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骨痹颗粒浸膏粉体吸湿性特征及其改性机制,为中药固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工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骨痹颗粒浸膏粉体为模型药物,将水提原液、水提醇沉中间体和含有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水提醇沉中间体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体,采用粉末流动性测试和电镜扫描等多维检测技术分析表征上述浸膏粉体的微观制剂学性质;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水提醇沉中间体进行吸湿性改性研究,进而引入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改性后浸膏粉体吸收水分子的含量、相态、分布及结构信息;探索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改性机制。结果浸膏粉体喷雾干燥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1000、泊洛沙姆188和月桂醇硫酸镁等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粉体的吸湿性。经低场核磁分析可知,上述表面活性剂通过与亲水基结合或与空气中的自由水结合,使得粉体吸湿性降低。结论加入表面活性剂对于骨痹颗粒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改性机制与水的结合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板蓝根、玄参、桔梗、甘草等)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在不同孔径陶瓷膜分离过程中的动态迁移规律,并比较其膜滤通量、固含物去除率。方法分别以200 nm和50 nm孔径陶瓷膜对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进行分离精制,连续多次取样,优化的HPLC法为Agilent Zorbo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采用切换波长,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同时测定复方中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哈巴俄苷、桔梗皂苷D和甘草酸铵6种有效成分,考察其动态迁移率。结果 HPLC法可以同时测定复方中6种有效成分,对于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在200 nm陶瓷膜分离过程中,6种有效成分的动态迁移率波动范围在71%~104%,平均迁移率85%,膜滤通量衰减较小,稳定通量在426~340 L/(m2·h),固含物去除率21.0%。在50 nm陶瓷膜中,6种有效成分的动态迁移率波动范围在83%~107%,平均迁移率83%,膜滤通量衰减较大,稳定通量在258~228 L/(m2·h),固含物去除率23.9%。结论初步探讨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在2种不同孔径陶瓷膜分离过程的动态迁移情况,为现代陶瓷膜技术在中药精制中的推广应用奠定药效物质迁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工艺条件对中药复方水提液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新方法。方法:以骨痹颗粒复方水提液为实验体系,分别以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送料密度、送料速度、空气流量为考察因素,采集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中药提取物的含水量与吸湿性数据,建立吸湿方程、吸湿速度方程、吸湿加速度方程,并以电镜扫描手段比较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各样品的微观形态。结果: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各样品吸湿动力学过程及其微观形态存在差异,其吸湿过程为非匀减速过程。结论:喷雾送料密度,喷干温度,空气流量均对含水量和粉体形态有较大影响,该实验体系较优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50 ℃,进料密度1.05 g·mL-1,进料速度20 mL·min-1,空气流速30 m3·h-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青风藤等)的最佳精制技术.方法:采用陶瓷膜微滤、超滤、醇沉、离心、絮凝、大L树脂吸附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以性状、青藤碱损失率和杂质除去率为指标,对各技术精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种技术均能使药液澄明度显著提高;除杂率以树脂法最高,达80%以上,陶瓷膜微滤除杂率为21.7%,小于醇沉和超滤,但高于絮凝澄清和高速离心;青藤碱损失率以AB-8树脂法最低(6.39%),而85%乙醇沉淀法最高(58.44%).陶瓷膜微滤法损失率为15.31%,小于超滤、醇沉、高速离心和絮凝.树脂吸附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大,但陶瓷膜微滤等其他5种精制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小.结论:陶瓷膜微滤具有除杂率适中,有效成分损失少,工艺简单等优点,是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的最佳精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醇浓度、静置时间对乙醇沉淀法精制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影响,并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固形物与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乙醇沉降工艺为:药液浓度0.8 g原药材/mL、醇浓度20%、静置6 h。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均降低了疏郁复方颗粒煎煮液的出膏率,但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造成了较大损失。结论低浓度的醇沉工艺可以用于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纯化,壳聚糖絮凝沉降法是否适用于该提取液的精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复方瓜子金由瓜子金、大青叶、紫花地丁、野菊花、海金沙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利喉、散结止痛、祛痰止咳的功效。临床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有良好的疗效。但复方瓜子金原工艺为水提醇沉法 ,提取物浸膏量大、色黑 ,制剂较为困难。我们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对复方瓜子金水提液进行了分离精制 ,以总黄酮、总皂苷、靛玉红为分离指标。精制物的浸膏量为原工艺浸膏量的三分之二、靛玉红的回收率为 98 2 9% ,解决了色黑和制剂困难的问题。现将复方瓜子金新老工艺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报道如下。1 实验材料1…  相似文献   

7.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麻杏石甘汤和热毒净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中药复方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对麻木叶石甘汤和热净颗粒的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在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方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麻杏石甘汤总固体去除率为16.12%,麻黄碱和苦杏仁甙的损失率分别为20.11%和18.16%。热毒净颗粒总固体去除率为27.58%,绿原酸和大黄酸的损失率分别为18.28%和22.86%。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中药复方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板蓝根颗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膜分离技术精制及浓缩板蓝根水提液的工艺。方法以药液质量和膜运行指标优选出板蓝根精制浓缩的膜分离工艺,并通过中试加以检验。结果所优选的G2+GM+R02膜分离工艺中试运行稳定,流膏内在质量较传统的工艺更优。结论G2+GM+R0:膜分离工艺可以对板蓝根水提取液进行有效的精制和浓缩,在技术上已基本具备工业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厚朴温中汤煎煮液在不同干燥方法下得到的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指纹图、指标成分含量、干粉性状),优化干燥工艺,为厚朴温中汤颗粒制备工艺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及不同干燥方法所得物质基准的指纹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物质基准的指标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橙皮苷)含量,对提取液以及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制得的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的UPLC指纹图、指标成分含量、干粉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种干燥方法所得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与提取液比较,发现各物质基准UPLC指纹图与提取液的相似度均大于0.9,喷雾干燥与冷冻干燥所得物质基准指标成分含量高于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所得干粉疏松多孔、流动性差、复溶性好,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所得干粉流动性较好,复溶速率较慢。结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基准化学成分轮廓与煎煮液相似度高,指标成分保留率较高,前者粉末复溶性好,适用于制备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后者粉体流动性好,利于制剂成型,适用于厚朴温中颗粒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清肝消痤颗粒的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肝消痤颗粒系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经验方,疗效确切。该方由栀子、甘草等6味药组成,具有清肝利湿,化痰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肝脏湿热所致痤疮。本方水提液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严重影响颗粒剂的口感、剂量和稳定性,因此需对复方水提液进行精制。本研究对高速离心、无机陶瓷膜微滤、醇沉、壳聚糖澄清等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1,2],旨在确定清肝消痤颗粒复方水提液的最佳精制工艺。1实验材料1.1仪器W 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A lliance 2695四元泵及自动进样系统,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M illipore M illi-Q纯水器;METTLER万分…  相似文献   

11.
膜分离法和醇沉法对清消口服液的纯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膜分离法和醇沉法对清消口服液的纯化效果。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水(B)梯度洗脱(0~10 min,30%A;10~30 min,30%~50%A;30~45 min,50%~80%A),检测波长280 nm,考察膜分离样品及醇沉样品中出膏量、黄芩苷含量及保留量的差异。结果:膜分离样品和醇沉样品中黄芩苷保留率分别为92.01%,72.79%,出膏量分别为4.14,2.48 g。结论:膜分离法对有效组分黄芩苷的保留率较醇沉法高,但后者在除杂方面较前者好,样品外观在观察期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的水飞蓟宾PLGA微球,并优选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以平均粒径和径距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油相溶剂、膜孔径、过膜压力、油水相体积比4个影响因素,正交试验考察药辅比、PVA质量分数及油水相体积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形貌等理化性质。结果:SPG膜孔径2.8μm,过膜压力1.0 MPa,离心20 min,固化液为生理盐水;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辅比1∶4,PVA质量分数3%,油水相体积比1∶19。制备的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2.634±0.35)μm,径距(13.326±3.06),载药量(14.84±0.76)%,包封率(56.16±3.77)%。结论:快速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葡萄糖修饰脑靶向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采用RP-HPLC测定紫杉醇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28 nm,流速0.8 m L·min-1。利用RP-HPLC测定胆固醇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 m L·min-1。采用凝胶柱色谱法、鱼精蛋白沉淀法、滤膜法、透析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比较4种方法测定包封率的可行性。结果:紫杉醇与胆固醇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试验均符合测定要求,线性范围分别为0.4~100,1~500 mg·L-1。4种方法紫杉醇与脂质体回收率均介于95%~105%,满足脂质体包封率测定的要求;包封率分别为74.68%,92.91%,95.14%,95.08%。结论:鱼精蛋白沉淀法操作简单、快捷,几乎不受脂质体粒径的影响,适用于紫杉醇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复方樟脑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复方樟脑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薄膜过滤法的菌落回收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相关规定。结论: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去除复方樟脑乳膏中的抑菌成分,不影响污染微生物的生长,适用于检查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控制菌检查。  相似文献   

15.
徐维恒  程钢  黄赵刚 《中成药》2012,34(7):1267-1270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辐照剂量60Co-γ对制痂酊(黄柏、黄芩、儿茶、冰片)的灭菌效果,确定60Co-γ对制痂酊辐照灭菌的最佳剂量。方法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验证试验,说明可采用此方法进行无菌验证及检查,并确定冲洗总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按照验证过的无菌检验方法分别对60Co-γ辐照剂量为0(未辐照组)、1、3、5、8、10和12 kGy的7组样品进行检查。并同步做阳性和阴性对照实验。结果培养至24 h,阳性对照组和辐照剂量为0 kGy、1 kGy样品组均已开始明显长菌;在培养14 d后,其余各组均未长菌。结论辐照剂量为0 kGy和1 kGy时无法达到无菌要求,当辐照剂量为3 kGy时已能达到无菌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陶瓷膜澄清糖渴清水提液的膜清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文玲  林瑛  郭立玮 《中草药》2008,39(3):369-371
目的 研究孔径为0.2 μm的Al2O3陶瓷膜微滤澄清糖渴清复方水提液过程中的过滤阻力分布,在其指导下得到行之有效的膜清洗方法,从而丰富中药领域陶瓷膜清洗技术理论.方法 以Darcy-Poiseuille定律为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同时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SEM)对污染膜表面和断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 糖渴清复方的膜阻力主要集中在沉积层和浓差极化层,分别占总阻力的52.5%和34.4%,膜本身的阻力和堵孔阻力在总阻力所占的份额很小,分别为8.8%和4.3%.该结论与SEM图结果一致.污染膜依次经自来水低压清洗和超声清洗,膜通量恢复率为95%.方法 重现性好.结论 根据过程中过滤阻力分布的不同,从而选用合适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得到的结论对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絮凝与膜分离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作为前处理方法对痛安水提液膜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青藤碱保留率以及膜污染度为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壳聚糖絮凝的药液青藤碱保留率最高,药液膜通量最大,且对后续的膜过程污染度最小。结论采用壳聚糖絮凝作为前处理方法与膜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2例用耳内窥镜下实施鼓膜修补临床效果评价.方法:术中在内窥镜直视下对各种原因造成的鼓膜穿孔进行修补.方法采用贴补法和内植法.结果:贴补法成功率 95%,内植法成功率 91.7%.结论:内窥镜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鼓膜修补,具有操作简单易学、微创、手术费用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0.2μmAl2O3陶瓷膜微滤杞菊地黄复方水提液过程中膜污染机理进行研究,并寻找有效的膜清洗方法。方法以杞菊地黄复方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根据Darcy-Poiseuille定律这一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情况,同时对污染膜表面和截面进行高分辨扫描电镜观测。结果①对于本体系,膜阻力主要集中在表面沉积层,膜本身的阻力及浓差极化层阻力起了次要作用,膜孔内部污染阻力所占比例最小,并且,这与通过对SEM图像的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吻合。②本体系采用了超声、NaOH溶液清洗、HCl溶液清洗、NaOH溶液清洗的清洗步骤,膜的渗透通量基本可以完全恢复。结论根据膜污染机理的不同,可选用适用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对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择期LC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对照组)24例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行LC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