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 ,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 ,取 8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 ,每一标本分别作“无夹板”、“二夹板”、“四夹板”外固定 ,分别在正常扭转、正常分骨、截断分骨、截断扭转状态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实验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在临床研究部分 ,则自 1997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对 6 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 ,分别予以手法复位 ,两夹和四夹 (连旋中板共五块夹板 )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结果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正常扭转状态下、截断扭转状态下与正常分骨状态下 ,“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均非常显著 (P <0 .0 1) ;截断分骨状态下、“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亦显著 (P <0 .0 5 )。通过临床观察可见 :“两夹组”与“四夹组”外固定效果接近 ,解除夹板后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为 3~ 6个月。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 :“二夹组”无论抗旋转或分骨方面都明显优于“四夹组”。而临床研究亦显示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 ,与传统的四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比较 ,具有简便、易掌握、疗效可靠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12例尺桡骨干双骨折采用前臂中立位掌背侧夹固定的临床观察,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其固定机制,前中立位掌背侧夹板固定,松缓各种移位因素,保护骨间隙及骨折端的相互稳定,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一种理想力学装置。  相似文献   

3.
前臂下段双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分析李远景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512026韶关)关键词骨折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前臂下段双骨折手法复位容易,固定方法为石膏托小夹板固定,作者从临床上观察到前臂下段双骨折,骨折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骨折端易向背侧成角移位,而临床上...  相似文献   

4.
Colles骨折夹研制参数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夹板、石膏复位固定治疗经验并对120例健康常人及60例Coles骨折患者前臂长度、腕周径测量得出参数而设计出的Coles骨折夹,为验证骨折夹疗效。临床分三组治疗,在闭合复位后分别用夹板、石膏、Coles骨折夹固定。随访2年3月,结果:Coles骨折夹组100例,保持原优良复位率为92.1%,关节功能好:夹板固定组60例,保持原优良复位率为88%,关节功能好;石膏组100例,保持原优良复位为81.8%,但关节功能恢复慢。临床验证表明Coles骨折夹具有石膏固定简单方便,夹板固定避免骨折端再移位及无穿钉外固定支架一系列并发症优点  相似文献   

5.
挠尺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损伤,治疗上一般以四合一夹板加分骨垫固定为外固定方法。临床使用中发现尺挠侧夹板可以产生一些不利因素,加分骨垫容易加重不同的皮肤损伤。我们从1991年以来采用不用分骨垫的掌背侧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此类损伤8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8例,男65例,女23例,年龄6-54岁。均为桡尺骨双骨折,中1/3段52例,上1/3段8例,均在受伤后3天以内就诊。2夹板制作用柳木板作材料,靠皮肤侧铺棉垫,柳木板厚5mm,长度同普通夹板要求,宽应离出前臂内外3cm,夹板形状应呈近端宽与前臂相适应。3…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经皮尺骨克氏针固定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前臂双骨折运用经皮尺骨克氏针固定并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进行复位治疗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个月。38例均在3个月内骨性愈合;除3例前臂旋转功能10°左右受限,后经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恢复96%,余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经皮尺骨克氏针固定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方法疗效好,创伤小,预后良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掌背侧夹板治疗前臂骨折45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臂骨折,目前临床多采用四合一夹板加分骨垫固定。但这种方法,由于分骨热压强太大易产生压疮,且其位置易移动等多种因素,骨折断端的相互靠拢不能有效地控制,易造成畸形愈合,影响前臂功能,四合一夹板又易造成筋膜间室综合征。近年来,孙成榆提出用掌背侧夹板固定。本人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45例,其中前臂双骨折30例,单骨折1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3~60岁;固定时间最长30天、最短20天,平均25天。除1例因自弃而失败外,全部治愈。无畸形、延迟愈合,无并发压疮及筋膜间室综合征。夹板制作夹板一般采用杉树皮自制,亦可采用富有弹性、韧性的塑料板、木板、铝板等。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厚纸板。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智能气囊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10只新鲜冷冻前臂取材于5具无骨病的尸体标本,随机制成模型A和模型B,分别用普通夹板与试验夹板固定,运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测量骨折稳定所需扎带与压垫的压强范围与两种夹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1在最大生理载荷下两组比较,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在试验夹板固定下骨折断端应力强度和刚度值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2试验组夹板对肢体加载的压强值高于对照组,而断端移位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无显著差异;3试验夹板压强在27-28KPa下能快速、高效、安全地获得生物力学稳定;纠正骨折块1cm需调高气囊压垫压强10-12KPa;4试验组夹板扭转生物力学特性及耐屈曲循环力学性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夹板(P<0.05)。结论:智能气囊小夹板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外固定器械,符合新"动静结合理论",有效防止骨块再移位并可调节骨折对位。  相似文献   

9.
夹板铁丝托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并前臂双骨折30例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277400)陈玉晋,李贵兰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尺骨桡骨骨折/治疗,固定术自1990年1月~1995年1月,我们用自制铁丝托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并前臂双骨折30...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从1984—1987年,用临床分析、生物力学参数的电测和实验研究方法对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进行了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提示:最有意义的骨折愈合方式是来自于骨折周围软组织的骨痴形成的骨性支架及从骨痂向正常骨结构转化的塑形,而不是“骨折一期愈合”。根据这一观点,作者推荐相对的、局部的、弹性的固定作为骨折治疗的苜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医正骨手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练功活动”三步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现思想。而按照“几何力学”动稳定系统、骨伤生物力学中的功能适应理论,这种治疗方法使骨折的固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而固定使骨折端所处的力学状态作为一种信息输入反馈系统调整着骨的修复,使骨折端形成的新的骨结构,更接近正常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王振盛 《中医正骨》2006,18(1):36-36
前臂肌肉较丰富,有屈肌群、伸肌群、旋前及旋后肌群共同作用,因此前臂双骨折临床上移位方向复杂并多伴旋转移位,给手法复位带来一定的难度。自2003—2005年,作者采用侧方分骨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2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肘关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 ,在防止骨折再移位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入选 6 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和对照组 31例 ,其中治疗组新鲜闭合性前臂双骨折采用手法复位 ,超肘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 ;对照组 31例采用手法复位 ,不超肘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 ,对照观察两组病例骨折再移位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93.94 % ,对照组治愈率 74 .19%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超肘关节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 ,对防止骨折再移位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四旺 《新中医》2002,34(4):32-33
目的:观察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防治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肱骨干骨折病例随机分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和常规夹板外固定(对照组)各45例,对2组X线骨痂生长及综合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X线骨痂生长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前臂双骨折经验。方法: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加分骨垫。结果:治疗96例,优79例,良16例,差1例。结论:中医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肯定。手法复位及夹板、棉垫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自行研制的套式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21例,结果治愈18例,好转3例。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外固定作用完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一种较好的单纯外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臂双骨折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对非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双骨折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对非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封寄春,童继杰,张安祥江苏省泰兴市第四人民医院(225400泰兴)关键词:前臂双骨折,非手术治疗,意义前臂双骨折的治疗,是骨伤科临床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一些同道及学者对前臂的创伤解剖、手法整复、固定及术后...  相似文献   

18.
廖小波 《四川中医》2002,20(4):65-66
目的:探讨儿童特殊类型前臂双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1例采用闭合复位自制超肘直角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16例达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5例功能对位,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3天,17例经平均5年零4个月随访,功能优13例,良4例,结论:儿童特殊型前臂双骨折损伤机制特殊,力求解剖复位,闭合复位前臂超肘直角夹板外固定疗效确切,合并桡神经损伤多为骨折移位或受牵拉所致,可以自然恢复,不必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9.
骨外固定器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外固定器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518052)李康养朱通伯胡培贤主题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骨外固定器小夹板固定临床研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是目前临床骨科中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对Ⅱ、Ⅲ度开放性骨折...  相似文献   

20.
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加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28例涟源市伏口中心医院(417108)邱智勇主题词臂损伤/治疗,小夹板固定,正骨固定术(中医)前臂双骨折为日常生活及劳动中的常见损伤,约占骨折总数的11.2%,青壮年居多。骨折后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