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18个月随访,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天、术后15个月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在15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术后14天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5个月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后14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24例,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并发症防治。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5天康复出院。结论:PKP手术结合娴熟的手术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微创治疗联合唑来膦酸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8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n=44,PKP微创治疗联合唑来膦酸)与对照组(n=41,PKP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骨代谢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BALP)、空腹骨钙素(BGP)]水平、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手术效果。结果:术前,两组血清BALP、空腹BGP水平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血清BALP、空腹BGP水平及JOA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微创治疗联合唑来膦酸应用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利于改善骨代谢指标,进一步提高手术优良率,减轻腰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VP和PK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入选病例分为PVP组(44例)和PKP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和椎体相对高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KP组治疗后椎体相对高度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VP和PK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具备良好临床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其应用各具优势,均可作为腰椎压缩性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20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23±2.14)天;且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术后骨折椎体压缩率、VAS评分及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汤加味联合唑来膦酸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行PKP/PVP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51)。两组在PKP/PVP手术后次日服用碳酸钙D3片,对照组在术后3 d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功能障碍、中医症候评分、骨密度、骨折椎体高度、脊椎侧弯Cobb角度、血清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中医症候评分、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两种术式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取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采用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OD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4、7、11个月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1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小于本组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大于本组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均可有效减轻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前者术后短期疼痛改善程度更佳,后者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AS理念护理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收治的64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ERAS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依从性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影响、总体健康、社会活动、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服药、康复训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采用ERAS理念护理效果较明显,可改善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同时降低疼痛、焦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Delta大通道与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elta大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25例(A组),采用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2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者短于B组(t =2.498~39.736,P<0.05);A组患者术后第7天VAS评分及术后第7、30天ODI指数均显著小于B组(F=5.511~7.302,P<0.05);两组术后第7、30天VAS评分及术后第7、30天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F=151.130~183.497,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效果较好.与Quadrant通道技术相比,Delta大通道技术可能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在上杭县中医院诊治的204例VC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2例。两组均行PVP治疗,对照组于PVP术后行抗感染、康复训练等对症处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密度、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腰椎L2~4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高,伤椎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治疗前低,观察组腰椎L2~4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ADL评分较对照组高,伤椎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5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单侧入路组(n=29)和双侧入路组(n=2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以及X线曝光次数;比较术前和术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和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结果 (1)术前腰背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术后1天、术后3月两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单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及X线曝光次数均低于双侧入路组(P <0.05)。(3)术后均能改善术前患椎Cobb角及增加椎体前缘高度(P <0.05),术后单侧和双侧入路两组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侧入路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双侧入路组发生骨水泥侧漏6例、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单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病变椎体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但单侧椎弓根入路较双侧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X线曝光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11月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分析平均住院的时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减轻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RS数字量表评分、椎体压缩比、Cobb角;并发症。结果全方位护理组NRS数字量表评分、椎体压缩比、Cobb角、平均住院的时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减轻的时间、并发症和常规护理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是医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后入路手术治疗,48例)、参照组(接受前入路手术治疗,48例),对比临床疗效、ODI评分、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比参照组(72.92%)高,研究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比参照组低,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显著比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17%)显著比参照组(20.83%)低,P<0.05。结论后入路手术可显著改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病情,减轻功能障碍,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在青壮年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用双色球法,划分A组(45例,内固定)和B组(46例,内固定+微创植骨),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swestry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A组;B组Cobb角小于A组;B组Oswestry评分低于A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对患者的胸腰椎功能恢复非常有帮助,既能够矫正后凸畸形,还有利于促进骨性融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为(3.1±0.7)°,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分别为(89.7±5.2)%和(90.5±4.4)%,VAS评分为(1.5±0.6)分,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发生率为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探究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展开系统性调查,按照随机电脑分组依据分成分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而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的疼痛程度对比无统计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选用PKP术和PVP术均有各自的治疗效果,相对而言,PKP术在缓解疼痛、提高椎体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按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1.078),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402、5.835、11.222),P <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533),P <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疼痛,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从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选取160例符合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以手术方式的差异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实验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均为80例。常规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较常规组更优,同时术后VAS评分对比,研究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相对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创伤小,疼痛少,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传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分析2组疗效、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JOA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92%(2/51)与对照组9.80%(5/5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疗效确切,并可显著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孤立肾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孤立肾结石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经皮切开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前后VAS疼痛评分与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的治疗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自主排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孤立性肾结石患者对其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优化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