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均采用口服加减葛根汤配合枕颌带牵引疗法进行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及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椎基底循环主要动脉(VA、BA、PCA)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显示临床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加减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有效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从而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经过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后,有效率达88.2%;对照组经针灸治疗后有效率为7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麻素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TED的变化和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明显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加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①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②穴位注射加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穴位敷贴配合针法治疗,对照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PQ、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镇痛,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采用针刺配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8.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9.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中医》2009,25(1):30-30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100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60例采取常规坐位枕颌带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0例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25例,观察组给予浮针疗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疗法,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率、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浮针疗法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且在治愈显效率上浮针疗法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对推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1疗程,2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脑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脑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及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针刺配合推拿优于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牵引、针灸、推拿、针刀、导引、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均连续治疗23天,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包括眩晕、头痛、记忆、颈部酸痛、颈部活动、颈部肌肉痉挛、颈椎棘突旁压痛和旋颈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明显缩短(P〈0.01)。结论: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和疼痛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组有效率为95.0%,药物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82.5%。疼痛眩晕症状两组都有改善,观察组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对照组,头痛和眩晕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经穴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加施穴位敷贴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4.11%,优于对照组的82.3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安全性较高,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以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目的:观察牵引温针推拿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温针推拿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结论:牵引温针推拿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牟新  ;蒋金鹏 《河南中医》2014,(10):1953-1954
目的:观察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指标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席占东 《新中医》2012,(8):120-121
目的:观察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纯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予松解手法及骨诊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李思余  吴亚军 《河南中医》2014,(10):2030-203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笔者对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进行观察,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风池、颈3-6夹脊穴、大椎,加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体征变化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