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炒炭程度对广山楂止泻作用、5-羟甲基糠醛(5-HMF)、原儿茶酸、鞣质含量及色差值的影响。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生品高、低剂量组,轻炭高、低剂量组,标炭高、低剂量组,重炭高、低剂量组,空白组,阳性组;采用番泻叶法复制急性腹泻模型,以小鼠腹泻指数和腹泻潜伏期为指标,考察广山楂及各炭品的水提物的止泻作用;采用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5-HMF、原儿茶酸和鞣质的含量;采用分光色差仪测定各炮制品色差值L*、a*、b*。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阳性组与炭品组均降低小鼠的腹泻指数和延长腹泻潜伏期(P<0.05),生品组降低腹泻指数和缩短腹泻潜伏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MF含量为标炭>轻炭>重炭,生品未检测出。原儿茶酸与鞣质含量为标炭最高,其次是轻炭、重炭,生品最低。色差值L*、a*、b*均逐渐降低,与5-HMF、原儿茶酸含量无相关性。结论:广山楂炒炭后能增强止泻作用,并产生新的化学成分5-HMF,原...  相似文献   

2.
藕节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根茎节部。功能止血 ,清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等症。临床有生用或制炭用。现代研究结果表明 ,本品主含鞣质 ,天门冬素等成分 ;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等药理作用。藕节的炮制作用 ,现代一般认为 ,生用凉血、止血、化瘀 ,多用于卒暴出血症。制炭后涩性增强 ,收敛止血 ,多用于慢性出血症。1 炮制工艺研究 有介绍用扣锅煅藕节 ,具有成炭率高 ,有效成分损失小的特点。有人等对藕节不同炮制品 (生品、炒轻炭、炒中炭、炒重炭、焖煅炭 )进行了鞣质含量、钙含量、及小鼠凝血时间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炒重炭…  相似文献   

3.
董翠弘  刘波  朱晓 《齐鲁药事》2006,25(9):559-560
目的探讨荆芥炭的最佳炮制程度。方法对不同炮制程度的荆芥炭的性状、鞣质的含量、止血作用、凝血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荆芥炒炭后鞣质含量增高,止血和凝血作用显著增强。结论荆芥炭应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或黑褐色。  相似文献   

4.
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美燕 《淮海医药》2006,24(3):247-248
目的分析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机理.方法运用药典方法和KMnO4滴定法分别测定和比较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变化.结果槐米炭的鞣质含量高于生槐米.结论槐米炒炭能增强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建波  耿小平 《中国药师》2004,7(5):400-400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具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炒炭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蒲黄炭的程度为棕褐色,作者在炮制过程中发现,蒲黄的炒炭程度很难掌握,操作中经常能造成"不及"或"太过"现象,所以,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控制蒲黄炭的质量意义重大.为此,本文以鞣质含量和凝血时间作为指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炮制的蒲黄炭进行了比较,为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付腾飞  朱琼花  周立艳  孟江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761-1762,1765
目的通过对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程度炭品吸附力和鞣质含量的测定,探索建立牡丹皮炭质量的标准。方法利用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程度炭品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及磷钼钨酸与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的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应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吸附力及鞣质含量。结果亚甲基蓝在0.011 98~0.119 80 mg时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在0.000 200 8~0.010 040 0 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牡丹皮、轻炭、标炭、重炭吸附力分别为(7.454±0.083)、(7.630±0.046)、(7.786±0.039)、(7.605±0.061)mg/g;牡丹皮、轻炭、标炭、重炭鞣质含量分别为(7.754±0.118)、(3.451±0.131)、(0.896±0.082)、(0.397±0.091)mg/g。结论建议牡丹皮炭的色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不低于7.7 mg/g、鞣质含量不低于0.81 mg/g。建立的牡丹皮炭质量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陈毓  李锋涛  于生兰 《海峡药学》2009,21(10):27-29
目的确定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作用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对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定向提取,以小鼠的止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活性较显著者确定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主要有效部位。结果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总黄酮部位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初步认为总黄酮部位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木瓜中水溶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以0.1moloLNaOH标准溶液为滴定液,苹果酸为对照品测定水溶性有机酸的含量。结果水溶性有机酸含量:生品6.61%,炒黄品5.78%,炒焦品4.87%,酒炙品4.82%,盐炙品4.77%。结论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木瓜中水溶性有机酸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栀子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彤  马玮芸  陶建生  丁越 《中国药师》2007,10(4):322-324
目的: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栀子炭炮制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炮制温度、炒制时间等影响因素,以栀子炭的性状、栀子苷和鞣质含量、凝血作用效果为指标,综合评分优选炮制工艺条件。结果:炮制温度时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为了达到炒炭存性的目的,炒炭温度不能高于200℃。栀子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A_1B_2C_2,即200℃,炒10 min,喷水少许后,再炒1 min至干。结论: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的栀子炭炮制工艺能较好地保证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蔓荆子及不同炮炙品水煎液的成分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蔓荆子生品及不同炮炙品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等对蔓荆子生品及不同炮炙品水煎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总黄酮的含量以蒸炙品最高,炒炭品最低;水浸出物的量以蜜炙品最高(与加入的蜂蜜有关),炒炭品最低、结论:蔓荆子各炮炙品的内在质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用计算机利用多元及单元方差统计法分析了多因素、多指标对乌梅质量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梅的采收、加工、植物品种对乌梅质量的影响,明确了最佳采收期和最优加工方法,并为梅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良干酪素法对丹参注射液实现鞣质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改良干酪素法对丹参注射液实现鞣质含量控制,以保证注射液的质量。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干酪素法)进行改良,设定了适宜的样品稀释比例,建立了丹参注射液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测定方法的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测市售样品鞣质含量在0.83~2.06 mg.mL 1之间。结论鞣质限度检查两法的限度要求不一致,鞣质含量测定在生产控制及质量考察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坤  鲁静 《中国药事》2004,18(6):361-364
参照<欧洲药典>,修订<中国药典>鞣质含量测定法的实验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五倍子、地榆药材中鞣质的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9%.本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朱圣亮  李语如  宋晓光 《中国药房》2012,(25):2372-2373
目的:建立测定非布司他原料药中3种微量有机酸(三氟乙酸、甲酸和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浓硫酸-甲醇混合液对有机酸进行柱前衍生化后采用顶空进样法测定5批原料药中的有机酸含量。色谱柱为Supelcowax-10毛细管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化室温度为160℃,检测器温度为260℃,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分流比为10:1,顶空瓶平衡温度为60℃,平衡时间为60min。结果:3种有机酸衍生物达到基线分离,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190~605.3、3.586~672.5、3.773~667.4μg.mL-1(r≥0.9990),检测限分别为1.25、1.07、1.13μg.mL-1;5批样品中均未检出有机酸。结论:本法准确、快速,可有效地分离、测定非布司他原料药中3种微量有机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鼠掌老鹳草中总鞣质的含量,分析鼠掌老鹳草中总鞣质的积累动态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鼠掌老鹳草叶中鞣质含量是花期最高,茎的鞣质含量普遍偏低;地上部分药材的鞣质含量是花期含量最高.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鼠掌老鹳草中鞣质的含量变化规律对于确定药材的药用部位及最佳采收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艳 《中国药业》2010,19(15):24-25
目的测定鞣柳硼三酸散中鞣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锌滴定液测定鞣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回滴过量锌离子的络合滴定法测定鞣酸的含量。结果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34%(n=5);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0.36%(n=9)。结论络合滴定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控制鞣柳硼三酸散中鞣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罗方利  郭力  贝圆 《中药与临床》2014,(1):12-13,16
目的:建立延龄草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钼钨酸法作为显色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在0.0755~0.2012mg范围内吸光度与鞣质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n=9),平均回收率为100.10%,RSD=2.51%,n=9。结论:该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可作为延龄草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绿萼梅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绿萼梅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两种方法,以绿萼梅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优选出纯化绿萼梅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绿萼梅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绿萼梅总黄酮提取液调节pH为4.0,吸附液料比20∶1,上柱,静置吸附90min,洗脱液为95%乙醇,洗脱料液比1∶27.5.结论 在上述工艺条件下,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绿萼梅总黄酮效果良好,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侗药马卡列丙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并测定马卡列丙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系统预试验法对马卡列丙的水、乙醇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结果马卡列丙可能含有还原糖、有机酸、酚类、鞣质、香豆素、内酯类、生物碱、甾体和三萜类等化学成分,马卡列丙总多糖的质量分数为32.71%。结论初步确定了马卡列丙中所含化学成分类别,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 酸、α-酮戊二酸及柠檬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6种有机酸由硅烷化试剂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含1%三甲基氯硅烷) (BSTFA-TMCS)衍生化后,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R)以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6种有机酸在0.31~300 μg/mL范围内线性 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回收率在83.02%~109.28%之间。同时,利用该方法对乳酸左氧氟沙星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 6种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与未经乳酸左氧氟沙星处理的SA相比6种有机酸代谢含量均表达下调。结论 该方法受基质影响小, 重现性好,适合于复杂生物基质样本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同时发现乳酸左氧氟沙星是通过柠檬酸循环途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 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