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耐多药结核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HIV/TB双重感染与HIV抗体阴性的结核病患者痰液或/和体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做菌种鉴定及耐药检测(INH、RFP、EMB、SM),对比两组患者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并对HIV/TB双重感染中耐多药结核病的CD4T淋巴细胞、X线胸片及转归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IV/TB双重感染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9株,其中耐多药28株,初始耐多药、获得耐多药及总耐多药率分别为18.66%、20.0%、18.79%,与同期HIV阴性结核病组相比,初始耐多药发病率高。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下降,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住院期间死亡率达32.14%。结论艾滋病合并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高,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和描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纳入项目治疗的比例及其原因。方法“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组在不同筹资模式的5个研究地区(免费治疗点:黑龙江省大庆市、浙江省衢州市、河南省濮阳市;仅药品免费治疗点:天津市;患者自付治疗点:重庆市万州区),选择2010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经传统药敏试验确诊的全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邀请不同领域专家设计半结构式问卷,通过预调查进行修改和完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登记分类、是否纳入项目治疗、未纳入项目治疗原因(经济原因、身体原因、患者顾虑、交通原因、医生态度、医生判断、不可抗因素、其他)等15项内容,由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以面对面或电话访谈患者的方式填写。填写完毕经与患者病历记录复核、以及与当地社区医生或知情者印证后收回。共发出问卷235份,经现场复核后收回有效问卷235份。结果确诊的23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未纳入项目治疗者119例,未纳入项目治疗者占50.6%。不同筹资模式的地区未纳入项目治疗的比率分别为:免费治疗点39.0%(46/118),仅药品免费治疗点50.0%(25/50),患者自付治疗点71.6%(48/67),诊疗费用减免程度越高,未纳入项目治疗的比例越低(线性趋势检验x2=17.809,P〈0.01)。未纳入项目治疗的原因中,免费点主要为死亡(37.0%,17/46)、主观拒绝(21.7%,10/46)、失去联系(17.4%,8/46);仅药品免费点主要为失去联系(64.0%,16/25)、迁出(外地治疗)(16.0%,4/25)和主观拒绝(12.0%,3/25);自付点主要是经济困难(33.3%,16/48)、死亡(22.9%,11/48)和失去联系(16.7%,8/48),不同筹资模式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纳入项目治疗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6,P=0.000)。不同筹资模式的各种未纳入项目治疗的原因中,需要解决的重点不同:免费点为主观拒绝和失去联系、仅药品免费点为失去联系、自付点为经济困难和失去联系,分别可以减少39.1%(18/46)、64.0%(16/25)和50.0%(24/48)的未纳人项目治疗比例。结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纳入项目治疗比率随着诊疗费用减免幅度的增加而下降;除医疗费用引起的经济困难外,研究提示未纳入项目治疗还可能与失去联系、等待诊断过程中的死亡、主观拒绝、严重合并症等多种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巴基斯坦是世界第6位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巴基斯坦结核病发病率为181/10万,全国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28.6万例。来自于医院的资料表明:巴基斯坦耐多药结核病(MDR~TB)问题已十分严重,急需在社区水平对耐多药结核病的严重程度开展评估。本研究为针对巴基斯坦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开展的横段面研究,所使用的痰标本来自于巴基斯坦全国742例未经治疗的新诊断的肺结核患者。 目的:评估巴基斯坦原发性耐药的流行情况 结果:在672例痰培养阳性患者中,有76例(11.3%)出现了对1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36例(5.4%)患者对链霉素(10μg/ml)耐药;51例(7.6%)患者对异烟肼(1μg/ml)耐药;15例(2.2%)患者对利福平(5μg/ml)耐药;12例(1.89/6)患者对乙胺丁醇(10μg/ml)耐药;22例(3.3%)患者对吡嗪酰胺耐药。有46例(6.8%)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结核菌株耐1种抗结核药物,10例(1.5%)同时耐2种抗结核药物,12例(1.8%)同时耐3种抗结核药物,6例(0.9%)同时耐4种抗结核药物,2例(0.3%)同时耐全部5种抗结核一线药。原发性耐多药率为1.8%,(n=12)(异烟肼1μg/ml,利福平5μg/m1)。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巴基斯坦原发性耐多药率〈2%,需要进一步实施有效的DOTS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全球基金项目地市(徐州、南通、镇江)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方法从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镇江、徐州、南通三市共纳入项目治疗的MDRTB患者为175例。纳入治疗的175例MDR-TB患者中,男133例,女42例,年龄范围19-88岁,平均年龄(49.74±15.24)岁;对纳入治疗的175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或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4个月(强化期6个月,巩固期18个月,两种治疗方案均是如此)。175例患者中,87例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88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前6个月每月1次,后18个月每2个月1次)对患者进行痰涂片、痰菌培养、肝功能、血尿常规、胸片、体质量等项目的检查和监测。治疗全程实施IX)TS管理。分类资料用“率”描述,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纳入治疗的175例MDR-TB患者中治愈84例,完成治疗11例,治疗成功率为54.29%(95/175)。失败53例,失败率为30.29%;其中不良反应停药18例,治疗失败35例(含9例转为XDR-TB治疗)。丢失11例,丢失率为6.29%;死亡14例,另有2例患者转出治疗而治疗转归未知。所有的MDR-TB患者中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3.64%(7/11),复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2.65%(52/83),其他复治患者(返回、初治失败、初治3个月末阳性、复治失败患者)治疗成功率为44.44%(36/8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3,P=0.004)。患者采用标准化方案治疗的成功率为51.72%(45/87),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的成功率为56.82%(50/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对治疗6个月末不同培养结果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6个月末痰检阴性患者治疗成功率高达73.73%(87/118),与6个月末痰检阳性18.18Voo(6/33)及未查痰的患者治疗成功率8.33%(2/24)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3,P〈0.001)。结论全球基金耐多药项目的成功实施、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结果较好,为江苏省耐多药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上海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诊治的流动人口中所有新发及复治的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及乙胺丁醇敏感性测试,分析流动人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493例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最后获得431例(占87.4%)患者的菌型鉴定及药敏结果,其中结核分枝杆菌427例(占99.1%),非结核分枝杆菌4例(占0.9%)。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为18.3%(78/427),耐多药率为5.9%(25/427);新发患者的耐药率为16.0%(62/387),耐多药率为4.1%(16/387);复治患者的耐药率为40.0%(16/40),耐多药率为22.5%(9/40)。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45—60岁年龄组及复治病例是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率较高,今后要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广西龙潭医院就诊的可疑耐药结核病患者2345例的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培养阳性标本通过硝基甲酸培养基生长试验法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比例法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1814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临床分离株中,总耐药率23.59%(428/1814);新发耐药率23.37%(248/1040),复治耐药率23.90%(185/774);各类型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为:单耐药率10.14%(184/1814),耐多药率9.04%(164/1814),多耐药率4.19%(76/1814),广泛耐药率0.22%(4/1814)。本研究结果提示,就诊患者中总耐药率、耐多药率较高,以获得性耐药为主。应加强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空洞内注药在耐多药肺结核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4月-2006年4月我所心肺功能正常、伴肺部空洞的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含帕司烟肼、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和吡嗪酰胺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化疗至18个月。结果介入治疗后3个月痰抗酸菌涂片同时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阴性率为60.0%(30/50),治疗18个月达84%(42/50)。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3个月病灶吸收显效率为52.0%(26/50),有效率为92.0%(46/50),治疗18个月显效率达82.0%(41/50),有效率为96.0%(48/50),经介入治疗3个月后空洞闭合率为20%(10/50),治疗18个月达50.0%(25/50)。治疗结束时发热、咯血、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率达72%~93%。结论CT引导下空洞内注药对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加速细菌转阴、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对一线和二线药物耐药情况的变化,了解其耐药分布特征。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各类标本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菌株2936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对4种一线药物和3种二线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936株菌株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824株(占96.2%)。2824株中,769株耐药,总耐药率为27.2%(769/2824)。其中耐多药菌株率为11.8%(334/2824),广泛耐药菌株率为1.9%(54/2824)。结核病患者耐药性的发生更趋向于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主要一线抗结核药,作为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核心二线药物左氧氟沙星单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有差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流行水平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平原与丘陵地区菌阳肺结核的发病差异、菌型及耐药性概况,为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中平原地区的双流县和丘陵地区的隆昌县,收集2009年菌阳肺结核病例,对分离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和菌种初步鉴定。结果双流县2009年发现菌阳肺结核患者246例(培养阳性172例),菌阳发病率27/10万,检出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34.88%(60/172),其中耐单药49例,耐2药9例,耐多药2例;隆昌县2009年发现菌阳肺结核患者374例(培养阳性99例),菌阳发病率为53/10万,检出1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2.32%(32/99),其中耐单药18例、耐2药2例、耐多药12例。隆昌县肺结核菌阳发病率高于双流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2县总耐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隆昌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明显多于双流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P〈0.01)。结论四川省丘陵地区结核病菌阳患病率及结核菌耐多药率相对高于平原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结核病耐药水平对全程督导短程化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河南省结核病耐药水平对全程督导短程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01年8月至2002年6月,河南省与WHO合作开展了第2轮结核病耐药监测,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全程督导短程化疗技术(DOTS)对入选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571例进行化疗。结果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5.5%(1343/1571),其中初治成功率为89.6%(1159/1293);耐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6.6%(433/565),其中初治成功率为86.8%(341/393),复治成功率为53.5%(92/172);耐多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8.6%(126/215),其中初治成功率为75.4%(83/110),复治成功率为41.0%(43/105)。耐2~4种药物的初治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复治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治疗失败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复治和耐2种及以上药物,与因结核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复治、年龄较大和耐多药。结论河南省采用DOTS技术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对复治患者,尤其是对耐多药复治患者的疗效非常差。复治、年龄较大、耐2种及以上药物或耐多药是导致患者化疗效果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前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于X线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并注入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异烟肼,吡嗪酰胺等抗痨药物,后者仅行单纯化疗,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1)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19%,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2%及66%(P值均<0.01)。(2)3个月后治疗组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吸收)为97%(62/64),空洞闭合率为39%(25/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3/56)及13%(7/56),P值均<0.01。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内注药局部治疗加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我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以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案治疗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2006年黑龙江、浙江、深圳三省(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结核病耐药监测中发现的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案组,采用3RFT AM Ofx Pto PAS—INH/5RFT Ofx Pto PAS-INH方案治疗)和对照组(复治方案组,采用3H,R,Z,E,S,/5H,R,E,方案治疗),采用遵循研究方案分析和意向性分析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①共入选154例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其中单耐利福平25例占16.2%,耐多药(耐R+H,耐R+H+S,耐R+H+E和耐R+H+E+S)114例占74.0%,其他(耐R+S,耐R+E和耐R+E+S)15例占9.8%。114例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完成疗程,其中试验组71例,对照组43例。②经遵循研究方案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阴转率分别为78.9%和65.1%(x^2CMH=4.558,P=0.011);意向性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阴转率分别为65.9%和40.6%(X2C。。:O.272,P=0.001),试验组阴转率高于对照组l治疗耐多药的效果试验组阴转率高于对照组。③两组各有3例因严重不良反应退组l完成疗程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7/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8/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6,P=0.504)。结论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方案和复治方案治疗耐利福平,耐多药肺结核都可取得一定疗效,而且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方案组的疗效优于复治方案组。  相似文献   

13.
介入疗法在耐多药肺结核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介入疗法在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至10月对沈阳市胸科医院等6家医院,心肺功能正常、伴肺部空洞的6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含帕司烟肼、利福喷汀、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化疗方案加母牛分枝杆菌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化疗至18个月。结果介入治疗后3个月痰抗酸菌涂片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为50.8%(31/61),治疗18个月达83.6%(51/61)。X线影像学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3个月病灶吸收显效率为50.8%(31/61),有效率为93.4%(57/61);治疗18个月显效率达78.7%(48/61),有效率为96.7%(59/61)。疗程结束时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78.7%(48/61),96.7%(59/61)。经空洞闭合率介入后3个月为21.3%(13/61),治疗18个月达49.2%(30/61)。治疗结束时发热、咯血、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率为73.2%-94.4%。结论介入疗法对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加速痰细菌学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加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嵘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33-1534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化疗方案分别是3HLAkEThG/18HLEThG,3HLAkETh/18HLETh,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愈合率。结果治疗组3个月和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是40.0%,82.0%;54.0%,72.0%;38.0%,54.0%。对照组分别是19.0%,45.2%;33.3%,42.9%;21.4%,31.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替沙星联合其它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痰结核菌培养转阴、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IFN-γ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4^+、CD8^+百分率、CD4^+/CD8^+和IFN-γ浓度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及其他可供使用的结核药配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能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2001 至 2005年澳门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澳门地区2001至2005年结核病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近5年澳门地区新发结核病患者及复治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耐药性测定。结果146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16.2%(236株),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5.0(203/1357)和32.0(33/103);耐多药率为3.2%(47/1460),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2.3%(31/1357)和15.5%(16/103);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11.5%)、链霉素(9.5%)、利福平(3.6%)、乙胺丁醇(2.5%);耐1种、2种、3种和4种药物的初始耐药率分别为9.9%、2.9%、1.0%和1.2%,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2.6%、3.9%、8.7%和6.8%。近5年新发和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没有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0.27和0.03,P均〉0.05);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初始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P〉0.05)。结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1996至1999年澳门地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获得性耐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和7.47,P均〈0.05),但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高于2004年第3次全球多国耐药监察结果,仍处于高耐药水平,尤其是耐多药率较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66例可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耐多药筛查,并对结果分析和探讨。方法通过痰涂片及培养、菌鉴及药敏试验诊断耐多药结核。结果266例可疑患者耐药发生率53.3%,其中MDR-TB28.2%,DR—TB25.1%,MDR—TB复治失败病人比例最高。DR—TB初治3月末阳性比例最高。MDR—TB中,初治组耐HRES、HRS最多,复治组耐HR、HRES最多。结论复治组是发生MDR.TB主要类别,耐多药筛查可早期发现MDR—TB病人,为制定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耐多药肺结核18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总结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1月共行肺结核手术906例,其中MDR—PTB188例(20.8%),手术200例次,2次手术12例;肺叶切除85例次,肺叶切除并袖式及气管、支气管成形16例次,全肺切除48例次,余肺切除术3例次,支气管胸膜瘘(BPF)瘘管修补术5例次,胸廓成形并BPF修补22例次,脓胸剥脱并BPF修补6例次,开窗引流9例次,肋床引流5例次,右总支气管节段切除1例次。术前均行有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2—3个月。结果术中死亡率为0.5%(1/200)。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3.2%(6/187),其中呼吸衰竭和心肌梗死各2例,肾衰竭和大咯血各1例。并发症率为13.9%(26/187),BPF11例,占并发症的42.3%(12/26)。所有患者术前痰菌均为阳性,术后阳性2例。随访时间6.7年(3个月至15年)。术后继续术前的抗结核方案治疗3—18个月。结论对持续痰菌阳性、病灶已局限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在有效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田策  赵红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6):634-638
病耻感是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由于结核病患者缺乏疾病知识及公众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病耻感在结核病患者中广泛存在,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结核病患者病耻感已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并已编制出多个针对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测评工具,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由Van等编制的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有关。降低病耻感水平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干预性研究较少。建议以后的研究着重探索有效降低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水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宋昆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6):571-572
目的观察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3DZThVA/15DThV,对照组采用3DZThES/15DThE方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6.11%,88.39%,而对照组分别为59.38%,59.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采用含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治疗MDR-TB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