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为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有其他部位出血,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感染、免疫、遗传等多个因素为其发病原因,体液免疫紊乱及细胞免疫失调为其发病机制[1-3]。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关。ITP患者自身免疫的最终效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其他相关抗体。在ITP的发生机理中,T、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及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范颖  马骥 《中医药学刊》2003,21(3):401-402,4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关。ITP患者自身免疫的最终效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其他相关抗体。在ITP的发生机理中,T、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及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 SLE 的发病机理中,免疫功能紊乱起着主导作用。主要为 T 细胞功能低下及 B 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导致各种器官组织损害而发病。因此,对 SLE 的重要治疗手段不外乎应用免疫抑制以抑制过亢的体液免疫,或应用免疫增强剂企图能提高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国内近年来正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中  相似文献   

6.
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激素持久的完全缓解率约30%,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疾病复发;根据"2012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1],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为二线治疗方案,但国内患者对前者接受程度低,而后者副反应较明显。胸腺肽作为免疫调节剂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并调节其多种功能,可针对T细胞免疫相关ITP起效,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可起到增效减毒、减少复发等作用,针对正规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且不适于脾切除患者,两者结合能代替免疫抑制剂及联合化疗方案等的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ITP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治疗ITP的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ITP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不明原因与免疫因素有关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的出血性疾病。轻者是皮肤、黏膜出血,重者是内脏出血,甚则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切脾、免疫抑制剂,但对少数病人运用疗效较差,属于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是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由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异常,发生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导致全身性出血,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为危急重症。中医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国家级名中医刘永年主任以凉血散血法为主辨治ITP有独到之处。笔者作为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刘师学习。现将凉血散血法治疗ITP的内容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永  杨茜  杜青容  白玉盛 《新中医》2017,49(11):130-13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难以明晰,研究发现与免疫功能紊乱关系较为密切,尤其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免疫学指标。综述近年文献,诸多中医学者对本病的中医证型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一些规律;而这些相关性研究结果将可能为本病的证型与调控因子研究、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郭茜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855-85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不明原因与免疫因素有关的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轻者可见皮肤、黏膜出血;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甚则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切脾的方法治疗,但对少数患者运用上述方法却无疗效,这类患者属于难治性ITP。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收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疑难重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2009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发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1]; 2011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发布《育龄  相似文献   

13.
欧阳学认  连逸青  许华 《新中医》2017,49(4):176-177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束臂试验阳性~([1~2])。约80%的急性ITP患儿在发病前有感染史,其中病毒感染较常见~([3]),目前认为其发病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协同刺激分子的作用、巨核细胞异常、HLA遗传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一般认为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在IT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以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为特征,以全身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虚劳”、“发斑”、“血证”、“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相似文献   

15.
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失调表现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本文从中医虚实证角度观察免疫指标的异同变化,发现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失调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目前公认绝大多数ITP是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因此,本病又称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ITP和慢性ITP.按照年龄又可以分为成人ITP和儿童ITP两大类[1]。ITP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虚劳”范畴[2]。  相似文献   

17.
<正>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环状混合痔是指3个以上的混合痔融为一体环绕肛周一圈者。由于其占据了齿线附近直肠下段及肛管一整圈,痔核之间没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自身获得性的免疫相关性的一类血液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是因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的外周血小板数值减低;近年有相关研究表示ITP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2~5人。ITP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甚至有约1.4%的成人患者会出现颅内出血等损及性命的严重症状。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简称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而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因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出血。现代医学对ITP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  相似文献   

2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出血性疾患。笔者通过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认为肺脏功能失司是其发病过程中重要病理环节之一,临证运用“清肺热、化瘀滞,健肺脾、调升降”为治则治法,疗效显著,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