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不同发育天数囊胚冻融移植后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天数冻融囊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 176例行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周期135例,比较第5日单囊胚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组、双囊胚移植(double embryo transfer,DET)组与第6日SET组和DET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同是优质囊胚级别的条件下,第5日DET组的生化妊娠率(56.91%)、临床妊娠率(53.25%)以及多胎妊娠率(1.2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5日DET组与SET组的胚胎着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6日DET组和SET组(P0.05);同级别以及PGD周期中第5日和第6日SET组相比较,第5日组的生化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组(P0.05)。结论在同是优质囊胚的条件下,第5日SET、DET及经PGD诊断的SET妊娠结局均优于第6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3日(D3)胚胎质量对冻融囊胚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FB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双囊胚FBT的1 21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囊胚所对应D3胚胎的形态学评分将患者分为双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单优质卵裂胚组、无优质卵裂胚组;根据移植囊胚所对应D3胚胎卵囊球分为双8-细胞(8C)组、单8C组及非8C组,比较各组FBT的临床结局。结果 D3双优质卵裂胚组的胚胎种植率(44.7%)、临床妊娠率(68.3%)及活产率(54.9%)均显著高于D3无优卵裂胚组(34.4%、55.4%、41.1%;P=0.003、P=0.008、P=0.022);D3中双8C组的胚胎种植率(48.2%)、临床妊娠率(71.4%)及活产率(58.8%)均显著高于非8C组(40.1%、61.3%、45.2%;P=0.002、P=0.005、P=0.002),但多胎妊娠率(27.9%)明显高于D3非8C组(19.6%)。结论 FBT的临床结局与其对应D3胚胎质量密切相关,D3优质卵裂胚尤其8C源囊胚临床结局更佳;选择D3 8C来源的单囊胚或D3非优质卵裂胚来源的双囊胚移植,可在获得高活产率的同时,减少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选择性移植单个囊胚(elective 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eSBT)对降低多胎妊娠风险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鲜囊胚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可供移植的囊胚数≥2个的患者中,选择性单个囊胚移植周期159个(eSBT组),双囊胚移植周期118个(double blastocysttransfer,DBT组),分析比较eSBT组与DBT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超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①采用序贯囊胚培养法,共培养优质胚胎1 040枚,形成囊胚781枚,囊胚形成率75.09%。②患者一般情况、超促排卵和胚胎发育情况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SBT组与DBT组临床妊娠率(52.83%vs 57.63%)、流产率(4.76%vs 10.29%)未见明显差异(P>0.05),eSBT组种植率显著高于DBT组(54.09%vs 37.71%,P<0.01),多胎率显著低于DBT组(2.38%vs 30.88%,P<0.01)。③按年龄<30岁、30~34岁、35~38岁分段后,eSBT组各年龄段间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降低(P>0.05),多胎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新鲜囊胚移植患者选择性单个囊胚移植能在保证较高临床妊娠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授精第3日发育迟缓(5~6-细胞)的胚胎冷冻价值及如何提高其利用价值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冷冻复苏移植第3日发育迟缓胚胎的12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复苏移植方案和培养条件,分为第3日冷冻,复苏移植周期提前1 d解冻者(A组,32个周期)、解冻后培养至囊胚再移植组(B组,62个周期)、当日解冻组(C组,30个周期),再与同期新鲜周期第3日发育迟缓行囊胚培养再冷冻复苏囊胚(复苏囊胚组,D组)的58个周期比较。结果:1各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日激素水平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D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55.4%)和种植率(42.2%)都高于其他组(P0.05)。A组和B组的周期取消率(12.5%和35.5%)均高于其他组(P0.05),B组的临床妊娠率(40.0%)高于C组(33.7%)(P0.05),但与A组(39.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授精第3日5~6-细胞胚胎可以通过新鲜周期延长体外培养时间至第6日,获得囊胚后再进行冷冻复苏,可以得到更好的临床结局。2对于胚胎少的患者,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选择5~6-细胞胚胎第3日直接冷冻,复苏周期提前解冻来挑选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冻融后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冷冻囊胚移植的1959个周期的资料,将冻融后单囊胚移植(single frozen-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SFBT)与双囊胚移植(double frozen-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DFBT)分组比较,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间比较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46.3%vs.59.5%,活产率33.3%vs.44.1%,双胎率0.6%vs.23.5%,早产率1.4%vs.4.5%,低体重儿率1.2%vs.5.2%,SFBT组均低于DF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BT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间比较年龄、胚胎的发育速度、碎片比例、卵裂球均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避免多胎妊娠,降低母婴并发症,实施SFBT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措施。年龄和D3胚胎形态对SFBT的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选择合适时期和高质量囊胚进行移植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囊胚移植的4 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单囊胚移植1 574例,冻融单囊胚移植854例,新鲜双囊胚移植135例,冻融双囊胚移植1 674例。根据囊胚发育天数和发育阶段分为第5日(D5)早期组、D5扩张组、第6日(D6)早期组和D6扩张组。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等各项指标。结果:①单囊胚移植:新鲜周期D5扩张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其活产率显著高于D6早期组和D6扩张组,流产率明显低于D6扩张组(P0.05);冻融周期D5扩张组具有较高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D5早期组和D6早期组(P0.05);②双囊胚移植:D5移植2枚扩张期囊胚的种植率显著高于D5移植2枚早期囊胚,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周期D5扩张组移植2枚囊胚种植率最高,且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D5早期组,而流产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移植,无论新鲜周期或冻融周期,D5扩张组囊胚妊娠结局最佳。  相似文献   

7.
新鲜周期单囊胚移植314例临床结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新鲜周期单囊胚移植(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SBT)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4个新鲜周期行SBT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年龄、囊胚分级等方面比较分析临床结局。结果 妊娠组患者的年龄显著低于未妊娠组(P0.001);选择性SBT(elective SBT,eSBT)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非选择性SBT(non-elective SBT,non-eSBT)组(P0.05);年龄≤35岁的患者,eSBT组的临床妊娠率与双囊胚移植(double blastocyst transfer,DBT)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多胎妊娠率显著降低(P0.001);而35岁的患者,eSBT组的临床妊娠率低于DBT组(P0.05),组间的多胎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囊胚扩张和孵化的程度与临床妊娠率显著相关,优质囊胚可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结论 妊娠结局与囊胚的质量及患者的年龄显著相关,对于年龄≤35岁,有优质囊胚的患者,可以进行SBT。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使用绒促性素(HCG)诱发排卵后不同胚胎移植时间的临床结局,探讨自然周期FET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自然周期使用HCG诱导排卵的FET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的不同分为卵裂期胚胎(n=522)和囊胚期胚胎(n=251)共773个周期。根据移植日距HCG注射日天数进行分组,以HCG注射日为D0,HCG注射后第3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3-3组;HCG注射后第4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4-3组;HCG注射后第5天移植卵裂期胚胎为D5-3组。HCG注射后第5天移植囊胚为D5-5组;HCG注射后第6天移植囊胚为D6-5组;HCG注射后第7天移植囊胚为D7-5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并对妊娠结局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移植卵裂期胚胎的D4-3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D3-3组与D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囊胚期胚胎的D7-5组优胚移植周期率显著低于D5-5组与D6-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移植胚胎数、优胚移植周期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移植卵裂期胚胎的D3-3组、D4-3组、D5-3组相比较,移植囊胚期胚胎的D5-5组、D6-5组、D7-5组相比较,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G诱导排卵的自然周期FET中,HCG注射后3~5天移植卵裂期胚胎,5~7天移植囊胚期胚胎均可取得相似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5和D6天冷冻胚胎冻融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探讨不同发育天数囊胚的发育潜能,为进一步改进囊胚冷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922例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资料,根据冷冻时间不同,分为D5冷冻组(n=563)和D6冷冻组(n=359),待患者子宫内膜达到8~12mm时,复苏5h后移植。结果:D5冻冻组的生化妊娠率(63.23%)和临床妊娠率(56.48%)均显著高于D6冷冻组(50.97%和44.85%)(P≤0.01)。结论:D5冻融单囊胚移植相较于D6冻融单囊胚移植更有利于胚胎着床,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潜在的可能导致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单卵双胎(MZT)高发生率的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ET的2 885个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2 184个周期(常规IVF-ET周期1 473个,ICSI周期711个)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701个,统计各个周期MZT妊娠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 885个周期中临床妊娠1 102例,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为20.78%(229/1 102),其中MZT(双绒毛膜双胎及单绒毛膜双胎)妊娠20例,占临床妊娠的1.81%(20/1 102),占多胎的8.73%(20/229)。MZT中单卵双绒毛膜双胎5例,占MZT的25%(5/20),单卵单绒毛膜双胎15例,占MZT的75%(15/20)。ICSI中MZT的发生率为1.76%(5/284),高于常规IVF-ET周期(1.56%,9/57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701个周期中临床妊娠243个周期,多胎34例,MZT 6例,占多胎发生率的17.65%(6/34);新鲜移植的2 184个周期中临床妊娠859个周期,多胎195例,MZT 14个周期,占多胎发生的7.18%(14/195),FET组和新鲜周期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囊胚移植204个周期中妊娠95例,多胎12例,MZT3例,占多胎发生的25%(3/12),非囊胚移植2 681个周期中妊娠1 007例,多胎217例,MZT 17例,占多胎发生的7.83%(17/217),囊胚移植组与非囊胚移植组间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冻融囊胚移植发生MZT的几率显著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P0.05)。IVF-ET中MZT妊娠与非MZT妊娠患者的年龄、促排卵方案、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剂量与时间、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ZT的发生率IVF/ICSI-ET明显高于自然妊娠;冻融囊胚移植明显高于冻融非囊胚移植,这可能与体外培养条件和冷冻复苏技术的应用有关,使其透明带硬度有所增加,致使囊胚在孵出时较易嵌顿,从而导致了MZT的发生。单纯显微授精技术不会明显增加MZ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授精第3日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在临床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授精第3日的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共3 221个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分别为选择性单胚胎移植106个周期(eSET组)、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234个周期(cSET组)、双胚胎移植1 824个周期(DET组)、非选择性冷冻胚胎单胚胎移植214个周期(cSFET组)、冷冻胚胎双胚胎移植843个周期(DFET组),分别对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双胚胎移植比较,单胚胎移植降低了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eSET组、cSET组、cSFET组、DET组和DFET组分别为34.0%、26.1%、34.6%、49.0%和49.5%)和活产率(分别为29.1%、18.8%、29.4%、41.9%和41.3%),但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多胎妊娠率及围产期母婴风险(eSET组、cSET组、cSFET组、DET组和DFET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9.1%、1.8%、1.4%、28.0%和28.9%);②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在其随后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可以达到相似的累计临床妊娠率(eSET组和DET组分别为74.5%和70.7%)。结论:单胚胎移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低多胎妊娠及围产期母婴发生并发症风险的方法,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在其随后的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可以有效地弥补患者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不足,达到相似的累计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VF/ICSI周期中第三天可利用胚胎为5枚以上的患者选择不同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及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不孕症的1400例周期,按移植方案分为3组:移植D3胚胎(A组,1109个周期),非选择性囊胚移植组(B组,160个周期),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C组,131个周期)。分析各组的临床结局和经济学成本。结果:A组患者的获卵数和种植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多胎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00),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00)。C组患者移植的成本效果比最小。结论:3组移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相似;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多胎率,治疗成本效果比最小,是相对最佳的移植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囊胚培养是否能够筛选出更加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降低胚胎的早期流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或/及男性因素接受囊胚期与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获得妊娠后患者的流产率。总周期数1 673个,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fresh embryotransfer)932个(囊胚移植139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79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741个(囊胚移植211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530个周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期胚胎受孕后的早期胚胎流产率均低于第3日的卵裂期胚胎,并且囊胚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流产率均与妇女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移植均比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流产风险降低。年龄仍是影响移植后妊娠早期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建立一套能使更多患者从囊胚培养和移植中受益的选择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行的两套囊胚培养患者的选择标准。旧标准(844周期):D3选择2个评分最高的胚胎进行移植或冷冻后,若剩余胚胎≥7个,行囊胚培养;新标准(781周期):D3选择2个评分最高的胚胎进行移植或冷冻后,若剩余胚胎≥5个,行囊胚培养。对两组患者IVF的治疗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新标准组患者的获卵数(18.01±7.01个)低于旧标准组(19.42±6.2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新标准组的患者无囊胚形成率(5.6%)高于旧标准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旧标准两组患者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囊胚复苏率、每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数、冻融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囊胚种植率、多胎率和流产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囊胚培养患者的选择标准可以使更多患者从囊胚培养和移植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全部非优质胚胎新鲜周期与复苏周期胚胎移植的相关数据,探讨首次IVF-ET治疗周期全部非优质胚胎的移植价值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IVF-ET获得的全部胚胎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首次行新鲜周期移植或复苏周期移植的347个周期,其中首次移植第3天(D3)新鲜周期胚胎共179个周期,首次移植D3复苏周期胚胎共107个周期,首次移植第5天(D5)新鲜周期胚胎5个周期,首次移植D5复苏周期胚胎56个周期,对其移植后的临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首次IVF-ET治疗获得全部胚胎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中,首次D3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34.63%(62/179)、22.78%(72/316)和12.90%(8/62),首次D3复苏周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30.84%(33/107)、23.28%(44/189)和21.21%(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D5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60.00%(3/5)、50.00%(3/6)和0(0/3),首次D5复苏周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48.21%(27/56)、40.85%(29/71)和18.52%(5/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D5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60.00%(3/5)和50.00%(3/6),首次D3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34.63%(62/179)和22.78%(72/3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D5复苏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48.21%(27/56)和40.85%(29/71),首次D3复苏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30.84%(33/107)和23.28%(44/1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次IVF-ET治疗获得全部胚胎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中,首次复苏周期D3胚胎移植与新鲜周期D3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相当,新鲜囊胚移植与复苏囊胚移植均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移植策略,避免胚胎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第3天(D3)卵裂期胚胎,第5、6天双囊胚及单囊胚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以全胚玻璃化冷冻FET周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D3胚胎移植组(A组,n=456);双囊胚移植组(B组,n=106);单囊胚移植组(C组,n=402)。比较3组之间基本资料、IVF治疗的妊娠结局。结果 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平均冷冻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少,移植周期率低,而种植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平均移植胚胎数亦少于B组,而B组临床妊娠率、最初周期妊娠率高于A、C两组,C组多胎率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期流产率显著性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全胚冷冻患者,当D3可利用胚胎个数≥4时,囊胚培养后玻璃化冷冻,择期FET周期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目前最佳的冷冻策略和最有益的临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苏周期单囊胚和双囊胚移植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囊胚冷冻-复苏患者2 021例,其中单囊胚复苏移植组(A组)326例,双囊胚复苏移植组(B组)1 695例。比较单/双囊胚复苏移植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新生儿情况分析。结果:A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产率、多胎率、低体质量儿率分别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早期流产率、新生儿体质量、身长以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囊胚移植能够明显降低多胎率及产科风险。  相似文献   

18.
低回收卵患者囊胚培养和移植结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在低回收卵数患者中进行囊胚培养和移植是否能改善IVF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月在我室行IVF治疗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囊胚培养(囊胚组),在受精后第5天移植;另38例行常规的第2天胚胎移植(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囊胚组平均取卵数(6.6±2.8)个,临床妊娠率为43%,分娩率38%;对照组平均取卵数(6.9±3.7)个,临床妊娠率为37%,分娩率2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囊胚组无一例出现高序多胎,对照组出现1例3胎,1例5胎.结论在IVF-ET中,对低回收卵数患者进行囊胚培养和移植与常规第2天移植相比,并不会显著提高妊娠率,但却可以在不降低妊娠率的情况下,减少多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3仅一枚优质胚胎患者新鲜周期不同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的第3天(D3)仅一枚优质胚胎的3286例患者,其中2677例新鲜周期移植。根据正常受精数分为3组:A组仅有一枚正常受精胚胎;B组仅有两枚正常受精胚胎;C组大于两枚正常受精胚胎。将3组患者按移植方案再分为3组:第三天移植一枚卵裂期胚胎(D3-1组);第三天移植两枚卵裂期胚胎(D3-2组);第五天移植一枚囊胚(D5-1组)。分别比较3组患者不同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中,D3-1组和D5-1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中,D3-2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均高于D3-1组(48.59%vs 33.73%,19.88%vs0,P0.01);C组中,D3-2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均高于D3-1组(52.88%vs 40.24%,34.34%vs 0,P0.01),D3-2组的胚胎着床率低于D5-1组(34.95%vs 46.43%,P0.01),D3-2组的多胎妊娠率高于D5-1组(34.34%vs 1.56%,P0.01);D5有优质囊胚形成周期占比方面:C组高于A组和B组(68.93%vs 46.70%和56.67%,P0.01);放弃周期率方面:C组低于A组和B组(13.79%vs 32.42%和28.0%,P0.01)。结论:对于D3仅一枚优质胚胎的患者,移植一枚胚胎可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率;D5移植降低了胚胎的利用效率;D3移植两枚卵裂期胚胎比移植一枚卵裂期胚胎可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当正常受精胚胎数大于两枚时,D5移植可以获得更高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胚胎经历二次冻融后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接受二次冻融周期复融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单次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活产率、足月产率、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二次冻融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8%vs 71.83%,P=0.002);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足月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婴儿未发现畸形。结论:二次冻融囊胚周期与单次冻融囊胚周期相比,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认为多次冻融可能影响胚胎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