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湖南省郴州市Y县邓某家庭COVID-19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描述性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居住史的病例邓某,曹某为二代病例,两人是男女朋友关系;2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邓某的共同居住家人。【结论】COVID-19易在家庭内播散,要强化家庭内成员之间的防护意识,强化COVID-19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T-proBNP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从而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02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根据其心脏功能、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E'(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根部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不同分级进行分组,并与25例同期住院无心衰患者做匹配对照,分析各组间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E/A、E/E'比值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E/A、E/E'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E/A、E/E'能较好判断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对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黏液卡红复染在诊断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黏液卡红复染法检测75例艾滋病脑脊液细胞涂片,分析黏液卡红复染法、真菌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四种检查方法诊断C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脑脊液细胞涂片黏液卡红复染背景干净,隐球菌荚膜呈红色,同脱落细胞和其他微生物易鉴别。脑脊液黏液卡红复染法、真菌培养和墨汁染色诊断CM的敏感性分别为94.4%、77.8%和11.1%;特异性均为100%。其中65例的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100%。黏液卡红复染法与真菌培养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墨汁染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脑脊液细胞涂片黏液卡红复染法诊断艾滋病合并CM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微生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讨遗传性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Ⅰ(P5'N-Ⅰ)缺乏症的发病机制,在纯化人红细胞P5'N-Ⅰ的基础上,分别用质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同时将该酶经胰蛋白酶水解后进行微量测序,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质谱分析表明在蛋白电泳呈一条带的纯化的人红细胞P5'N-Ⅰ中发现3种分子量成倍数关系,且质谱图曲线非常吻合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6 952.9,55 476及110 938.测出1个酶解肽片段N末端的10个氨基酸序列为:I-E-G-P-T-I-R-Q-I-E.在数据库中未发现同源性片段.氨基酸分析表明该酶至少由18种氨基酸,约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结论:人红细胞P5'N-Ⅰ可能为一种多亚基组成的变构酶,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同源二聚体或四聚体.所测氨基酸序列可作为筛选目的基因的探针.所测氨基酸组成为确定其蛋白一级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支持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作用,将MSC和胎儿骨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γ线照射后分别制备细胞滋养层,比较不同滋养层细胞和添加或不加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数及LTC-IC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添加细胞因子(rhFL、rhSCF、rhTPO),HFCL滋养层组培养12天扩增细胞数明显高于MSC滋养层组,以第0天细胞数为100%(下同),有细胞因子组为(9797±361)%vs(7061±418)%,无细胞因子组为(5305±354)%vs(1992±247)%,均P<0.01.MSC滋养层组CD34+细胞扩增数与HFCL滋养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825±305)%vs(820±191)%,P>0.05],但在细胞因子存在时低于HFCL滋养层组[(939±212)%vs(1617±222)%,P<0.01].MSC滋养层组维持脐血中LTC-IC的能力明显优于HFCL滋养层组[第5周CFU-GM数(129.95±8.73)个/105接种细胞数vs(89.81±10.29)个/105接种细胞数,P<0.05];细胞因子存在时,其作用更为明显[第5周CFU-GM数(192.93±4.95)个/105接种细胞数vs(90.47±14.28)个/105接种细胞数,P<0.01].MSC与HFCL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提高扩增效率.当MSC与HFCL之比为41时,集落形成数量最高,达(186.89±11.11)个/105接种细胞数,明显高于比例为32(131.45±13.02)个/105接种细胞数和二者单用组[前者(138.92±14.84)个/105接种细胞数,后者(64.63±6.11)个/105接种细胞数;均P<0.01].结论MSC维持脐血中LTC-IC集落形成的能力优于基质细胞系HFCL,HFCL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优于MSC,MSC加上适量HFCL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扩增效率.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dulation of EPCs by interleukin 1β (IL-1β) and 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 and the pathogenesis resulting from their dysdifferenfiation after trauma.Method Thirty pig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 15) and a multiple organ dysfimction syndrome (MODS) group (n = 15), the latter of which were subjected to a "two-hit" injury including hemon'hagic shock and endotoxemia. Phosphorylation of p38MAPK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as monitored by western blot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β in peripheral blood plasma was determined by ELISA and the numbers of EPCs with FCM in peripheral blood plasma were monitored. The morbidity rat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chi square test. The levels of phosphorylation of p38MAPK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he concentmtions of IL-1β in peripheral blood plasma and the numbers of EPC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using with Student's t lest. Results The level of p38MAPK phosphorylation was more augmen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β higher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s and plasma from MODS pig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control pigs; nevertheless the mauler of EPC conspicuously decrease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P <0.01). The morbidity rate in the MODS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re were fewer EPC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animals in group M than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animals in group C (P <0.01). Conclusions p38MAPK phosphoryla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MODS. p38MAPK phospho-rylation might cause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β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plasma to rise and could cause a drop in the numbers of EPCs, thereby aggravating the inflanmmatory reaction in MODS.  相似文献   
7.
周虹  姚丽  赵闽 《护理学杂志》2012,(23):36-37
对3例淀粉样变性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输注血小板无效的患者,给予各种预防出血的措施和血小板输注护理,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提出从细节观察、预防出血是顺利渡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以大鼠隐血管束为预制血管蒂的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的设计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8只SD大鼠按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2、4、6周分为三组。Ⅰ期手术制备大鼠后肢隐血管束预制血管蒂,Ⅱ期手术切开皮瓣四边,形成以预制隐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Ⅰ期、Ⅱ期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记录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检测Ⅱ期皮瓣血管蒂旁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取成活皮瓣制作病例切片,HE染色,计算血管密度(血管数/mm2)。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Ⅰ期术后各组大鼠腹部皮瓣全部成活;Ⅱ期术后1周,Ⅰ组皮瓣全部坏死,Ⅱ组、Ⅲ组皮瓣平均成活率分别为(14.68±1.02)%,(16.19±1.71)%(P<0.05);Ⅱ期皮瓣局部组织VEGF平均含量:Ⅰ组243.95±4.37,Ⅱ组240.89±3.11,Ⅲ组239.19±2.61(P>0.05);大鼠平均血管密度6周组较4周组略有增多,但差别不大(P>0.05)。结论:大鼠隐血管束全腹壁预制皮瓣模型,可以作为研究提高预制皮瓣成活率的基础,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需4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药学服务对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查阅本院2013年5月248例使用过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出院病历以获取基线数据,针对发现的问题实施一系列药学干预。2014年5月再次查阅228例使用过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出院病历,比较和分析2组病历在药学干预前后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使用差异。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选药适宜率(P<0.01)、稀释载体准确率(P<0.01)、氨基酸占比达标率(P<0.01)等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药学干预对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合理使用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光敏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本文重点研究了吡唑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以吡唑为原料,在吡唑环上不同位置引入硝基,再还原成氨基,并对氨基的保护进行研究。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几个结构新颖的吡唑类化合物,探讨了这类化合物新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