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翁志霞 《全科护理》2014,12(8):696-696
总结在急救过程中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包括准确、快速判断病情,及时行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灌洗、吸痰、给氧、机械通气护理,保持良好的体位,防止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使患者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本文通过对76例气管切开观察及护理,最大限度减少了并发症及感染,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赵蕾  高鑫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2):20-21
目的:探讨微创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6例微创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做好心理、环境、切口、吸痰、气管套管及拔管护理,并加强呼吸道湿化,控制医源性感染。结果:本组未发生痰痂堵塞、黏膜损伤、痰液带血现象,未出现气管套脱出及切口红肿、糜烂现象。结论:对微创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给予精心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预防切口和肺部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垂危患者的急救手术,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及术后体质差,并发症可随时发生.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我院近15年来耳鼻喉科气管切开术74例老年患者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科学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经皮气管切开器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新型经皮气管切开器行气管切开术的ICU病房昏迷患者28例。均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结果28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min 15s,平均出血2mL,未出现气胸、大出血、气管食道瘘、喉返神经损伤、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使用新型经皮气管切开器手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严密科学的护理配合与观察可保证手术成功实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病人生命常用的急救措施,做好术后护理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科前后收治气管切开病人90余例,现谈谈临床护理体会: 一、切口周围护理 患者术后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体位,局麻多取半坐位,全麻多取平卧位,同时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呼吸和咳嗽,要勤观察切口及分泌物的颜色、气味、性质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最佳护理线索集合体干预在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40例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4月40例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最佳护理线索集合体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佳护理线索集合体干预法可改善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后头颈部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术作为常规急救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很常见,为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伤口早日愈合,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尤其是头颈部护理。就气管切开后患者头颈部各方面的护理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后的重症患者86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通气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上呼吸道梗阻和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是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典临床指征。但气管切开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64.06%,病死率为28.13%。为了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广大的护理同仁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改进。现将气管切开术后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16例危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默契配合医生行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做好气道管理。16例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是为解除或预防喉部及气管上部阻塞性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急救手术,对外科某些疾病如重型颅脑损伤、破伤风等能起到治疗和预防合并症的作用。气管切开后可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的目的。现将4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气管切开术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气管切开术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同类型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痰液量及肺音明显减少与消失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痰菌培养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保证有效排痰,保持气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本组治愈64例,好转17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5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精心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见的急救技术之一。气管切开后,由于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空气的加湿、加温作用,使黏膜干燥、充血、分泌物增多,细菌容易繁殖,且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为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因局部感染加重肺部感染,气管套管口的纱布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3例喉乳头状瘤患儿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包括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套管的护理,仔细观察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小儿喉乳头状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是促进患儿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较好的气道护理方法,为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85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气道护理,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改进气道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气道阻塞、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进气道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总结65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环境、用物和患者准备;术中安置患者适宜体位,密切配合医生实施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加强气道管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中发生不明原因渗血1例、血压下降5例、脉搏氧饱和度下降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术后发生痰中带血3例,均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患者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急救技术。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创口的护理,对预防切口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有重要作用[1]。为保护切口处皮肤,传统方法是在切口处覆盖"Y"型无菌纱布垫,每日常规换药1次,如纱布垫潮湿或污染时及时更换,此方法不仅增加对患者的刺激,还增加护士的工作量[2],同时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相应增加。因此,2014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供应室根据临床需要对现有纱布垫及使用方  相似文献   

20.
总结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转移并发肝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是在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肝破裂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加强肝脏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重视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出院时加强健康指导。经过治疗及护理,本例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继续巩固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