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杓状软骨区受累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声带活动度的关系,对53例声门上型喉癌全切除标本,行整喉连续切片分析。结果发现杓状软骨区受累率为45.3%,杓区上部受累为主。杓区中、重度受累声带固定频率为75%,阴性、轻度受累声带固定频率为36.4%,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杓状软骨受累率为24.5%。杓状软骨受累声带固定频率为53.8%,未受累声带固定频率为52.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声门上癌可向杓区发展,未发现该区有阻止肿瘤扩展的迹象。杓区受累程度与声带固定有关。  相似文献   

2.
声门上型喉癌声带不同活动情况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声带不同活动情况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为喉部分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4例声门上型喉癌喉切除标本 ,经火棉胶包埋 ,制成连续切片 ,苏木精 伊红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声带固定 2 6例中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下区以及两者同时受侵率分别为 4 6 .2 %、15 .4 %、38.5 % ;声带活动受限 30例中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下区以及两者同时受侵率分别为 4 6 .7%、6 .7%、13.3% ;声带活动良好 2 8例中杓状软骨及声门旁间隙下区无受侵。声带固定、声带活动受限、声带活动良好 3组之间杓状软骨及声门旁间隙下区的受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侵犯声门旁间隙下区的肿瘤均侵犯了喉室 ,声带活动受限及声带固定者中 ,肿瘤组织侵犯声门旁间隙下区占侵犯喉室比例分别为 4 0 .0 % (6 / 15 )、73.7% (14 / 19)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肿瘤侵犯杓状软骨及声门旁间隙下区是声门上型喉癌引起声带活动受限或固定的主要原因 ,观察声带活动及喉室的受侵情况 ,可为喉部分切除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胛舌骨肌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声门上型、声门型喉癌患者切除肿瘤和受累的软骨,以肩胛舌骨肌瓣修复组织缺损、重建声门。对于一侧杓状软骨固定患者,切除杓状软骨,在取肩胛舌骨肌瓣同时连带切取一小块舌骨,将小舌骨块固定于杓状软骨缺损处,用残余黏膜覆盖之。声门上型T2、声门型T3以上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50~60Gy)。结果:随访1~5年,1例声门上型(T3)患者于术后2年9个月死于局部复发,1例声门型(T3)患者于术后4年3个月死于颈部转移和骨转移。拔管率为95.8%。91.7%的患者发声近乎正常或声哑。吞咽功能全部恢复。结论:经过仔细选择病例,肩胛舌骨肌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重建声门是积极有效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和病理分级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分级的准确性,采用53例声门上型喉癌全喉连续切片标本进行临床和病理分级的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临床分级低估率为24.5%,其中临床T2,T3病变低估率分别为54.5%,33.3%,临床分级无高估者,未能判定会厌前向隙和甲状软骨受累是临床分级被低估的重要因素,提示声门上型喉癌早期病变手术时,应常规切除厌前间隙,前连合区广泛受累或声门旁间隙广泛受累同时半有甲状软骨骨化时,应警惕甲  相似文献   

5.
屠规益  佟凯 《耳鼻咽喉》1995,2(3):131-136
对73例声门上喉癌,已侵入声门区、杓状软骨已固定、已侵及会厌谷者,作声门上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术,用舌骨肌瓣作残喉修复,3年及5年生存率为75.3%及68.8%,术后除管率74.3%,语音清楚可辨者占82.4%,术后全部经口进食。  相似文献   

6.
对73例声门上喉癌,已侵及声门区(T2)、杓状软骨已固定(T3)、已侵及会厌谷(T4)者,作声门上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木,用舌骨肌瓣作残喉修复。3年及5年生存率为75.3%及68.8%。术后除管率74.3%,语音清楚可辨者占82.4%,术后全部经口进食。  相似文献   

7.
声门型喉癌T3病变的常规治疗为喉全切除术,使病人丧失语言功能。本文报道50例喉癌声门型T3病变,用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来治疗,修复主要用舌骨肌瓣。3、5年生存率为76.7%、73.0%。除管率87.2%,语音近乎正常者87.5%。全部恢复经口进食。喉癌声门型T3病例,对侧声带及构状软骨完好者应考虑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即常规喉垂直部分切除加构状软骨切除,必要时环状软骨部分切除,以扩大喉后下切缘,用以根治肿瘤,保存喉功能。  相似文献   

8.
保留杓状软骨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应用保留杓状软骨的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治疗T3喉癌的拔管率和3、5年生存率。方法对20例T3级喉癌,其中声门型3例,声门上型17例,根据病变范围行保留单侧或双侧杓状软骨喉次全切除及功能重建术,并设计环咽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9.
应用舌骨肌瓣修复部分喉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部分喉切除的功能保全性手术治疗喉癌。1979年设计舌骨肌瓣,用于修复喉大部切除的缺损,以保证在根治肿瘤前提下,恢复三大喉功能。对于一侧杓状软骨已固定的患者,需要切除杓状软骨者,宜用小块骨质代替,同时用一部分肌肉掩盖半侧喉腔。手术时在舌骨上切断下颌舌骨肌,取舌骨体一小块,宽约5毫米,同时切一条舌骨下宽蒂带状肌,形成舌骨肌瓣,将这块组织瓣向喉腔折转90度,将舌骨固定在杓状软骨缺损处,肌肉即复盖患侧喉腔,拉拢下咽粘膜覆盖舌骨。自1979~1990年,共治疗108例。声门上型66例,3期及4期病例三年生存率各为78.6%及66.7%。声门型42例,3期三年生存率为79.3%。气管套管拔除率75%~85%。80%患者恢复近乎正常发声。吞咽功能全部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环杓关节活动与声门开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汉  尹保国 《耳鼻咽喉》1996,3(2):119-121
用8只犬实验并观察了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和杓肌对环的关节的驱动作用,环杓后肌帐缩使杓状软骨外翻跨动,同时沿环杓关节面向外侧滑动,导致声带突向后,外、上方旋转,两侧杓状软骨相互远离,声门开大,杓斜肌除能协助声带突外展之外,还能有效地遏制声带突上旋,从而避免了声门开大过程中声带后部分上抬。环杓侧肌收缩使杓状软骨内翻跨动,声带突出前、内、下方旋转,膜间部声门闭合,杓横肌收缩除能使两侧杓状软骨向内侧滑动相互  相似文献   

11.
切除杓状软骨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中的残喉修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切除杓状软骨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残喉的修复方法。方法总结1991年1月—2000年12月87例(T1、12和,13分别有7、54和26例)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因杓区或杓状软骨声带突受累,行切除杓状软骨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术中利用局部组织修复残喉,重建喉功能。全部病例均未行填充物加高患侧杓区或利用皮瓣等其他组织重建声门。结果全部病例术后8~19d内恢复正常饮食。全部病例恢复了发音功能。86例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8,9%(86/87)。术后无咽瘘和肺部并发症,3例局部感染者7d内治愈。术后局部复发率为8,0%(7/87),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9%(6/87)。失访患者均按死亡计算,用直接法计算生存率,术后满3年者87例,3年内死亡5例、失访3例,3年生存率为90,8%(79/87);术后满5年者63例,5年内死亡10例、失访2例,5年生存率为81.0%(51/63)。结论利用局部组织修复切除杓状软骨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的残喉,术后无严重误咽,发音效果良好,此修复方法既节约了手术时间,又避免了过度修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SCPL)适用于治疗T2及部分T3声门癌和声门上型喉癌。术中可切除声带、前联合、会厌根部及假声带,但杓状软骨必须保留。SCPL的优点在于肿瘤控制率高(>80%),并且95%的病例能保留喉功能。关于SCPL后病人发音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本通过将客观检测数据与主观评估相比较,对SCPL后病人的发音特点做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喉环上部分切除喉腔成形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提高中晚期喉癌生存率,避免或减轻术后呛咳程度,提高发音质量的方法。方法 40例中晚期喉癌采用次全喉切除术,保留一侧或两侧杓状软骨,用带蒂甲状软骨膜或肌膜,于一侧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或第一气管环5点或7点处之间缝合重建声带,并将切除的杓状软骨处加高成形再建杓区。环舌固定。结果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和76.2%(16/21)。 吞咽无呛咳36例(90.0%),轻度呛咳4例;发音良好37例(92.5%);拔管率为92.5%(37例)。结论 喉次全切除带蒂软骨膜环杓连接喉功能重建术,在不影响生存率和拔管率的同时,有效防止了误吸,提高了发音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保留杓状软骨的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治疗T3 喉癌 (声门及声门上型 )的拔管率和 3、5年生存率。方法 对 2 0例T3 级喉癌 ,其中声门型 3例 (T3 N0 M0 )、声门上型 17例(T3 N1 M0 5例 ,T3 N0 M0 12例 ) ,根据病变范围行保留单侧或双侧杓状软骨喉次全切除及功能重建术 ,并设计环咽吻合术式。结果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6/ 17(94 1% )和 11/ 12 (91 8% )。全部患者均恢复了吞咽和发音功能 ,拔管率为 95 0 %。结论 保留杓状软骨喉次全切除及功能重建术是治疗T3 喉癌的一种很好术式。手术的关键是不能损伤杓状软骨及喉返神经 ,设计好环咽吻合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声门上癌中常见的会厌室带癌50例采用火棉胶包埋,整喉连续切片的方法就声带运动障碍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50例中有33例(66.0%)发生声带运动障碍,其原因是癌组织直接或间接对声带、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声门旁间隙其下部分(喉室外下角水平以下)以及喉室,受癌组织的侵犯是声门上癌发生声带运动障碍的具有特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认为为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有运动障碍的声带,特别是已固定的声带应以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6.
王铁  于靖寰 《耳鼻咽喉》1994,1(2):103-105
对声门上癌中常见的会厌室带癌50例采用火棉胶包埋,整喉连续切片的方法就声带运动障碍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50例中有33例(66.0%)发生声带运动障碍,其原因是癌组织直接或间接对声带、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声门旁间隙其下部分(喉室外下角水平以下)以及喉室,受癌组织的侵犯是声门上癌发生声带运动障碍的具有特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认为为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有运动障碍的声带,特别是已固定的声带应以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7.
声门不单指两声带间的裂隙,它还包括杓状软骨间的间隙。真声带由环甲韧带的上游离缘所形成,前止于甲状隆突构成前连合,后端附丽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故声门的后部是以声带突、杓状软骨体和杓间肌表面的粘膜为界。两侧杓状软骨在发声时直接接触,其间无气流通过,气柱只通过声带之间的裂隙引起其振动,亦即在发声时只是声门前部的膜部振动而后部的软骨部不动。声门的组织结构,尤其是联系到两大临床疾患——声门癌和声带小结是很重要的问题,惜迄今关于其膜部和软骨的比例尚无报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根会厌吻合术中保留一侧杓状软骨的手术方法及在改善患者术后发声的作用。方法:26例双声带受累的声门型喉癌(T1b、T2和T3分别为11、12和3例)病变重侧均行半喉全部切除,病变轻侧声带受累未超过膜部的2/3,离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尚有3mm的安全界,在保留杓状软骨的同时保留该侧甲状软骨板后下1/3,以防喉返神经损伤,从而确保杓状软骨的正常运动。上提修复后的残喉体与舌根、会厌吻合,重建新喉。结果:全部病例术后7~23d内恢复正常饮食。25例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6.2%(25/26)。全部病例恢复了发声功能,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声嘶,18例发声时有响声,能胜任室内言语交流,言语可被清楚理解;8例发声时响度较低,1m内近距离言语交流无障碍,在安静环境下言语可被清楚理解。术后无咽瘘和肺部并发症,2例局部感染者7d内治愈。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8%(1/2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1/26)。用直接法计算生存率,术后满3年者17例,死亡1例、失访1例,3年生存率为88.2%(15/17);术后满5年者10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为80.0%(8/10)。结论:经过选择的双声带受累病例,保留一侧杓状软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发声质量。杓状软骨主动的前内方向运动和会厌的相向运动可能是发声质量得以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喉神经肌蒂移植术,选择好病人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其适应征是双侧喉返神经麻痹已一年且无一侧有恢复希望者。患者大多为颈部手术如甲状腺癌或其他病变手术所致。作者分析了200例双侧声带麻痹至少已一年者,有三分之一伴单或双侧环杓关节固定或活动严重受限。此类患者作神经移植毫无意义,确定方法是在全麻下经前连合镜探触的杓状软骨是否固定。触诊器械要放在喉后部,不要放在声带突顶或声带本身。正常声带活动是杓状软骨体向外侧移位,后声门裂明显增大;如环杓关节固定强硬,可能杓状软骨带动喉部一齐移动,可见对侧杓状软骨同时被牵拉,而后声门裂不见增大。触诊器如放在声带或声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点,以及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病变的关系。方法:100例声门上型喉癌和颈廓清标本经火棉胶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颈淋巴结转移55例,转移率55%;②颈淋巴结转移分四类:临床病理转移29例,病理转移26例,临床转移5例,无转移40例;③转移淋巴结分四期:癌早期、癌长期、癌满期、破膜期;④转移淋巴结分三型:单发型、多发型和融合型;⑤声门上型喉癌不同发病率部位癌转移率为:杓会皱襞85.7%,杓区66.6%,会厌室带56.8%,会厌46.4%,室带45.4%;⑥声门上型喉癌扩展到喉外者转移率为80%~84%。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在转移淋巴结中融合型居多,破膜率高。分析肿瘤发病部位可帮助预测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