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武陟县人民医院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加用硫普罗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硫普罗宁联合恩替卡韦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王莹 《新中医》2016,48(7):74-76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对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拷贝数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病毒、护肝降酶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持续用药6月后,对比2组的肝功能、HBV-DNA变化及治疗应答率。结果:治疗后,2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V-DNA拷贝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BV-DNA拷贝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应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有助于提升常规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可提升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DNA拷贝数。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44-2146
目的:研究加味柴胡疏肝散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持续治疗6个月,统计治疗应答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HBV-DNA转阴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所有患者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助于提升疗效、增强肝功能、提升HBV-DNA转阴率、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小柴胡汤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小柴胡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8个月治疗,观察组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与对照组的10.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气清毒汤与西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钢集团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使用拉米夫定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还加用正气清毒汤,均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49.2%,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转阴率、HBe Ag/抗-HBe转换率、乙肝病毒基因转阴率以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采取正气清毒汤与西药抗病毒、保肝联合治疗方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抗病毒、保肝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减健脾清化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脾虚湿盛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针抗病毒治疗及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共24周。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表明,两组对患者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畅、腹胀、气短乏力等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相对提升粒细胞的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干扰素可改善脾虚湿盛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干扰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芪肝复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为临床研究资料,患者入院后编号,单号为对照组54例,双号为联合组54例。对照组进行抗病毒治疗,联合组进行茵芪肝复颗粒与抗病毒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均有明显上升,且联合组上升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茵肝复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分别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及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效果较为理想,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更是改善了患者肾功能,得到了临床及患者的认可与信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收治的74例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降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分别为97.30 %、100.0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 %、75.6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替诺福韦酯对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可降低患者HBV–DNA水平,使患者肝功能改善,提高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味对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小柴胡汤加味治疗。2组连续用药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HBsAg定量、ALT、TBIL、HBV DN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sAg定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BsAg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LT、TBIL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能减轻患者症状,辅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sAg定量,有望提高HBsAg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保肝治疗,研究组在与对照组常规抗病毒、保肝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味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2%(63/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5%(48/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4~+/CD_8~+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贾静 《陕西中医》2010,31(5):524-525
目的:观察芳香化湿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芳香化湿法治疗组(藿香、佩兰、砂仁、蔻仁、菖蒲、降香、豆豉、杏仁、桔梗、厚朴、半夏等)和苦参素对照组各60例,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阴转率、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随访时滴度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半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化湿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为明确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饶平县中医(华侨)医院收治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运用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中医症候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中医症候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中医症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联合补肾活血法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症状和肝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肝炎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儿9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苦参素治疗,观察组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肝功能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HBV–DNA转阴率及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乙型肝炎患儿肝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提高HBV–DNA转阴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定量及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患者抗病毒效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和治疗组45例(联合健脾活血方),2组治疗12个月及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HBe Ag和HBV-DNA转阴率、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6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血清HBe Ag和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停药后随访6个月时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生活质量多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中药联合拉米夫定可作为适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优化策略,可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疏肝利胆活血汤,两组均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乙肝病毒DNA、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乙肝病毒DNA、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活血方配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降黄合剂Ⅱ号。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所致重度黄疸患者主要症状及肝功能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扶正肝复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脾湿热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扶正肝复丸,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71.4%,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为(3.05±6.16)分,对照组为(6.26±7.24)分,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4周、第8周和第16周的肝功能恢复比率都明显低于初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滴度下降50%的患者均低于观察组,经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耐药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肝复丸对于肝脾湿热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进展、清除乙肝病毒、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间在河源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研究。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接受西医治疗的为对照组,另一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