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卫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14-21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真菌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1种抗生素发生真菌感染患者23例(37.1%),2种抗生素23例(37.1%),3种以上16例(25.8%);使用时间≥1周发生真菌感染患者30例(48.4%),≥2周30例(32.3%),≥3周30例(19.4%);38例(61.3%)患者同时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后发生真菌感染,其中使用时间≥1周26例(41.9%),I〉2周9例(14.5%),≥1周30例(4.8%);痰培养感染白念珠菌患者35例(58.5%),酵母样菌10例(16.1%),克柔念珠菌6例(9.7%),热带念珠菌6例(9.7%),曲霉菌5例(8.1%);经治疗后,痊愈患者37例(59.7%),好转16例(25.8%),无效6例(9.7%),死亡3例(4.8%)。结论慢性呼吸衰竭、使用抗生素时间≥1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特别是使用时间≥1周等均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白念珠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采用病例对比分析方法,收集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2例,随机抽取同时期无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时间〉3周、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及侵入性留置管道是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感染22例(52.4%),氟康唑是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54.8%。真菌感染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及院内死亡均明显高于无真菌感染者(P〈0.05)。结论住院时间延长、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及侵入性留置管道是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白色念殊菌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真菌感染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以收住确诊的40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或好转3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3例。结论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对老年人群健康威胁大。因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较困难,以致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肺部是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占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50%以上.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广泛应用,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呈上升趋势[1-4],加大了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的预后.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8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余继红 《医药导报》1999,18(3):189-189
由于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较广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日渐增多。现将我院1996年10月~1998年5月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所符合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患者采用氟康叹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筛选出符合真菌感染者34例,男32例,女2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73士2.1)岁;住院天数45~100d,平均(745土5.3)d。1.2病原因连续3次痰培养真菌阳性,且菌种一致。34例痰培养结果:白色念珠菌16例,热带念珠菌8例,星形念珠菌3例,隐球菌7例。34例肺部继发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张伦碧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750-175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方法,力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老年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使用抗生素与激素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治愈24例(70.5%),好转9例(23.7%),无变化3例(2.6%),死亡2例(3.2%),总有效率为86.8%(33/38)。老年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营养不良、有创检查和治疗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正确地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减少有创操作,特别是规范社区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更有效地减少老年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李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126-12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及危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肺部真菌感染中以念珠菌属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8.1%。结论COPD急性加重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率高,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菌,氟康唑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见,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探讨COPD患者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及降低COPD患者的病死率,我们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文君 《江西医药》2009,44(6):593-594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原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等方面。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4.3%);高龄、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基础病及有创操作为其高危因素。本组28例患者,痊愈或好转21例(75%),无变化3例(放弃治疗2例),恶化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抗真菌治疗是预防医源性感染、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占82.4%,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多;COPD多为老年患者,成为继发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了继发真菌感染的机会;不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主要为三代头孢菌素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早进行口腔、肠道预防,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短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依据,是预防真菌感染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本研究以在我院就诊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致病菌类型主要包括葡萄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念珠菌,且不同致病菌类型对于各类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对各种易感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3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COPD真菌感染组),按照时间顺序逐月随机抽取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无继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人次、合并糖尿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的Log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真菌感染患者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69例(83.13%),好转12例(14.46%),无变化l例(1.20%),死亡1例(1.20%).结论 患者高龄、住ICU时间长、长时间抗生素及激素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及时确诊并且抗真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卡泊芬净治疗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29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9例患者疗程为(17.6±4.7)d,总有效率为82.76%(24/29);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卡泊芬净治疗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细菌学分析与病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细菌的检出情况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方法对104例AECOPD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结果痰标本中共分离出84株致病菌,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61.9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1.43%,大肠埃希菌占8.33%,克雷伯杆菌占7.14%;革兰阳性菌(21.43%)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14%,肺炎链球菌占2.38%,表皮葡萄球菌占2.38%;真菌占16.67%。真菌组的患者APACHEⅡ积分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ECOPD呼吸道感染仍以细菌为主,但真菌感染有所增多。真菌感染的患者病情严重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1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均有基础疾病,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脑血管疾病卧床、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患者多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咳嗽无痰,X线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占90.47%),存在曲霉菌感染。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临床特异性少易于漏诊,及早行气管镜检查进行病原学测定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及时抗真菌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控制病情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病原学分析,并总结防治措施。结果 40例患者中培养出病原菌50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0%;耐药性上,所有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无耐药性,均为0,余以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为主,其他的耐药性普遍较高。临床效果上,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92.5%。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耐药性较严重,在临床上加强防治措施后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从该院病案室资料库中选取6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对真菌菌种类型、菌种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ICU深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67%);发生真菌感染共82例次,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共28例次(34.15%);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9.23%)、治疗15d后留置尿管(73.33%)、接受治疗7d后行中心静脉置管(71.39%)、术后留置引流管(71.39%)、接受治疗7d后行机械通气(70.00%);感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主(68.32%)。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导致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合并COPD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VATS治疗继发于COPD的自发性气胸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操作要点及部分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6 min,平均出血量为67.3 ml,术后前3 d胸液引流总量为650~1 700 ml,术后胸管留置平均时间为7.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7 d。临床治愈78例(98.73%),术后肺持续漏气23例(29.11%),肺部感染42例(53.16%),死亡1例(1.60%)。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持续性肺漏气和肺部感染是COPD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VATS治疗合并COPD的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适当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余彩娥  薛梅 《云南医药》2010,(5):498-5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其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COPD患者依据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级;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单纯COPD组(PASP〈40mmHg)。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2%,进一步分层发现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27%、29%和54%(χ2=9.04,P〈0.05),两两比较仅极重度COPD组与轻度COPD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及单纯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FEV1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DLCO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2,r=-0.52,r=-0.38,均P〈0.01),PASP与PaO2相关性更强(r=-0.61,P〈0.01)。结论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气流受限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并非单一因素,部分COPD患者存在与气流受限"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探讨两病并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86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表现除肺结核征象外,主要表现为合并中下肺片状模糊阴影;易息因素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联用多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长期卧床,体质衰弱,住院时间过长,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血液系统疾病,多脏器衰竭,机械通气等;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结论 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明确诊断后,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