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小腱三头肌瘫痪下垂足的新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4例患者应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案,即在延长跟腱矫正下垂足的同时加肌移位代跟腱术,并根据足部畸形的性质和有无合并其它畸形再附加其它软组织或骨性手术。结果:术后病人平均随访25个月,下垂足畸形皆达到满意矫正,替代的跟腱肌力皆增加2级以上,行走功能改善,无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可一次轿正足的下垂畸形增加跟腱肌力,无并发症,符合优化组合的矫形手术方案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跟腱动力重建33例周茂垣,王道珍,杨建惠,林智勤,连福明我院自1989年9月以来,采用肌腱移位术重建跟腱动力3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2~26岁。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所致跟行足畸形。其中...  相似文献   

3.
半侧跟腱前移治疗儿童足下垂伴内翻畸形(附14例报告)黄保根⒇小儿麻痹后遗足下垂伴内翻畸形,在儿童期尚未发生骨性畸形,可采取跟腱延长、胫前或胫后肌外移术治疗。但对足背伸肌足内外侧肌群广泛瘫痪的足下垂伴内翻的病人,采取半侧跟腱前移与腓骨长肌腱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内侧软组织松解并Bridle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内侧软组织松解并Bridle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种新的有铲术式。方法:后内侧软组织松解和跟腱延长,同时做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物腓骨长肌3腱组织吻合。自1996年4月 ̄1998年5月治疗13例(21足),随记6 ̄18个月。结果:手术后都恢复了跖行足。近期矫形效果满意。结论:对严重畸形足,年龄6.5 ̄12岁的儿童,在彻底软组织松解,矫正畸形的同时,选择发育良好的肌肉及腱移位。  相似文献   

5.
胫骨前肌后移重建跟腱术治疗跟行足杨绍银李政我科1991年8月~1996年8月,收治脊髓灰质炎后遗小腿三头肌麻痹,致跟行足畸形患者46例,对其中9例进行胫骨前肌后移重建跟腱,矫治跟行足畸形。术后随访1年3个月~4年6个月,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节融合治疗下垂足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三关节融合、跗间截骨,并有大部分病例同时行肌腱移位,肌腱悬吊、跟腱延长、跖筋膜松解及第一、第五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等联合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下垂足畸形。结果:520例528只足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4年,最短1年,平均14年3个月,优良率占77%。结论:通过远期疗效观察,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组合性手术治疗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以及不同踝足的畸形手术组合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7例脊柱裂后遗踝足部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4例,女63例;年龄1.3~52岁,平均17.7岁;双踝足畸形58例,单侧49例(左侧22例,右侧27例)。马蹄足畸形类99足,行跟腱延长及肌腱移位术;跟行足畸形类25足,行踝前肌腱松解及肌腱移位术;内外翻足畸形类17足,行肌腱移位及跟骨截骨术;连枷足畸形15足,行跟距关节融合及跟腱短缩术;爪形趾畸形9足,行趾间关节融合或Ilizarov技术牵拉矫正。采用AOFAS综合评分系统从主观疼痛感觉、客观功能检查等方面评定疗效。结果:107例中79例127足获得随访,时间48~180个月,平均64个月。根据AOFAS综合评分系统,结果优89足,良26足,中9足,差3足。结论:脊柱裂踝足畸形外科治疗策略包括矫正畸形、平衡肌力、稳定关节和保留足的弹性4个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足畸形,采用相应的组合性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有效的矫正畸形,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第三腓骨肌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附13例报告)秦泗河,孙廷先,宁栓虎作者应用第三腓骨肌移位术矫正足的动力性畸形,获得良好效果。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4~24岁,其中15岁以下者11例。术前胫前肌瘫形成马蹄外翻足3例,跟腱延长的同时行第三腓骨肌内置代胫...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用腓肠肌内侧头肌腱移位与足部固有肌吻合,重建止点治疗足下垂、垂趾畸形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单纯足下垂5例,合并垂趾畸形3例,均为无法行其它动力肌性功能重建者。平均随访14月,功能评定:优6例,良2例。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该手术的优点及价值,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坶展肌皮瓣移位修复感染性跟腱缺损温贵满,及金宝,银和平1987年始,我们采用带蒂展肌肌皮瓣移位修复感染性跟腱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2~50岁。均为切割伤跟腱完全离断感染创面,其中中1/3离断2例,下1/3离断3例。病程25~58天。彻底清创...  相似文献   

11.
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  相似文献   

12.
马蹄足畸形的分型和手术方案制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马蹄足畸形的分型与正确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80-1996年3月手术治疗的2381例、2465个足进行总结统计分析,将马蹄足畸形分为跟腱挛缩型;跗骨高弓型;跖骨头下垂型和混合型,并分析了6种马蹄足畸形的特殊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了较正确的手术方案。结果:1074个足术后平均获得3年6个月随访,1011个足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达到术前设计矫正效果,优良率94.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治疗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一期行跟腱延长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胫后肌外移术维持软组织肌力平衡治疗的24例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6±0.8)年。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背伸-跖屈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退变分级Morrey-Wiedeman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分期Ilizarov技术肌腱转移矫正儿麻后遗症重度足下垂内翻畸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974~1987年我院采用跟腱延长,两关节融合术治疗无明显内外翻畸形的成人足下垂140例,随访100例(108足),效果满意。就跟腱延长与两关节融合术联合应用,足稳定性及手术方法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76年至1992年4月施行足部畸形矫正手术1645例,取得比较满意效果,其手术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45例,男849例,女796例;年龄最大34岁,最小3岁,平均12.5岁。足部畸形主要为:下垂足畸形、下垂内翻足畸形、下垂外翻足畸形、下垂高弓足、跟行足、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85年始采用跟腱延长并胫前肌移位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90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的52例,62足,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20例;双侧36例,左34足,右28足;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8岁。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6年,平均4年1个月。结果:优良59足,占951%,可:3足,占49%;差:无。2 手术方法21 跟腱延长 跟腱内侧缘纵形切口,游离跟腱后做额状面“Z”形前后半切开,在跟骨结节上方切断前侧半,在肌腹与肌腱相交处切断后侧半,踝关节背屈5~10°,前后瓣重叠…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治疗马蹄足畸形时发现,有些矫形治疗不满意的病例术后仍呈跟腱挛缩步态,经再次手术治疗得到满意矫正,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2例马蹄足病例中,19人经当地医院初次手术后仍呈跟腱挛缩步态。病人年龄5~32岁,平均年龄24岁,男12例,女7例。2例为单纯痉挛性马蹄足,8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初次术后畸形有所改善,但足背伸0°。4例痉挛性马蹄足合并膝屈曲挛缩,行了股骨髁上后倾截骨和跟腱延长术,并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下肢于伸膝及足中立位,术后轻度跟腱挛缩步态。1例合并仰趾足行了跟腱延长术后畸形仍明显,足底前部皮肤磨出了溃疡。4例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虽行了跟腱切断术,但足跟内侧软组织挛缩仍明显,足跟内翻影响了足背伸,导致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18.
笔者5年来,采用小针刀矫治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5例,治疗效果均属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9岁~9个月;双侧12例,共患足37只,其中5例为外科手术后畸形复发病例;全组病例早期均经过不同程度的手法治疗,各种固定等保守疗法失败。治疗方法1.病例选择:(1)患儿治疗年龄在0.5~3岁为最佳,经过手法、固定等保守治疗无效病例;(2)患足的畸形应以马蹄内翻足为主,或单纯高弓足,或单纯马蹄足,神经麻痹所致马蹄足除外;(3)3岁以上10岁以下的患儿,只要足部无明显骨性畸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80例足部畸形之外科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65例,先天性足下垂5例,足部疤痕挛缩4例,足外伤后畸形3例,小腿肌肉感染引起跟腱挛缩2例,踝关节外伤后半脱位1例。手术方法采用了软组织转位术及三关节固定术,三关节固定加软组织转位联用术。对41例三关节固定术后进行了疗效观察及分析按照 Mackenjie 对三关节融合术后疗效分析的标准,Ⅰ级18只足,Ⅱ级20只足,Ⅲ级2只足,Ⅳ级1只足。着重讨论了2例三关节术后及1例跟腱延长术后感染的原因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临床实践中,马蹄内翻足畸形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仍是跟腱延长、足三关节融合术。但长时间马蹄内翻足畸形往往合并踝关节畸形,单纯传统足三关节融合手术后,仍无法恢复部分跖行足负重行走功能,需要同时行踝关节融合术,稳定踝足关节,恢复跖行足形态;以往需要分次手术,治疗时间长,增加治疗痛苦。作者对1例患者年龄较大,畸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