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B1-F2蛋白是甲型流感病毒表达的第11类蛋白,含有87~90个氨基酸残基,主要定位在线粒体中,可以诱导宿主细胞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部分流感病毒毒株的PB1-F2蛋白可以提高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从而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同时完整的PB1-F2蛋白上存在特异的抗原表位,能诱导宿主体内免疫T细胞的表达,引起其免疫水平的改变,这与二次细菌感染引发的肺损伤具有显著关联。甲型流感病毒有多种亚型,而且存在地区间差异。国内、外在关于PB1-F2蛋白的作用机制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大多针对一个地区的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毒株,且很多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因此,对于PB1-F2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宿主的影响有待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作者就甲型流感病毒PB1-F2蛋白的功能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研  李刚  张茜  哈小琴  吴涛 《重庆医学》2024,(7):1084-1088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每年引起较高的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流感病毒经过不断进化,具有躲避宿主免疫反应和逃避疫苗保护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开发针对宿主细胞机制的药物或疫苗以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能够在非致敏状态下迅速杀伤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并具有免疫调节及记忆效应,为流感病毒的防治带来了希望。该文就NK细胞及其免疫激活在流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流感防治的新型药物或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菲氏军团菌属革兰阴性胞内菌,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并导致死亡,但其引起疾病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已有前期研究菲氏军团菌致病因子及其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报道显示,菲氏军团菌引起人体炎症性疾病的机制或与其胞内增殖、鞭毛、以及感染宿主细胞后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死亡有关。因此,基于当前对于菲氏军团菌的研究结果与现状,本综述围绕该菌引起炎症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菲氏军团菌及其主要致病因子特征,菲氏军团菌致病因子与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以及菲氏军团菌感染、免疫反应与炎症性疾病间的关系等内容作出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流感暴发还是季节性流感都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后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致使致病菌定植增加,益生菌数量减少。而肠道菌群失调又可降低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水平,加重流感病毒感染后造成的肺损伤。肠-肺轴以及黏膜免疫系统将流感病毒感染对肺部与肠道的影响联系起来,淋巴细胞在趋化因子配体1-趋化因子受体9趋化因子轴的作用下可由肺迁移至肠,分泌γ干扰素影响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增加机体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肠道菌群还可通过其结构成分或代谢产物等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或间接影响机体免疫反应,最终影响流感病毒的感染结局。  相似文献   

5.
[摘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它通过呼吸道传播,曾多次引起全球大流行,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重大损失。流感病毒变异率高,传播速度快,控制其危害仍是医学界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治疗和预防流感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接种疫苗,治疗药物多为口服药,疫苗接种多为肌肉注射。流感病毒主要吸附纤毛上皮细胞以及含α- 2,6半乳糖苷唾液酸丰富的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其一旦定植于呼吸道黏膜表面,经吞饮作用,黏附和穿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可短期内导致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受染细胞发生坏死、脱落及局部炎症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流感的局部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感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获得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研究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是否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的免疫病理学变化.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度鉴定后,用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体外感染,分别于感染早期(6 h)和感染中晚期(24 h)收获条件培养上清,刺激正常星形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状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不同时间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结果 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正常胶质细胞的活性,诱导GFAP蛋白表达的上调,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体外实验中,人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会诱导正常胶质细胞发生较为明显的免疫病理学变化,但未见明显的细胞因子级联现象.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其发病率居传染病首位,又因流感病毒易于变异和动物宿主的广泛而难以治疗和预防.现将流感的有关防治动向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DNA损伤标志物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G)在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机制.方法:MDCK细胞培养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继续培养0h、1h、3h、6h、12h、24h、48h,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DNA损伤标志物8-oxo-dG的表达.结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各时间点实验组MDCK细胞8-oxo-dC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能造成宿主细胞DNA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病程具有自限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致病原为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3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最容易形成大流行,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除感染人类外,甲型流感病毒也可感染鸟类、猪、马及海洋哺乳动物等。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其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流行的规模。如果变异幅度较小,则仅引起局部流行;如果变异幅度较大,则形成新的病毒亚型往往引起大规模的流感流行。20世纪以来,甲型流感病毒已经历了4次大的抗原性转变:1918~1946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流感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其高致病率与死亡率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取决于表面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HA作为流感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之一,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介导病毒囊膜与靶细胞膜融合,从而启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过程.近年来,对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面对流感病毒的高度变异性,流感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关于流感病毒的流行现状、致病性、血凝素的相关研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韦富贵 《医学文选》2005,24(6):1026-1029
炎症是指各种内源性、外源性刺激引起细胞损伤,同时引起伴有血管反应的结缔组织的复合性反应。这符合单细胞生物的炎症反应,而高等生物则发生血管反应体液及白细胞潴留于血管外组织,同时还伴随组织修复。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  相似文献   

12.
流感病毒宿主范嗣广泛,包括各种野生水禽、岸基鸟、海鸥、家禽、猪、马、犬、海洋哺乳动物、人等.各亚型在不同宿主中的分布,存在宿主范围限制性,但其跨种属传播导致的流感暴发流行将对对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将产生巨大影响.定期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保护性疫苗的应用将有助于人们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减轻流感暴发流行引起的损失.现就流感病毒在自然宿主中的分布及流行,以及如何预测及监控流感病毒变异及流行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炎症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宇  何兴祥 《广东医学》2006,27(9):1427-1428
炎症是人类疾病中最常见且复杂的病理过程,有大量炎症介质参与其中。炎症部位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持续存在和由其引发的级联反应能够诱导细胞增殖,趋化炎症细胞聚集,增加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导致DNA氧化损伤。有DNA损伤或发生了基因突变的增殖细胞在富含炎症细胞和多种生物因子的微环境中继续失控性增殖,修复程序混乱,最终癌变。肿瘤细胞还能够通过炎症和肿瘤之间的某些关联,来扩大它在宿主体内的克隆性增殖、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甲型流感病毒是造成季节性流感及历史上流感大流行的主要病毒类型,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国也被公认为新型流感病毒的首发地、多发地,是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我国流感监测工作在全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筛选及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多种基因通过不同致病机制影响人类感染流感病毒或加重流感患者病情,宿主基因变异会影响甲型流感的毒性及传播能力,对流感易感性有很大影响。开展甲型流感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从宿主遗传水平探讨甲型流感的发病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流感病毒入侵宿主的致病机制,从而促进对流感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玉 《中国热带医学》2008,8(8):1278-1279
目的研究流感病毒刺激对体外培养的MDCK细胞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流感病毒损伤细胞的分子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获得MDCK细胞,分别用NF-κB免疫组化方法和TransAM P65试剂盒测定血凝滴度1:64的A型流感病毒H1N1和H3N2两种亚型、B型流感病毒、紫外线照射灭活的B型流感病毒NF-κB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动态变化。以细胞激活剂佛波酯刺激后的MDCK细胞为阳性对照,以等量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各组细胞加入不同的流感病毒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免疫组化显示NF-κB随流感病毒作用相同时间后结果出现明显差异;各组相比,B型流感病毒作用72h对NF-κB的激活作用最明显,而A型两种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TransAM P65试剂盒测定也得出相同的结果。结论流感病毒可激活体外培养MDCK细胞的核转录因子,且这种作用随时间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寄生虫感染和癌症关系复杂,具有促癌和抑癌两方面的作用。感染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华支睾吸虫等具有明确的致癌和促癌作用,这类蠕虫在宿主体内可能通过物理损伤引起细胞增生和分化、通过慢性病理性炎症激活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寄生虫来源的排泄和分泌产物引起代谢性氧化应激损伤,影响宿主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引起细胞的分化和恶变,最终诱导宿主癌症的发生。而恶性疟原虫、克氏锥虫、弓形虫等寄生虫感染具有抑癌作用,主要表现为诱导宿主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部分针对应用寄生虫相关生物因子治疗癌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寄生虫感染与癌症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流感病毒(H1N1)及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后,促炎症因子的分泌特点。方法:分离培养人胶质细胞,用H1N1及H5N1分别感染刺激人胶质细胞;用RT-PCR技术探求白细胞介素(IL)-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比,H1N1和H5N1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IL-1β、-6和TNF-α的表达量均增高,且H5N1的表达量多于H1N1。结论:H1N1与H5N1可体外感染人神经胶质细胞,并诱导其分泌大量促炎症因子,提示此与流感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功能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microRNA-223(miR-223)对甲型流感病毒(IAV)诱导的肺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BEAS-2B)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RT-qPCR检测流感患者和正常受试者血清中miR-223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的表达量,并检测不同时间的IAV处理对miR-223和NLRP3表达量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肺上皮细胞BEAS-2B的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BEAS-2B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活性氧(ROS)指示剂DCFH-DA检测ROS的水平.结果 miR-223在流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受试者;IAV抑制miR-223并促进NLRP3 mRNA的表达,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过表达miR-223可有效降低IAV诱导的BEAS-2B的细胞凋亡率和炎症因子的水平(P<0.05);此外,过表达miR-223还可以缓解IAV诱导的BEAS-2B的氧化应激(P<0.05);进一步的实验提示,miR-223抑制TLR4和p65的表达,并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P<0.05).结论 miR-223能够缓解IAV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减轻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并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曾多次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鼻腔直接与外界联通, 是流感病毒进入宿主的首要入口, 其表面的鼻腔黏膜及相应免疫系统是抵抗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在流感预防中发挥着局部免疫并激发整体免疫的作用。从鼻腔黏膜免疫在流感预防中的作用, 以及基于黏膜免疫的中药外用在预防流感的相关研究入手, 探讨中药外用调节鼻腔黏膜免疫以预防流感的优势, 以期为中药外用预防流感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较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态势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