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社区连续性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康复组,选择同期西城区月坛社区以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培训月坛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医生与护士16人,对康复组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干预6个月后与未给予社区康复干预的对照组比较,评价康复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康复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76.14±12.48)分和(19.36±14.3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干预后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25±10.22)分和(22.62±9.7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康复组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实施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畅通的社区康复信息网络和系统的康复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NIM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新病例康复组和既往病例康复组NIM和ADL评分比较,新病例组优于既往病例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在患者人组时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OL)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WHO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126例分为早期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均进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配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ADL及情感状态(HAMD)评分比较。结果:治疗1、3及6个月时ADL、ESS及HAMD评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其在社区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75例,随机分为机构传统康复组(A组)、机构个体化主动康复组(B组)和社区个体化主动康复组(C组),分别进行对应的干预治疗并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主动康复比传统康复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的功能;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机构康复和在社区康复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Ba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结果 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HAMD、HAMA、BI和FMM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治疗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BI、FMM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抑郁发生率22.86%,焦虑发生率5.71%,对照组分别为40.30%和16.4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G0.05)。结论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病程〈30d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康复组和砖照组,康复组按康复方案于指导下行康复训练,对照组自行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0d后分别进行改良巴氏(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28.75±13.55,对照组为29.33±14.0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0d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9.50±16.67,对照组为52.33±19.08,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指导下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专业合作型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居家自我管理方法,研究组实施多专业合作护理干预,定期给予治疗、护理、心理以及营养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SSRS,SCL-90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支持总分为(47.56±7.32)分,高于对照组(41.21±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1);SCL-90总分研究组为(120.24±21.54)分,低于对照组(143.18±3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研究组其他SSRS分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专业合作型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提高社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对身心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其中15例为早期康复组,15例为延迟康复组,另外30例为对照组。根据才藤分级法分级并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评分,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延迟康复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较延迟康复治疗改善吞咽障碍更明显,早期康复治疗较延迟康复治疗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9例)与对照组(62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运动再学习和Bobath疗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如针灸、理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FMA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康复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预后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文立  何小英 《新医学》2014,(4):262-265
目的:观察在社区康复训练中运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普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并用足印步态分析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能力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均获一定疗效。实验组FAC评分为3.37±0.25,高于对照组的3.14±0.44(P<0.05);实验组BBS评分为38.23±2.37,高于对照组的35.45±1.41(P<0.05);两组步长、步宽、步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康复训练中运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对恢复脑卒中患者步行稳定性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7年6~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资料。结果:干预组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干预组和对照组BI得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领域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得分也高于干预前(P0.05),但总体健康、精力2个维度得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健康领域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但心理健康领域得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其他维度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肢体瘫痪患者设计防足下垂固定装置,以防止患者长期足下垂引起肢体废用性萎缩,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防足下垂固定器由放置下肢及足部的T型凹槽及覆盖在上面的海绵两部分组成。将108例下肢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防足下垂固定器。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仰卧位)。结果治疗前,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90.85±3.02)分,对照组为(83.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 P<0.05);研究组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0.90±2.14)分,对照组为(22.13±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结论防足下垂固定器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可有效替代护理人员手工固定,适合下肢瘫痪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每组各44例。根据Fugl-Meyer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Fugl-Meyer 评分为(68.0±20.0)分,对照组为(52.0±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44,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66.0±25.0)分,对照组为(48.0±2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29,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相比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588,2.556;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3个月和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ADL)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施加早期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病程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测试平衡功能和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3次平衡功能积分分别为(2.73±2.40)分、(8.72±2.00)分、(10.27±2.22)分;MBI分别为(23.63±13.45)分、(67.72±18.80)分、(80.25±16.32)分.对照组平衡功能分别为(3.42±2.88)分、(7.17±2.30)分、(8.40±2.50)分;MBI分别为(24.30±16.18)分、(54.16±17.67)分、(70.68±20.30)分.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为康复组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和ADL呈正相关(r=0.780).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康复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36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68名,对照组200名,两组均接受常规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家庭心理干预治疗,观察1 a.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1 a末,对两组家属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和自编认知状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对两组治疗者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复吸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家属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家属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康复作用、戒断症状、护理技能的不了解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家属各项目评定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年复吸率和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不仅能解除家属的诸多思想顾虑、提高应对措施,也能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吸率,促进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徐青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5):442-443,445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例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1周内开展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康复组除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外,在成人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儿科特点,对患儿实施寓教于乐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测试和才藤氏的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为评定标准,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20d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价。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经洼田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吞咽功能训练前后经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吞咽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社区脑卒中人群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菠萝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56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照顾,不施加干预;观察组应用双轨道互动模式干预。3个月、6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评定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控制血压、饮食护理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Barthel指数、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控制血压、饮食护理等评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可及时预防和干预脑卒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减少后遗症,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