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连续或间断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各48例。单侧组患者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患者采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术前、术后24小时及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Cobb角变化情况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P<0.05),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少于双侧组(P<0.05)。术后24小时及术后1、3、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ODI和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5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按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0)和B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椎旁肌入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及72 h疼痛感觉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1周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不需要行椎管减压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减少了对椎旁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入住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外科腰椎退变的患者。回顾性统计行单侧钉棒固定患者18例,双侧32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施行。比较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观察术后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通过以上参数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术后VAS评分明显提升并维持至末次随访,两种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椎弓根钉棒与双侧钉棒固定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良好疗效,单侧椎弓根钉棒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残留慢性腰背肌肉疼痛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采用C臂机下定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48例。术后采用通用的VAS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疗效。结果:136例患者在单侧椎弓根PKP手术后24~48小时感觉疼痛明显减轻,2例加重,10例症状无明显改善,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1.89%。结论:单侧椎弓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PKP与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PKP,观察组采用体位复位联合PK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椎体恢复高度、Cobb角、骨水泥分布及骨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骨渗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d VAS评分降低,术后3 d、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增加,Cobb角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前行体位复位可加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改善术后疼痛,且不增加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MED手术,对照组行后入路固定融合术。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经后方肌间隙入路病椎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46例,全部患者均采取经后方肌间隙入路病椎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持续随访观察10个月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33.52±27.38)min,术中出血(163.25±41.3)ml。患者术后未见切口感染现象,无脊髓神经损伤或脑脊液漏等症状。患者椎体前柱高度均恢复效果达到(98.5±0.7)%;后凸Cobb角恢复-7.7°;椎管占位改善至2.3%。141例患者椎管得到完全减压,仅5例患者椎管侧残留有微小骨块。经持续随访10个月~3年以上发现,内植骨融合效果良好,椎管恢复完整性。无骨折复位失效或松脱,未见假关节,椎弓根内固定螺钉均完好,无松动、弯曲。ASIA2000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中发现,146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改善1~3级,2例恢复至C级,17例恢复至D级,127例恢复至E级。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方肌间隙入路病椎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可降低伤椎旁肌损伤,减少患者手术风险,保证椎体肌肉的完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l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Gardner角变化,并观察椎体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3min(52~125min),出血量120mL(50~350mL),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8个月(12~24个月),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Gardner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TLIF)联合单侧及双侧椎弓根固定,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MI-TLIF联合单侧及双侧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差异,并随访1年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融合率分别为93.3%、96.7%,均高于对照组86.7%、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机体创伤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9月采用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治疗(17例)的患者为观察组;传统切开手术(1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等优点,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在青壮年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用双色球法,划分A组(45例,内固定)和B组(46例,内固定+微创植骨),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swestry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A组;B组Cobb角小于A组;B组Oswestry评分低于A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对患者的胸腰椎功能恢复非常有帮助,既能够矫正后凸畸形,还有利于促进骨性融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11月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分析平均住院的时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减轻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RS数字量表评分、椎体压缩比、Cobb角;并发症。结果全方位护理组NRS数字量表评分、椎体压缩比、Cobb角、平均住院的时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减轻的时间、并发症和常规护理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为(3.1±0.7)°,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分别为(89.7±5.2)%和(90.5±4.4)%,VAS评分为(1.5±0.6)分,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发生率为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内固定法联合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采取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将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在给予全身麻醉后行体位复位,获取满意的复位后,采取经皮置钉手术.术后进行1年随访,分析患者手术前后ODI指数、VAS评分及各项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O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经体位复位后、撑开钉棒后,后凸Cobb角、前缘、中部椎体高度丢失率均取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采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小的创伤性,能够良好矫正伤椎,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探究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展开系统性调查,按照随机电脑分组依据分成分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而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的疼痛程度对比无统计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选用PKP术和PVP术均有各自的治疗效果,相对而言,PKP术在缓解疼痛、提高椎体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是医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后入路手术治疗,48例)、参照组(接受前入路手术治疗,48例),对比临床疗效、ODI评分、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比参照组(72.92%)高,研究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比参照组低,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显著比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17%)显著比参照组(20.83%)低,P<0.05。结论后入路手术可显著改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病情,减轻功能障碍,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按投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1.078),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402、5.835、11.222),P <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533),P <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疼痛,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8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分析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结果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组视觉模拟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医院创伤骨科60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施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施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比较手术情况、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在观察组中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观察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可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使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方法将医院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膝关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VAS)。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得出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严重、骨折愈合时间长,均没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通过观察发现,关节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上,临床效果较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关节镜微创技术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恢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预后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