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98例CC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0g/次,3次/d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1次/d(每晚睡前服).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TCD参数变化. 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流变学和TCD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CCCI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2±5.6岁,予养血清脑颗粒4g/袋,口服1日3次,连用4周、8周分别随访1次。结果治疗8周时头晕、失眠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4.2%,疗效明显优于治疗4周,观察期间有4例出现胃部不适,加用保护胃粘膜药物缓解。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黄海龙 《当代医学》2008,(16):149-149
目的 观察养血淆脑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5岁,给予养血清脑滴丸用沮开水冲服.一次1袋,每天3次,连服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分别随访.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3.3%,疗效比较:两个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一个疗程.结论 养血清脑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②方法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比灵5mg,每晚1次,口服;观察组46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1袋),3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③结果对照组痊愈6例,好转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观察组痊愈33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等副反应。④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不仅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菊 《中原医刊》2006,33(20):88-8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常规应用西比灵胶囊10mg,每晚1次;治疗组109例,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0,3次/d口服,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用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有明显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58例,予养血清脑颗粒4g,袋,口服1日3次,连用4周、8周时分别随访1次,并监测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脑血管搏动指数(PI),选非慢性脑供血不足45例为对照组,测定脑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8周时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疗效明显优于治疗4周(58.6%),治疗8周后治疗组搏动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CCI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毫克,每日1次(每晚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0克,每日三次。两组均以3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参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海龙 《当代医学》2008,(15):149-149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5岁,给予养血清脑滴丸用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每天3次,连服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分别随访.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3.3%,疗效比较:两个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一个疗程.结论 养血清脑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5岁,给予养血清脑滴丸用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每天3次,连服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分别随访.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3.3%,疗效比较:两个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一个疗程.结论 养血清脑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云 《中原医刊》2006,33(1):73-7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养血清脑颗粒4g,3次/d,尼莫地平40mg,3次/d,疗程30d;对照组(60例):用尼莫地平40mg,3次/d,疗程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比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脑组织中VEGF、HSP7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养血清脑颗粒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5组。在D-半乳糖(D-gal)致衰老的基础上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术前1d,高低剂量组分别用0.32g/mL、0.16g/mL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灌胃,尼莫地平组用尼莫地平混悬液灌胃,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正常组用等量生理盐水颈背部皮下注射。4W后,断头开颅取脑,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中VEGF及HSP7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血管内皮中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HSP70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脑组织血管内皮中VEGF、HSPT0表达增高(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脑组织血管内皮中VEGF、HSP70表达增高(P〈0.01,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使缺血脑组织中VEGF及HSP70的表达增加,提示该药可能从促进血管侧支循环形成及抑制神经元死亡等方面保护缺血脑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配合椎针治疗偏头痛(基底动脉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偏头痛(基底动脉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以养血清脑颗粒配合椎针疗法治疗,均4周为1疗程。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VB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其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改善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及平均血流速度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程度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6.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配合椎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偏头痛(基底动脉型)患者椎-基底动脉缺血状态,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雷晋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05-106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心脑宁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疗效8周。观察治疗前后征候积分和治疗前后TCD探测的脑平均脑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3,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血流量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自身脑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脑血流量均有增加(P<0.05、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3.2%(P<0.01)。结论心脑宁胶囊能提高脑血流量,增加脑部供血,显著改善CCCI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血滞通胶囊对脑梗塞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探索减少脑梗塞复发的用药新途径。方法:将15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预防复发;治疗组84例,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血滞通胶囊预防复发。检测两组随访5年内的复发率、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5年复发率为(28.40±3.01)%,少于对照组的(42.85±4.60)%(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血滞通胶囊可降低脑梗塞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加西酞普兰)和对照组(阿立哌唑),每组30例。观察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在第4周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5),而对照组阴性因子分则在第8周末显著降低(P〈0.01),且第8、12周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治疗的超声和临床评估。方法:分别选用早期RA患者(A组)和非早期RA患者(B组)共45例,予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加用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主要评价标准是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病变关节的灰阶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等各项指标变化,次要标准是临床、实验室、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activityscore-28,DAS28)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A组能量多普勒超声评分在治疗6周(2.07±0.41vs3.93±0.40)、12周(0.51±0.27vs1.47±0.26)后均降低(P<0.01或P<0.05);A组与B组比较,治疗6周后的晨僵时间[(0.00±0.04)minvs(0.16±0.04)min]、血沉[(23.66±3.04)mm/hvs(36.84±2.97)mm/h]、C反应蛋白[(6.29±1.79) mg/Lvs(11.37±1.75)mg/L]、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7.43±1.07vs12.73±0.97)和治疗12周后的血沉[(15.34±1.91)mm/hvs(23.11±1.87)mm/h]、HAQ评分(2.71±0.98vs7.37±0.89)、DAS28(2.50±0.21vs3.20±0.20)均降低(P<0.05或P<0.01)。多数患者的超声缓解晚于临床和实验室的缓解。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对早期和非早期RA均有疗效,但对早期RA疗效更佳,超声检查能正确反映RA的关节病变,在RA随访治疗中应同时结合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7.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的66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1).两组治疗前后TCD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18.
TCD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查的特点,评价TCD在CC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CCI患者行TCD检查,并与正常人的TCD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TCD异常患者218例,占81.95%,合并脑血管狭窄61例,占27.98%,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异常、频谱异常、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增高。结论 CCCI患者大多数TCD异常;TCD检查对CCCI的诊断、疗效观察及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浙贝虎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2型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浙贝虎杖颗粒)67例和对照组(血脂康)60例,治疗6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血液流变学及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P<0.05)。治疗组中有59.70%的患者超声影像学恢复正常,与对照组(36.67%)相比(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且副作用少。结论复方浙贝虎杖颗粒治疗2型DM合并NAFL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