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咳嗽本是肺系病症,但《素问》不仅认为咳嗽与肺有关,而且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观点,将引起咳嗽原因从单独的肺脏扩大到其他脏腑,从整体观念高度说明咳嗽虽是肺脏病理反映,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之宣降而咳嗽。本文基于《内经》原文,探析脏腑病机及生理病理在内伤咳嗽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临床实际加深对原文理解,可为临床内伤咳嗽诊疗思路、辨证要点等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上班路上放学途中,不是自己就是别人,整个冬天我们总能时不时地听到几声忍不住的"咳咳……咳咳咳……"声。也难怪,天气这么冷,咳嗽一不小心就紧跟着新一轮的冷空气而来了,挡也挡不住。不过,你知道吗,受寒可只是我们咳嗽的原因之一。《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除了寒邪以外,风、暑、湿、燥、火等邪气袭肺都可能引发咳嗽。这在中医叫做外感咳嗽,一般是没有其他慢性疾病影响而突发的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  相似文献   

3.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反复研习中医经典、现代文献及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基础上,本文提出感染后咳嗽从"风"、"痰"、"气"论治的中医临证思路。从"风"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诱因、咳嗽病位、咳嗽特点、咳嗽演变等均以"风"为主导,故临证首当从"风"论治;从"痰"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病位、咳嗽诱因、咳嗽怪异程度等均与"痰"相关联,故临证论治勿忘"痰";从"气"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发作、咳嗽症状、咳嗽病程等均不离"气",故临证施治当调"气"。结论:感染后咳嗽诱导于"风"、变见于"痰"、发作于"气",临证当从"风"、"痰"、"气"论治,处方用药当同时体现祛风、化痰、调气的法度,至于药味增减、用量多寡,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临床中很多疾病的伴随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等。慢性咳嗽在临床中常常容易反复出现,影响人们的睡眠、饮食等,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祖国医学认为"咳嗽虽多,无非肺病",又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说明咳嗽虽然与肺的关系密切,但与其他脏腑也有关系。本文即是从中医脏腑相关学说入手,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希望能够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有着自己的一些的见解,认为在诊察时要辨证对待"炎证",重视咳嗽声音、咳痰性质及伴随症状的鉴别,注意病机的转化及兼有症状,兼顾个体的体质情况及情绪、月经对咳嗽的影响;治疗时抓住散与敛的核心,有表证时以解表宣肺为主,无表证时重视升降,将散和敛、攻与补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凉燥咳嗽、胃酸返流性咳嗽、喉源性咳嗽等几种"难治性"咳嗽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治咳必需灵机活法,常法无效时根据患者的兼症情况,仔细辨证,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受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影响,感染后咳嗽已成为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主要病种之一。而镇咳、祛痰等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诸多患者主动求助于中医治疗。本文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重点从肺脾阐释感染后咳嗽的病机及辨治,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儿童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指反复咳嗽或持续咳嗽时间>4周,且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1].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临床常会选择止咳平喘药、祛痰、抗组胺药及抗生素等进行经验性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发生较多不良反应,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2].中医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属"久咳"和"内伤咳嗽"等范畴...  相似文献   

8.
雷瑗琳 《陕西中医》2011,32(3):315-317
目的:通过总结吉海旺主任辨治咳嗽病的疗效,探讨吉海旺主任中医治疗咳嗽的辨证思路和临床经验。方法:对吉海旺主任从脾胃辨证,应用三子养亲汤为主方治疗咳嗽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其辨证方法和用药特点。结论:咳嗽病位在肺,与脾胃密切相关,而"痰"则是影响咳嗽的重要因素,以三子养亲汤为基础方化裁治疗,符合咳嗽的病机,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咳嗽型哮喘(cough type ashtma),曾被称为"过敏性支气管炎"或"过敏性咳嗽"或"隐匿性咳嗽"[1].1970年Staneseu和Teculescu首次报道了以咳嗽为主诉的哮喘.  相似文献   

10.
<正>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中有一种咳嗽较为常见,其多发于外感之后,症状有唇干、咽燥、咽痒、舌干、咳嗽不止,痰量极少,不易咳出,部分患者夜间咳嗽加剧,影响睡眠。西医学多诊断为慢性咽炎或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学将其归为"燥咳"范畴,并根据症状分为凉燥和温燥。其中凉燥多有畏冷怕风的风寒之证,温  相似文献   

11.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咳嗽是肺系疾病中常见的病证,《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止局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一种症状,感冒、哮喘、痰饮、肺病等都可引起。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等常见咳嗽为主要症状。现在列出咳嗽饮食疗法处方,供患者参考、选用。1、生姜15g,红枣5只,洗净,放在杯中,用沸水浸泡15分钟,加入红糖20g,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咳嗽主要是指患者连续咳嗽8周以上,属于中医学"久咳"范畴。该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容易诱发慢性咳嗽的疾病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笔者根据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咳嗽的中医用药现状,分别从以下4种疾病进行具体分析,为中医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坚实、有力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小儿肺系疾病中尤以咳嗽为多见。咳嗽虽属肺系疾病,然并非致病原因皆归于肺。《素问.咳论》中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述,并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五脏六腑失常,皆可涉及于肺而致咳,脾胃运化失常,显然也可以影响肺之宣肃,引起咳嗽。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其不足尤为突出。故脾胃与小儿咳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已经连续咳嗽了5天的覃军,有点挺不住了,来到医院,被诊断患了"感冒后咳嗽",医生表示,这种"感冒后咳嗽"在秋季尤为高发,而医治它并无太好的办法,只有慢慢痊愈。"感冒后咳嗽"原因多。从前来就诊的人中可以看到,咳嗽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这些人群往往自以为身体很强壮,所以在气温变化时,没有及时添加衣服,因此很容易感冒。不过,医生称,过敏体质的人群在这个季节发生咳嗽的概率也会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发病率高,涉及群体广,就诊率大,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负担。于中医,咳嗽属病种,于西医,咳嗽属病症。在临床诊疗中,中医以辨证论治,西医常借助现代医疗设备,中西医各有优劣。笔者在咳嗽实践中,摸索中西医各自所长,试着找到所长处的结合点。本文从咳嗽诊治的"选取方便性"、"病位相似性"、"病性关联性"三维度出发,进行中西结合探索,进而指导临床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的研判。  相似文献   

18.
正变异性咳嗽也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过去曾称为"过敏性咳嗽"或"过敏性支气管炎"~([1])。CVA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非常特殊类型的哮喘~([2]),以咳嗽为主症并不伴有哮喘,可伴有干咳少痰,咽痒,呈剧烈咳嗽,夜间加重,生活中的灰尘、看新报纸、讲  相似文献   

19.
<正>咳嗽虽为小疾,但有"良医难治咳嗽"之说。清代医家程钟龄创制了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的止嗽散,符合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的生理特点,疗效颇佳,如《医学心悟》卷三曰其"治诸般咳嗽"。兹将从止嗽散的制方特点及临床运用进行讨论,为临床选用止嗽散"治诸般咳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病症,约占门诊量的50%~([1])。临床上根据有痰无痰可分为有痰咳嗽(湿性咳嗽)和无痰咳嗽(干性咳嗽)~([2])。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干性咳嗽疗效较好。1病因病机外感风邪。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肺常不足",腠理薄弱,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为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