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狼疮清颗粒对主动型Heymann肾炎(AHN)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及其对MRL/lpr小鼠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肾皮质加弗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射建立AHN大鼠模型,应用狼疮清颗粒、泼尼松、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对AH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4 w,检测其24 h尿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肾脏病理学变化,同时对MRL/lpr小鼠干预治疗4 w,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降低AHN模型大鼠尿蛋白、BUN、Cr的水平,不同程度的改善AHN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MRL/lpr小鼠NF-κBp65蛋白的表达,其中以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最为明显。结论狼疮清颗粒对狼疮性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L/lpr狼疮鼠模型中重要的抗氧化因子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在肾纤维化发生过程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MRL/lpr狼疮鼠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γ-GCS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γ-GCS表达量与CTGF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果 MRL/lpr小鼠模型肾脏CTGF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加(CTGF mRNA:1.052±0.004和0.402±0.009,P<0.01;CTGF蛋白:3.364±0.460和1.206±0.271,P<0.01);而γ-GCS mRN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0.952±0.011和1.145±0.066,P<0.01);Pearson回归分析显示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中CTGF mRNA表达量与γ-GCS mRNA表达量量负相关(r=-0.902,P<0.01).结论 MRL/lpr小鼠肾脏中存在γ-GCS表达异常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减低,而且与CTGF的表达呈负相关,可能因此而参与了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喹硫平对小鼠脑缺血后胶质增生及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药物对照组、缺血组、药物保护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观察脑缺血后胶质增生及IL-1β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脑缺血后核因子(NF)-κBp50及p65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GFAP-IL-1β共表达阳性细胞(黄色)数量明显增加(P0.01);药物保护组与缺血组比较GFAP-IL-1β共表达细胞(黄色)数量明显减少(P0.01)。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NF-κBp50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药物保护组与缺血组比较NF-κBp50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NF-κBp65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药物保护组与缺血组比较NF-κBp65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喹硫平能够减轻小鼠脑缺血后胶质增生及IL-1β表达,其机制可能和调节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MRL/lpr自发性狼疮小鼠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亚基CD11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MRL/lpr狼疮鼠随机分为ATO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NS)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另设正常C57/BL小鼠,随机分为ATO治疗组和NS对照组.以上每组各10只,隔日腹腔注射,给药2个月后处死,SYSMEX KX21血常规测定仪测定血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MSA)法测各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MT1及CD11a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MRL/lpr小鼠ATO 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0.89±0.07)和CD11 a(0.43±0.25)均低于NS对照组(1.77±0.28.P<0.01和0.99±0.31,P<0.05),DNMT1 (0.32±0.30)高于NS对照组(0.16±0.26,P<0.05);②MRL/lpr小鼠ATO治疗组及环磷酰胺治疗组小鼠的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分别为0.90±0.07和0.66±0.22)较NS组(1.77±0.28)下降,且ATO治疗组小鼠的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高于环磷酰胺治疗组(P<0.05):ATO组DNMT1(0.32±0.30)高于环磷酰胺治疗组(0.16±0.18,P<0.05),CD11 a(0.43±0.25)低于环磷酰胺治疗组(0.86±0.31,P<0.05);③在C57/BL小鼠中.ATO治疗组和NS对照组之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O 能减少狼疮小鼠体内自身抗体产生,逆转其低甲基化状态;但是对正常小鼠的抗体水平和其甲基化状态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62 g·kg-1·d-1)、BYHWD高剂量组(37.06 g·kg-1·d-1)、BYHWD中剂量组(18.53 g·kg-1·d-1)、BYHWD低剂量组(9.26 g·kg-1·d-1),连续治疗28 d后取材。显微镜观察小鼠海马镜下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及其Wester印迹检测AD小鼠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发生变性,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YHWD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善明显,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BYHWD能维持AD小鼠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降低NF-κBp65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8例风心病(实验组)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心室心肌组织,经4%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结果:风心病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心衰患者的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NYHAⅠ级(P<0.05);实验组(包括pAF组和cAF组)的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R组)(P<0.05);IL-1β、TGF-β1和NF-κB/p65的表达评分互相均存在密切正相关(P<0.05),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呈正相关。结论:IL-1β、TGF-β1和NF-κB/p65在风心病心衰、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环氧化酶-2(COX-2)、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VD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痴呆模型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水迷宫和穿梭箱实验检测行为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OX-2、NF-κB的表达,用图象分析仪测定光密度(OD)值.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的行为学症状较模型组明显改善.NF-κBp65和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治疗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NF-κBp65和COX-2 OD值,治疗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V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降低大鼠脑组织NF-κBp65和COX-2表达,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抑制大鼠脑组织NF-κBp65和COX-2表达途径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001 g/kg)及DAU高、中、低剂量组(2.4、1.2、0.6 g/kg)。小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_(1~42)(2 g/L)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180 mg/kg)诱导AD小鼠,连续治疗35 d后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MWM)检测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海马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免疫组化(IHC)、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RAGE和NF-κBp65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AU高、中剂量明显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海马IL-1β、IL-6、RAGE和NF-κBp65水平(均P<0.05)。结论 DAU通过抑制海马RAGE和NF-κBp65表达来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此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NF—κB、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改变及护肝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护肝片对其影响。方法采用12.5%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目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1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 p65、TGF-β1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NF-κBp65、TGF-β1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模型复制8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和13周,模型组NF-κB p65、TGF-β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NF-κBp65蛋白和TGF-β1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NF-κBp65、TGF-β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抑制NF-κB、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L/lpr狼疮小鼠胸腺多种异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自身耐受和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尿蛋白试纸条检测小鼠尿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RT-PCR检测模型组(MRL/lpr狼疮小鼠)和对照组(BAB/C小鼠)mTECs 4种异位基因(唾液蛋白2、甲状腺球蛋白、组织蛋白酶L和C-反应蛋白)mRNA水平,病理学检测唾液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4种异位基因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出现唾液腺炎的病理损害.结论 MRL/lpr狼疮小鼠异位基因表达降低导致中枢耐受异常是MRL/lpr小鼠发病的原因之一,可能与某些器官损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基于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分析桔梗多糖(PGP)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老龄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SD雄性老龄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桔梗多糖组与高剂量桔梗多糖组,模型组老龄大鼠15例,在建模中死去5只,其余3组各10只。检测各组咳嗽次数、炎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1、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NF-κBp65、抑制蛋白(IκB)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低剂量桔梗多糖组、高剂量桔梗多糖组咳嗽次数、炎性细胞数、MMP-9、TIMP-1、Eotaxin水平、TGF-β1、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I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低剂量桔梗多糖组、高剂量桔梗多糖组咳嗽次数、炎性细胞数、MMP-9、TIMP-1、Eotaxin水平、TGF-β1、NF-κBp65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Iκ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桔梗多糖组咳嗽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Nanog基因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A脑内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OHDA+磷酸盐缓冲液(PBS)组、6-OHDA+PNL组与6-OHDA+Nanog组,各组又分注射后1、14 d亚组。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脑立体定向注射技术,6-OHDA+PBS组注入PBS,6-OHDA+PNL组注入空载体,6-OHDA+Nanog组注入转Nanog基因载体。各组动物注射阿朴吗啡(APO)后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的旋转行为改变;行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变化、纹状体NF-κBp65的表达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NF-κBp65表达的定位。结果注射后14 d,6-OHDA+Nanog组大鼠APO诱发的旋转效应明显低于6-OHDA+PNL组与6-OHDA+PBS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注射后14 d黑质TH阳性细胞数普遍较注射后1 d减少(P<0.01),但6-OHDA+Nanog组损毁侧黑质存活的TH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6-OHDA+PNL组与6-OHDA+PBS组(P<0.01),且其注射侧纹状体NF-κBp65阳性细胞数低于注射后1 d组(P<0.05)、注射后14 d的6-OHDA+PNL与6-OHDA+PBS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注射后各组各时程均可见NF-κBp65的阳性表达,并呈现核内转移现象。结论转Nanog基因可抑制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脑内NF-κB的活化,同时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印迹两种蛋白检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检测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癌及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1NF-κBp65在口腔正常黏膜组、口腔扁平苔藓组、口腔鳞癌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逐渐增强(P0.01)。2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均存在过度表达,且无显著差异(P=1.00)。结论 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均过度表达,NF-κBp65可能参与介导了癌前状态——口腔扁平苔藓组织转化成口腔鳞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对MRL/lpr狼疮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MRL/lpr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治疗组、环磷酰胺(CTX)治疗组和对照组.16周龄时青蒿琥酯组给予青蒿琥酯125 mg ·kg-1·d-1治疗16周,CTX组给予CTX 100 mg/kg ×2 d腹腔注射.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定量(24 h),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补体C3沉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脾脏B细胞刺激因子(BAF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24、28、32周尿蛋白定量(24 h)青蒿琥酯组[(4.9±1.2),(5.2±1.0),(6.4±1.2)mg]显著低于对照组[(9.0±1.3),(9.3±0.6),(10.0±1.6)mg](均P<0.01),28、32周尿蛋白定量(24h)青蒿琥酯组显著低于CTX组[(5.2±1.0)US(7.7±1.0),(6.4±1.2)vs(9.6±1.9)mg](P均<<0.05).②32周龄时青蒿琥酯组体质量[(36.3±5.5)g]高于对照组[(32.8±30)g](P<O.05),血清肌酐青蒿琥酯组[(15.9±2.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0.8±5.1)μmol/L](P<0.05).③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病理损伤较对照组减轻,肾脏内补体c3沉积较对照组减少.④青蒿琥酯组脾脏BAFF mRNA表达(0.81±0.05)和CTX组脾脏BAFF mRNA表达(0.74±0.13)均低于对照组(0.98±0.07)(P<O.05).结论 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有效,可以改善肾脏病理损伤,降低尿蛋白,延长狼疮鼠生存期.抑制BAFF的产生可能是青蒿琥酯治疗MRL/lpr有效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NF-κB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NF-κB抑制剂PDTC和丹参注射液处理的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测定心肌组织MDA、MPO、SOD、NF-κB及ICAM-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心肌匀浆MDA含量、MPO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TC和丹参注射液组,MDA含量、MPO活性较I/R组明显减少(P〈0.01),SOD较I/R组明显恢复(P〈0.01)。I/R组心肌细胞中NF-κBp65与ICAM-1蛋白表达信号显著增强,TGFβ1表达信号减低;在PDTC和丹参注射液组,NF-κBp65与ICAM-1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降低,而TGFβ1呈相反变化。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加I/R大鼠心肌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产生。减弱心肌MPO活力,减轻中性粒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浸润损害,抑制NF-κB的活化,保护I/R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胃窦黏膜组织学改变和炎症相关基因核因子κB(Nuclear-κB, NF-κB)、人β-防御素-2(human β-denfensin-2, HBD-2)蛋白表达,探讨胃窦黏膜炎症及NF- κB、HBD-2在H pylori相关性PU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57例PU患者,其H pylori感染者40例, 非H pylori感染者1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8例; 观察各组患者胃窦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黏膜NF-κBp65、HBD-2的表达.观察 NF-κBp65、HBD-2的细胞定位情况,用One- Way ANOVA方法比较H pylori感染者与非 H pylori感染者及正常组胃黏膜NF-κBp65、 HBD-2表达量,并对PU不同分期患者胃黏膜 NF-κBp65,HBD-2的表达量进行比较;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H pylori感染与PU患者胃窦炎症程度的关系、NF-κBp65、HBD-2表达与胃窦炎症程度的关系及H pylori阳性PU NF- κBp65与HBD-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U患者胃窦的炎症程度与H pylori感染程度呈正相关(活动性r=0.374,P<0.01:慢性r=0.333,P<0.05).在H pylori阳性PU患者 NF-κBp65主要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间质细胞胞核,HBD-2主要表达于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胞质,二者的表达均较H pylori 阴性组显著增强(6.4±3.28 vs 3.78±2.16, P<0.01;12.96±5.03 vs 4.69±2.05,P<0.01),且均与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活动性r=0.744,0.524,P<0.01,慢性r=0.650, 0.606,P<0.01);H pylori阳性PU胃黏膜NF- κBp65表达与HBD-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438,P<0.01).愈合期和疤痕期PU患者NF- κBp65(4.28±2.11.3.65±2.27)、HBD-2(8.15 ±4.28,6.24±3.71)的表达较活动期者(7.14± 3.24,13.56±5.43)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H pylori感染导致胃黏膜NF-κBp65. HBD-2表达增加,胃黏膜炎症程度增强.NF- κB可能通过诱导HBD-2的表达,参与胃窦黏膜炎症反应,从而影响了H Hpylori阳关性PU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甲泼尼龙(MPS)是否可抑制MCP-1表达而缓解狼疮肾炎(LN)。方法应用双缩脲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BXSB狼疮小鼠MPS治疗组和对照组、BALB/C正常对照组小鼠)24h尿蛋白、肾组织MC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MCP-1表达较正常BALB/C小鼠增高,以肾小管更为明显,且肾小管MCP-1的表达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P<0.01);甲泼尼龙干预后,MCP-1表达明显减弱(P<0.01),且肾小管MCP-1表达的下降与24h尿蛋白降低呈正相关(P<0.01)。结论MCP-1可能参与介导BXSB狼疮小鼠LN的发生发展;甲泼尼龙可通过抑制肾组织MCP-1的表达,减轻蛋白尿,可能是缓解LN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活血健脾补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血健脾补肾法方药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柳氮磺胺吡啶(SASP)、活血法、健脾法及补肾法组;除正常组外,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产生UC模型后,药物组分别灌胃给药,疗程结束后取小鼠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核因子-κBP65(NF-κB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环氧合酶-2(COX-2)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活血、健脾及补肾组结肠COX-2、NF-κBP65及其mRNA的表达和活血、补肾组结肠TGF-β1及其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活血、健脾、补肾方药通过降低NF-κBP65、COX-2及TGF-β1的表达分别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氟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外膜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管外膜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8只;②AS模型组12只;③氟伐他汀组12只,喂养12w后处死,取得主动脉标本,用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外膜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用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NF-κBp65活性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胸主动脉外膜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胞核内未见NF-κBp65阳性表达。AS组血管外膜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胞核中NF-κBp65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氟伐他汀组血管外膜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较AS组明显减少〔(0.17±0.02)与(0.43±0.19),P=0.003〕,成纤维细胞NF-κBp65有阳性表达,亦较AS组明显减少〔(0.31±0.02)与(0.57±0.04),P=0.002〕。结论氟伐他汀对AS血管外膜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NF-κBp65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其与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人类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uman kidney cell,HKC)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4组:①阴性对照组;②TGF-β(8 ng/ml)组:③FK506(0.1、1、10、50 ng/ml)组:④TGF-β(8 ng/ml) FK506(0.1、1、10、50 ng/ml)组.应用形态学、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FK506对TGF-β诱导的HKC细胞转分化的作用、细胞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Ⅰ型胶原的变化及FK506对HKC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FK506(1,10,50 ng/ml) TGF-β组比TGF-β组诱导的HKC细胞E-钙粘蛋白和细胞角蛋白表达有所增强,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比TGF-β组减弱(P<0.05),同时HKC细胞NF-κB的活性比TGF-β组减弱(P<0.05),培养上清液纤连蛋白及Ⅰ型胶原的浓度比TGF-β组降低(P<0.05);FK506(1、10、50 ng/ml)使基础状态下HKC细胞NF-κB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和上清液中纤连蛋白及Ⅰ型胶原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FK506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纤连蛋白及Ⅰ型胶原的形成及基础状态下和TGF-β诱导的HKC细胞NF-κB的表达.②FK506抑制TGF-β诱导的HKC细胞转分化很可能与NF-κB的表达下调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