70.0%(14/20)],尿潴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0%(18/20)比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芬太尼对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会增高呼吸机参数,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芬太尼作为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镇痛治疗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正> 从1990年至1998年,我院对30例风心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后早期监护密切相关,现将术后早期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3岁。病史3至27年。术前心功能三级8例,二级20例;并发心衰25例,心电图检查:心房纤颤28例。本组施行二尖瓣置换术2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加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治愈2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例。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996年笔者对36例上腹部手术后患者施行硬膜外注入吗啡止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现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6~72岁。胆囊切除术1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5例,胃癌根治术10例(其中全胃切除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切除术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术毕手硬膜外号管内注入含吗啡2mg的NS液5ml后拨出导管。分别手术后3、6、12、24h观察止病效果及副反应。结梁,术后3、6h有效止痛各1例,术后12h有效止痛10例.术后24h有效止痛24例。皆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恶心、…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因脑外伤硬膜下血肿在全麻行下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带气管插管人ICU,神志不清,双瞳孔等大,直径2.5mm,光反应迟钝,血压稳定,自主呼吸未恢复,SPO2 65%。术后经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气管内吸出误吸物,SPO2渐升为99%。2小时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躁动不安,人机对抗,但呼之能应,经充分吸痰后,协助医师拔除气管插管,给予面罩吸O2。30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烦躁,SPO2降至90%以下,呼吸30次/分,心率140次/分以上,经吸痰后无好转,随之出现抽泣样呼吸。血压下降,心率减慢,SPO2降低,继之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立即应用呼吸、循环三联,胸外心脏按压,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等抢救措施,25分钟后,呼吸心跳恢复,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心脏手术后的呼吸管理经验。方法:2004年11月至2006年5月,104例3岁以下婴幼儿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实施心内畸形根治术92例,法洛四联症中央分流2例,单纯动脉导管结扎术10例,矫治其他畸形同时结扎动脉导管未闭6例。术后返回ICU即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监测,加强护理。结果:死亡6例,病死率5.7%,死于低心排出量4例,呼吸衰竭2例。呼吸机使用时间1.3~314h,住监护室时间(2.31±2.06)d。拔出气管插管再次插管5例,开胸止血1例。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8例。结论:婴幼儿肺发育尚不成熟,代偿能力低,先天性心脏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体外循环的不利影响均使肺易发生并发症。术后呼吸机的合理使用,严密监测,胸部物理治疗,稀释痰液等都可使呼吸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用于高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患者全髋骨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7例高龄(≥90岁)ASAⅢ级全髋骨置换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其中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27例(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的稳定情况和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术后24 h随访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麻醉满意度情况。结果 1A组患者手术期间生命体征无明显波动(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后血压和心率均出现显著波动(P<0.05)。B组患者围术期心血管药物使用比例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1)。2A组患者18例术后直接回病房,9例在麻醉恢复室观察0.5~1 h;B组13例术后控制呼吸直接回重症医学科病房,9例拔除气管导管,回重症医学科病房;8例在麻醉恢复室观察1~2 h。3B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麻醉满意度低于A组(P<0.01)。结论适度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是高龄ASAⅢ级患者全髋骨置换术时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矫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路径 ,在心脏跳动下行 2 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正术 1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4例 ,女 2 6例 ,年龄 3~ 4 0岁。结果 手术顺利 ,所有患者随访 2~ 2 0月 ,均健在 ,无术后并发症。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体外循环 (32 5 0± 18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2 0 0± 1 2 0 )h ;对照组患者体外循环 (6 8 5 0±17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4 2 0± 1 10 )h。结论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矫治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有效、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朱旭  王玉宾  牟珍  蒋炳爱 《当代医学》2010,16(18):102-103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环节与因素。方法对成功复苏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均在心搏呼吸停止后即刻~5min内给予CPR,行气管插管4例及2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电击除颤,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复苏药物。结果 10例均在5~10min内恢复心搏呼吸,神志在5h~3d恢复,住院5~12d康复出院。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CPR、有效的呼吸支持、早期心脏除颤、合理应用复苏药物以及积极处理原发病。  相似文献   

20.
纵隔冲洗防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纵隔冲洗防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的经验。方法 行心脏直视手术后纵隔冲洗21例,其中室缺修补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2例,法洛四联症纠治术1例。关胸前纵隔置输血管一根,术后予生理盐水持续纵隔冲洗3~10h。结果 全组无1例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及纵隔感染。结论 纵隔冲洗可有效防治心脏直视手术后心脏压塞,避免了第二次开胸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