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正>梅毒感染各期均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并非晚期梅毒才可发生神经系统受累[1],如果神经梅毒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麻痹性痴呆(demantia paralytic)。麻痹性痴呆是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一种晚期梅毒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熟悉神经梅毒。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萎缩,血及脑脊液TRUST和TPPA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示WBC20×10^6/L,蛋白1.0g/L。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渐渐消失。结论 本例患者诊治经过提示对痴呆综合征患者进行梅毒检查的必要性。对早期神经梅毒,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入脑和脊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麻痹性痴呆是神经梅毒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可治的痴呆[1].现将作者接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2~66岁.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 入组20例病人均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均为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G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脑电图无特异性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 多样,其中正常8例,脑室强化信号1例,树胶样肿3例,脑萎缩8例.结论 麻痹性痴呆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对以精神症状首发的患者,应常规行血清梅毒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对于头颅磁共振显示与其年龄不符合的脑萎缩,应加强对病史的询问,警惕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可能.  相似文献   

5.
麻痹性痴呆又名麻痹性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入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膜脑炎,导致以伴随精神病特征的进展性痴呆。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麻痹性痴呆患者也越来越多。2008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麻痹性痴呆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麻痹性痴呆识别率的方法,为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诊断经过及转归。结果:麻痹性痴呆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婚姻状况较差,体力劳动者居多;以中年人群为主;早期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误诊率高达84.62%,将梅毒实验室检查(RPR、TRUST及TPPA)作为入院常规检查,能够明显缩短确诊时间,及时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预后。结论:采用RPR、TRUST及TPPA检查可提高麻痹性痴呆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以预防院内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例住院的麻痹性痴呆患者进行症状和智能评估,根据麻痹性痴呆的各型症状进行针对性的症状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同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结果:9例麻痹性痴呆患者中8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智能完全受损长期住院,无出现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结论:通过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安全护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痴呆是神经系统梅毒中最常见的一类慢性脑膜脑炎,它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大脑实质,同时也可涉及神经系统其它部分,并引起躯体功能的衰退,最后导致麻痹以及日益加重的智力减退和个性变化[1]。麻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宣武医院2000-2012年诊断明确的神经梅毒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8例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30~62岁,平均49.03岁;病程34 d~2年,平均9.43个月.其中麻痹性痴呆7例,脊髓痨4例,脑膜血管梅毒3例,周围神经病2例,视神经病变1例,颅神经麻痹1例;6例同时合并存在多种类型的神经梅毒感染.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数为5~190×106/L,细胞学均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脑脊液生化检查示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450~2120 mg/L).所有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头颅MRI示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表现为海马和(或)颞叶异常信号.结论 神经系统梅毒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临床症状复杂,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增多,对于临床上疑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肖启  许红燕  李平  亢明 《浙江医学》2014,(24):2031-2033
麻痹性痴呆是神经梅毒中最严重类型。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国内精神病院中麻痹性痴呆患者在广州、成都、沈阳等地占住院人数的10%[1]。建国后本病逐渐消失,近30多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麻痹性痴呆患者数也逐渐增多。由于梅毒的潜伏期长达5年到几十年,不易被发现,因此,误诊率也较高[2-3]。笔者对7例曾被误诊为其它精神障碍的麻痹性痴呆患者进行误诊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率,降低误诊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间质型梅毒3例,实质型梅毒3例,其中1例为脊髓痨,2例为麻痹性痴呆。6例患者的血、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或正常,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间质型梅毒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软脑膜增强等;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脑萎缩、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异常信号。青霉素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表现和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春花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2,(14):1745-1745,1767
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tica)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主要为脑实质的病理改变。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智能损害和人格改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和躯体功能的衰退,最后导致痴呆和全身性麻痹,故又称为进行性麻痹(progressive paralysis),或全身麻痹症(generalparalysis)。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到发生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25年,多数为10—20年。发病年龄以40~50岁较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我院2011年9月收治一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痴呆的发生,梅毒所致痴呆预后差。我院老年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5例梅毒合并痴呆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以痴呆或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入院的患者.仅1例在入院时即确诊麻痹性痴呆,余均误诊.青霉素等治疗有效.结论 麻痹性痴呆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常有躁狂、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血、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颗粒凝集试验(TPPA)可帮助确诊,治疗上药物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头孢由松钠,强力霉素治疗,医生对此应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和记忆力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1例出现行走欠稳,四肢震颤等神经病变症状,1例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2例患者脑脊液中与梅毒螺旋体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阳性。治疗首选青霉素,疗效确切。麻痹性痴呆是一种可治性痴呆,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奇檀  黄云旗  钟盛武 《广西医学》2011,33(8):1086-1087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5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神经梅毒患者首诊均误诊,其中麻痹性痴呆型梅毒5例,脑血管型梅毒7例,脑膜型梅毒3例.均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5例麻痹性痴呆型梅毒死亡2例,好转3例;7例脑血管型梅毒及3例脑膜型梅毒患者均好转.结论 神经梅毒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精神病房对麻痹性痴呆患者驱梅治疗的护理管理对策,以预防院内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例住院的麻痹性痴呆患者进行症状和智能评估,根据评估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进行针对性的症状护理、心理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及病房管理。结果:10例麻痹性痴呆患者中9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智能完全受损长期住院,无出现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等意外发生。结论:通过对病情充分评估,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地执行一系列护理措施,确保患者治疗顺利,杜绝交叉感染,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generalparesis of in-sane,GPI)属于中晚期梅毒,由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所引起,临床上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丧失、判断力减弱和情绪不稳及精神行为改变,经典著作强调多精神障碍.其实早期更多表现说话含糊不清、语速加快和记忆力减退[1],易与精神障碍混淆.本院神经科曾收治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而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为神经梅毒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逐渐进展,可逐渐发生躯体功能减退和日益加重的智能损害和人格衰退,最终导致痴呆和肢体麻痹,又称进行性麻痹.目的 讨论麻痹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①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②积极治疗原发病,首选青霉素治疗.③对症支持治疗.④促大脑代谢治疗.⑤其他如康复训练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以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隐匿起病,进行性加重性痴呆、精神障碍、癫痫发作等,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结论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