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3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类。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以老年男性多见,胃部好发,胃部良性多于恶性,而小肠恶性多于良性,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常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消化内镜、B超、CT、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发现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放、化疗疗效难以肯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独立的黏膜下肿瘤,过去诊断为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的肿瘤的某些梭型细胞肿瘤,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可能为间质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前列腺间质肉瘤作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编织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短梭形细胞散在于长梭形细胞之间,细胞异型性明显,肿瘤内无腺性成分。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呈阳性表达。结论 前列腺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发生于前列腺的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横纹肌肉瘤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6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原发部位为宫体213例(80.4%)、宫腔6例(2.3%)、宫颈33例(12.4%)、子宫浆膜面13例(4.9%)。组织学类型平滑肌来源239例(90.2%),其中良性平滑肌瘤227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7例;内膜间质来源20例(7.5%),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3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6例、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其他罕见类型6例(2.3%),包括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和平滑肌肿瘤3例、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结论 子宫梭形细胞肿瘤主要为平滑肌及内膜间质来源,组织学类型繁多,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应综合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必要时辅以分子生物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年间收治的小肠间质瘤52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瘤3例,平滑肌瘤28例,平滑肌肉瘤19例,神经鞘瘤2例.低度恶性8例,中度恶性5例,重度恶性8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26.9%.结论小肠间质瘤是1种具有恶变倾向的肿瘤,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最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组织学特点及与其他卵巢肿瘤的鉴别。方法通过光镜及电镜对8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组织学形态、大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8例为发病年龄在20-38岁的青年女性,该肿瘤有性激素活性,其组织学结构形态多样化、多房性;光镜下见到大片状未成熟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相过渡;电镜下发现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1种特殊的少见的卵巢良性性肿瘤,病理诊断应注意与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Krukenberg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肉眼观察手术切除肾脏肿瘤标本,镜检肿瘤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患者多为中年女性,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以腹部包块、大出血而就诊,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圆形、多边形和梭形上皮样细胞灶性分布于脂肪瘤中,上皮样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SMA、Vimentin、HMB45均表达阳性.结论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少见,多为良性,依赖于光镜及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质肿瘤.因其组织学形态多变,过去常被诊断为平滑肌或神经来源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对这类肿瘤细胞的检测,发现这些肿瘤细胞并不一定具有平滑肌或神经的免疫表型特点,我院对15例GIST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认识和了解GIST.  相似文献   

10.
戚兰  杨艳芝  张宇  张艳萍 《中外医疗》2009,28(18):36-36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检查。结果5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3倒CD117和2例CD34标记阳性。结论胃肪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胃肠外科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9例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GIST主要发生在胃20例(20/39,51.28%)和小肠12例(12/39,30.77%),其他部位少见。CD117阳性表达率为92.31%,CD34阳性表达率为82.05%。结论:GIS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病理检查,CD117和CD34对GIST具高度敏感性。GIST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临床上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但单凭临床表现较难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改进,术前相关检查可辅助诊断,现就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及术后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肠间质瘤X诊断(附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造影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GIST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GIST的消化道造影、手术及病理、临床资料。结果5例GIST中,交界性2例,良性2例,恶性1例,均行胃肠道造影,主要表现为胃或肠腔不同程度偏心性狭窄,局部黏膜展平、移位,呈外压性改变,充盈缺损或龛影,黏膜紊乱、纠集、中断、破坏消失。结论胃肠道造影检查对间质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动态的观察病变、管腔的充盈情况及邻近黏膜的充盈情况,但最终诊断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4.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治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的角度,对5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析。结果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的直径存在差别,CD34阳性率为35.29%,CD117阳性率为88.24%。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CD117与CD34在诊断中的常规应用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特点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9例被手术、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误诊,其中误诊为胶质瘤8例,转移瘤4例,脑膜瘤5例,脱髓鞘疾病2例。根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B细胞淋巴瘤18例,T细胞淋巴瘤仅1例。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脑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惟一手段。  相似文献   

16.
袁宁  李强  吴淑金 《医学综述》2008,14(24):3719-3722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被广泛用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方面。GIST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应用。GIST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多数会复发。分子靶向治疗与外科治疗有机结合、联合应用是未来治疗GIST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浩  张方成  王孟阳 《疑难病杂志》2013,12(7):524-525,F0003
目的探讨鞍区神经鞘膜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鞍区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头颅MR可见鞍区椭圆形占位,T1W1呈等信号,T2W1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后均一强化。经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梭形肿瘤细胞,免疫组化S-100、PGP9.5均(+),EMA、GFAP、CK34、D2-40、PR均(-),确诊为神经鞘膜瘤。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鞍区神经鞘膜瘤极为罕见,肿瘤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有争议,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治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的角度对60例GIST进行分析。结果: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三组之间肿瘤的直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D117、CD34的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D117与CD34可能是诊断GIST的特异性抗体,具有比较重要的诊断意义,但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并不能对判断间质瘤的良恶性起决定性作用,间质瘤的良恶性与其直径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透明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来自本院胸外科的1例肺透明细胞类癌青年男性患者的手术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患者因体检发现右下肺包块2年入院,切除标本见肿瘤位于右下肺边缘,为一边界清楚、质地中等的灰白色类圆形结节。镜下观察见均匀一致的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团状排列,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透明,核圆居中。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56、Syn、CgA均为强阳性,CK、TTF-1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1%,S-100蛋白灶性阳性,Vimentin间质血管阳性,而HMB45、SMA、GFAP、Actin均为阴性。病理诊断:肺透明细胞类癌。行肺叶切除术后至今(6年)未见复发转移。结论肺透明细胞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仔细的大体检查、广泛取材和正确的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的关键;准确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