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和两阶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的不同分为单节段组和两节段组。通过2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单节段组79例,两节段组66例,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和两节段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4间隙融合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科行颈椎手术治疗的长节段颈椎病变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融合节段Cob角度变化、颈痛VAS评分、JOA改善率、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颈椎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融合节段Cob角度变化、颈痛VAS评分均优于颈椎后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改善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4间隙融合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病变疗效确切,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等优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重建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阶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手术前后融合节段生理曲度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改善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重建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及维持良好,植骨融合满意,无自体取骨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者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前(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90,P=0.006)。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刀松解颈三针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2016年3月—2017年8月医院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推拿结合针灸按摩法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松解颈三针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6%)(P=0.02)。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白介素-1β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刀松解颈三针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是当今颈椎手术的主流,在颈椎外科领域取得极大成功。但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缺陷被认为是,影响了颈椎关节活动度并引发相邻节段退变。在此理论基础上,颈椎非融合技术产生,颈椎人工椎间盘的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现针对颈椎相邻节段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的进展进行阐述。文章分别阐述了颈椎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人工颈椎间盘的历史和应用现状、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和人工颈椎间盘手术相关事项。总的来说,颈椎椎间盘假体置换是一种旨在保留节段运动的手术方式,是颈椎融合手术的一种可选的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镜对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273例老年单节段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37例)和对照组(1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单节段LDH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5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前及术后组间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单节段LDH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经皮椎间孔镜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复发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同时存在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分别进行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及后期随访,观察不同入路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后路组患者颈椎曲度(10.8°±11.2°)较前路组(21.6°±5.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路组手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为(14.8±1.8)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22±0.3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8.4)%;后路组手术后JOA评分为(11.2±2.8)分,与前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为(1.31±0.62)分,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恢复率为(48.6±26.4)%,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相对安全,并且对于患者颈椎曲度的恢复、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及影像学评价均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分、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症状量表评分、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颈椎曲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症状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颈椎曲度和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颈部疼痛,提高患者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起到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按照就诊日期差异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这一数据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5%,在这项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47±1.03),观察组治疗前为(7.25±1.85)。患者治疗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7,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37±1.20),观察组治疗后为(1.83±0.93),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8,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没通络丸配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乳没通络丸治疗的对照组(35例)与乳没通络丸配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的观察组(35例),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1.71±0.19)分,P<0.0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I评分(4.18±0.49)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乳没通络丸配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轻疼痛感,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本院100例2017年1月—2018年2月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方案组治疗中应用常规的松解等方案,常规方案联合针灸组则选择常规方案加上针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的疗效,施治前后患者数字量表评分、生存质量以及睡眠情况;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常规方案联合针灸组疗效比常规方案治疗的患者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早,数字量表评分则更低、生存质量以及睡眠情况均更有优势,各项指标P<0.05。常规方案联合针灸组治疗中不良事件无异于常规方案组,P>0.05。结论常规方案加上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在足月妊娠孕妇中,使用宫颈扩张球囊对促宫颈成熟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于医院进行引产的足月妊娠孕妇,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60例,两组孕妇宫颈扩张的方式不同,将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观察组孕妇中,药物静脉滴注应用于对照组孕妇中,对比分析两组孕妇治疗效果、引产情况、新生儿情况、宫颈Bishop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使用宫颈扩张球囊的孕妇,其引产成功率、治疗效果以及宫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情况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有效促进宫颈的成熟和扩张,使用宫颈球囊能够提高足月妊娠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在引产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148例,按电脑抽签法分为两组各74例,参照组予以缩宫素引产,研究组予以Cook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比较两组产妇引产前后宫颈成熟度情况、各产程时间、引产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引产前宫颈成熟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后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引产成功率77.03%高于参照组的62.16%,阴道分娩率68.92%高于参照组的51.35%,剖宫产率31.08%低于参照组的47.30%,新生儿窘迫发生率5.40%低于参照组的17.5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5%低于参照组的12.16%,新生儿Apgar评分较参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产妇引产过程中予以Cook宫颈扩张球囊效果显著,可加速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升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确保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脊髓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价值较高。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减轻患者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通活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2016年3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温通活络汤)与对照组72例(基础治疗),比较两组JOA评分、NRS评分、直腿抬高积分、感觉积分、下肢肌力积分、步行能力积分、下肢疼痛积分、腰痛积分及疗效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JOA评分、直腿抬高积分、感觉积分、下肢肌力积分、步行能力积分、下肢疼痛积分、腰痛积分及疗效有效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NRS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活络汤方法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肾阳虚型)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细节护理配合人性化理念在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74例(2017年5月—2018年9月),随机分为细节护理配合人性化理念的观察组(37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7例),观察患者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术后2 h(5.28±1.14)分,术后24 h(3.21±0.76)分,住院时间(8.23±1.48)d,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对照组24.32%,P<0.05.结论 在肺癌根治性手术中应用细节护理配合人性化理念,能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身体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管药物冲击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1)和对照组(n=31,最终完成29例)。对照组采用骶管药物冲击疗法,每隔7~10 d注射一次,共治疗3次。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疗程为4周。比较临床疗效、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平均秩和为35.69,对照组为23.34,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差值:(3.9±0.7)、(3.6±0.8)]显著降低,JOA评分[差值:(-10.9±1.6)、(-7.1±1.9)]显著升高,且联合组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2.58%VS2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药物冲击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骶管冲击疗法,可缓解疼痛,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Orem的个案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于2018年8月—2019年11月入院,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Orem为框架的个案管理模式),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自理程度、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JOA(腰椎功能评分)评分。结果观察组自理程度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Orem为框架的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