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中药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由多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基于整体观的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已取得一定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围绕“组分结构理论”,系统阐述了中药物质基础认识和创新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科学内涵,以期为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研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方以药成",中药制剂是研究中药原料制成适宜剂型后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过程。以制剂原料前处理特点来划分,其发展经历了中药材直接粉碎初步提取、中药饮片粗放提取初步除杂、精制纯化3个阶段。随着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以及新理论提出,中药制剂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组分结构中药制剂,其特点是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制清楚、ADME/T性质确定、释药系统设计合理、生产质量科学可控。这就势必要求多学科交叉、互融,系统地解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该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药制剂的发展,分析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多学科交叉促进现代创新中药制剂尤其是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为未来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多多  韩秀娟  侯雪峰  汪刚  顾俊菲  宋捷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6,47(20):3712-3719
生物等效性在新药研究、非专利药开发和药品上市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药规范化、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厂家生产的中药制剂产品质量不一,疗效相差较大,因此加强生物等效性研究在中药制剂产品中的应用、确保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中显得尤为重要。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等效性的研究方法,并阐述"组分结构"理论的思想对中药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意义,以期完善中药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药是临床中医学长期实践的产物,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中药研究思路,这严重制约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结构优化、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质控研究、组分体内药动学研究5个方面进一步系统深入地阐述以组分为功能单位的中药研究新模式,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中医药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组分结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丰富发展。该文在归纳总结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发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组分结构提出的背景以及在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创新中药制剂中的作用和进展。组分结构研究推动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变革,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杨冰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9,50(17):4003-4007
中药制剂质量的科学客观评价一直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历史性难题。既往中药制剂质量评价多采用"以点代面,以一代全"的单成分评价模式及"唯含量论"的指标选取方式,严重偏离了中药整体观的特点,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目前,基于多指标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模式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然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使其无法实现所有成分的准确辨识,更不可能将所有成分作为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标准。结合中药自身特点,提出在现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先进技术手段,选取可代表中药制剂整体效应的有限个代表性成分,并在各代表性成分量比关系考察的基础上,以代表性成分的量及各代表性成分间量的关系为参数,建立基于"组分结构"特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策略,以期为今后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药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随着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复杂性、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中药现代剂型研究系统思路。现代中药制剂必然要考虑中药多组分的性质和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作者提出针对中药组分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制剂技术和层次化的释药方式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该文深入阐述了中药多元释药系统构建思路、理论依据、制备技术和评价体系以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构建以提高中药组分生物利用度为核心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理论与技术平台,为中药制剂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药剂型的设计必须符合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作用特点,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理化性质体现表观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尚未阐释清楚,体现中药精髓的缓控释制剂研发陷入了瓶颈。从中药制剂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现在迫切要求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来发展中药的制剂理论与技术。因此,本课题组从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角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超分子化学-配体垂钓"理论构建中药活性组分"整体受控、同步溶蚀"的缓控释制剂体系,实现中药缓控释制剂各活性组分整体受控、按一定的构成比同步释放,符合临床中医用药的特点,为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属于复杂体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组分结构中药是在继承中医药特点的基础上,体现中药多组分整合作用特点的一个有序整体,是中药物质基础的新见解。目前,传统的研究方法不足以解决中医药物质基础与药效关系,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作用机制等方面问题。生物信息学诞生于后基因组时代,涉及了系统生物学,不同层面的组学以及相应的数学、计算机科学,越来越成为人们对复杂体系,生命规律本质认识的强大工具。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思路、技术方法和丰富的数据挖掘知识结合组分结构中药理论,为发展创新组分结构中药,系统解析中医药本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带来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原料制成适宜剂型以供临床应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与传统的化学制剂药物存在显著差别。中药由于成分复杂多样,成分性质不明确、不统一,其制剂前处理过程是影响中药制剂成药性及药物安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中药制剂的内涵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包括传统上的剂型设计过程,还包含物质基础组分结构优化过程;组分提取、分离、精制纯化过程;中药组分性质表征过程;以及为了选择适宜剂型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药效和对制剂进行评价所进行的药物药理毒理等研究过程。因此,该文根据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的要求,基于中药的整体和系统性,重点阐述现代中药制剂的拓展性和外延性特点,包括基于组分结构理论探究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组分的分离精制纯化、组分结构优化与网络药理与调控、代表性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多单元释药系统以及中药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该文科学阐述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的科学内涵和系统性,为研发现代创新中药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丹  封亮  宋婕  张振海  崔莉  贾晓斌 《中草药》2017,48(23):4831-4835
随着现代中药制剂的发展,中药制剂设计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如何使中药制剂剂型设计有理有据成为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化学药制剂的设计是基于化学物质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在中药整体观基础上,简述中药组分的源由,结合中药组分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化学药制剂设计的依据,提出中药组分构成的确定、组分离散度指标分析及相似性分析、权重系数法、药效贡献率系数法表征中药组分的整体性质的研究思路,为中药组分制剂的发展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临床价值和传承创新的中药复方制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长明 《中草药》2019,50(17):3997-4002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新药研究和申报的主要类别和方向,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但由于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薄弱、有效成分不明确、多靶点作用等特点,再加上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方法、评价的局限,如何科学开展中药复方制剂设计工作成了一个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从药品基本属性和要求,结合中药复方新药研发路径、研发规律、研发策略的讨论,提出中药复方制剂设计应该基于临床价值和传承创新,以制剂安全有效为基础、尊重传统用药经验、质量源于设计、整体质量评价、质量均一稳定等作为中药复方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中药复方制剂设计中有关前处理、剂量、工艺、剂型、制剂处方设计以及设备选择与工业化生产等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阳长明 《中草药》2017,48(16):3253-3258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药新药研究和申报的主要类别和方向,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药特色的主要方面。结合多年的审评工作实践,浅谈对中药复方新药研究路径、研究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中药复方新药药学研究工作的要求,认为中药复方新药药学研究过程是一个质量设计、质量完善的过程,阐述了中药复方新药药学分阶段要求的审评认识;指出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路径、研发规律、研发策略乃至审评策略的讨论,有利于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审评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新药研发能力,促进中药新药创新研究,加快中药新药上市。  相似文献   

14.
周晋  刘惠  肖美凤  杨岩涛  刘文龙  邓凯文  贺福元 《中草药》2018,49(18):4205-4211
中药为多成分体系,除了重视单成分成药性研究外,其重点应放在如何整合单成分成药性规律,构建适宜中药多成分的成药性研究体系。中药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其成药性已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完成,疗效确定;目前最关键问题在于怎样对疗效明确的中药成分群进行归属并确定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开发出组分中药。然而,怎样在单成分特性理化与生物性质基础上,整合形成多成分的表观理化与生物性质是中药成药性与制剂制备研究的关键。因此,中药的成药性研究既要完成单成分成药性的研究,还要利用中药配伍原理和现代超分子化学理论,研究中药多成分"分子社会"经配伍后其成药性变化规律,并与制剂、化学修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药新药创制的成功率。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的自主"气析"作用规律对中药成药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凝胶贴膏剂的研究进展及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霜  冯松浩  马旭伟  许浚  陈常青 《中草药》2018,49(21):5197-5204
中药凝胶贴膏作为经皮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继承了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同时又结合现代制剂新工艺、新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的黑膏剂、橡胶膏剂相比,中药凝胶贴膏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质,具有保湿性能好,与皮肤相容性好,亦可反复贴敷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同时中药凝胶贴膏也面临着基质配比不合理、制备工艺简陋、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药凝胶贴膏的相关文献,从发展现状、基质组成、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凝胶贴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药喷雾剂的研究进展及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雾剂以其独特的给药形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口腔、皮肤及腔道黏膜用药,在治疗局部、全身性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中药喷雾剂将传统医药和现代制剂工艺、技术相结合,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中药喷雾剂产品众多,但从整体而言,产品的技术水平不高,在处方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查阅近年来喷雾剂的相关文献,从中药喷雾剂的产品开发现状、喷雾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喷雾剂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更好地开发中药喷雾剂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胡彦君  王雅琪  王勇平  王学成  熊优  杨明 《中草药》2016,47(17):2965-2971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而药效组分群的辨识则是支撑中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石,是中药的创新与发展探索的重要方向。药效组分群的研究方法虽众多,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在理论上加以提高,加强其系统性。从中药药效组分群发展历程出发,系统总结和分析现行药效组分群的筛选思路、组分配伍、质控模式等内容,探讨从复杂成分群中寻找"药效组分群"的方法,并构建配伍关系的研究思路,以期又快又准地锁定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为后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