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孔志芳 《疾病监测》2012,27(1):77-78,83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宁海县传染病的发病动态,掌握居民中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 为制订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规划及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将全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片,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进行回顾性入户调查。 结果 共对7个乡镇(街道)3120户10 276名居民进行法定传染病漏报入户回顾性调查,共调查到法定传染病9种149例,漏报38例,总漏报率为25.50%;甲乙类传染病无漏报,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41.35/10万,校正发病率为241.35/10万;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9.01%,2010年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066.57/10万,校正发病率为1502.42/10万。到医疗机构就诊的131例, 漏报20例, 漏报率15.27%;未就诊18例,漏报18例,漏报率100%。 结论 居民中法定传染病存在漏报现象,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流动人口漏报率高于本地居民。  相似文献   

2.
2004年浙江省新昌县传染病居民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新昌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在农村居民中的漏报情况。方法参照《浙江省传染病居民漏报调查方案》。结果共调查5个乡镇12666人,查出确诊病例67例,漏报12例;疑似病例17例,漏报17例,合计漏报29例,漏报率34.52%。医院报告发病率434.23/10万。校正报告发病率663.19/10万。结论要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减少传染病漏报。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居民法定传染病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省法定传染病在居民中的实际发病水平 ,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漏报调查方案》要求 ,1 996~ 1 998年 ,我们每年调查 1 3的县 (区、市 ) ,每个县 (区、市 )对不少于 5 0 0 0人的人群进行居民法定传染病的回顾性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漏报调查结果 :1 996~ 1 998年 3年中 ,全省 1 1个地、市在 1 0 1个县 (区、市 )对1 1 8446 6居民进行了法定传染病回顾性调查 ,共查出法定传染病 95 86例 ,经与防疫部门核查 ,有 5 90 7例病例漏报 ,漏报率6 1 6 2 %。各地、市及各病种的漏报调查结果 ,见表 1、表 2。2 疑似病例发生率 :在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2009-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方案》,对抽查的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调查分析。 结果 2009-2010年,湖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0.33%,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13%和0.55%。发生漏报的病种为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淋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漏报率依次为3.33%、1.20%、0.71%和0.33%。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无漏报,社会医疗机构的漏报率为15.38%,乡镇级为4.48%。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报卡填写完整率为98.24%、准确率为97.79%,报告一致率96.58%。其中社会医疗机构报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均为100%,市级为99.79%和99.37%,乡镇级为92.78%和91.75%。报告一致率市级98.52%、县(区)级96.62%、乡镇级88.66%、社会医疗机构81.82%。 结论 湖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漏报率较低,但仍存在漏报现象,报告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采取加强管理、督导和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避免漏报。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疾病监测点1996年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晓军  李刚 《疾病监测》1998,13(4):137-140
浙江省疾病监测点1996年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韩晓军1李刚2蒋庭魁1为加强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减少传染病漏报,1996年12月在全省20个疾病监测点按统一的方案,开展了传染病医院漏报调查,并在10个监测点进行了传染病居民漏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疾病监测点传染病动态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勇  洪荣涛 《疾病监测》1995,10(1):15-17
福建省疾病监测点传染病动态趋势福建省卫生防疫站(350001)周勇,洪荣涛,黄鸣崧,何萌,江爱民摘要本文对1990~1993年福建省疾病监测点甲乙丙类传染病态势和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疾病监测点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418.68/10万,是常规疫情系统传染病的1.96倍,农村点报告发病率事城市点1.16倍,甲乙类传染病估计发病率为1018.7/10万~1154.3/10万;共报告丙类传染病33577例,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3.10倍;1990~1993年疾病监测点甲乙丙类传染病总漏报率医疗单位为26.54%,居民为53.52%。疑似病例占总查出数的41.66%。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辖内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为提高和规范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5年白云区各级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5年白云区医院法定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4.61%。漏报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为新生儿破伤风和感染性腹泻(均为25.00%),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15.5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报率由低至高分别是:区级(2.43%)、省级 (2.80%)、市级(4.93%)、镇级(5.90%)、社会医疗机构(40.14%)。传染病报告及时率92.26%,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51,P<0.001);报告卡完整率为86.97%。结论白云区传染病漏报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共有 1 4个疾病监测点 ,其中有 7个城市监测点、7个农村监测点。为了解我省疾病监测点传染病发病情况及规律 ,本文对我省 1 998-2 0 0 0年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人口、传染病资料来自我省 1 998- 2 0 0 0年疾病监测点上报的监测资料。1 疫情概况 :1 998- 2 0 0 0年全省疾病监测点发生乙 ,丙类传染病分别为 1 5种、1 8种、1 6种 ,报告发病率分别为 32 0 77/1 0万、2 77 98/1 0万、2 1 8 62 /1 0万 ,报告死亡率分别为 0 2 0 /1 0万、0 73/1 0万、1 1 9/1 0万 ,死亡病例均为乙类传染病 ,总报告发病率、甲、乙类及丙类传…  相似文献   

9.
侯春霞  张松梅 《疾病监测》2010,25(12):1000-1002
目的分析广东省茂名市2007-2009年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提高传染病报告率,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方法对茂名市2007-2009年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调查,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等记录,对传染病登记数及报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茂名市法定传染病总漏报率为12.67%,以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为淋病、痢疾、病毒性肝炎。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执法检查;医疗机构加强奖惩和自查制度落实、建立功能科室和临床医生的结果反馈机制,是减少漏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霍飞  许婕  夏卫东  刘长娜  徐娜 《疾病监测》2013,28(11):943-946
目的 掌握天津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规范传染病报告工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天津市2004-2012年间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开展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调查数据,分析医疗机构漏报率相关指标,并运用SPSS 11.5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天津市在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中,共查出传染病18 153例,漏报1214例,总漏报率为6.69%;漏报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4.73,P=0.000)。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传染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54,P=0.000)。根据不同的管理时期,分为2004 2008、2009 2012年两个时段,一、二和三级医疗机构的漏报率在这两个时段中,漏报率均有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下降的越明显(Mantel-Haenszel:2=562.13,P=0.000)。结论 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大对各级医疗单位的传染病专项督导检查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报告疫情的自觉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病漏报率,提高传染病报告水平。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由于近年来管理模式的不同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传染病报告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2005-2007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综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龙岗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25种25 700例,年均发病率为471.58/10万,报告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为0.68/10万。居乙类传染病前6位的病种依次为麻疹、梅毒、肺结核、淋病、病毒性肝炎、痢疾。这6种疾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7.26%。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这3种疾病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87%。结论3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除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外,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均有上升。肺结核、麻疹、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是近年来威胁龙岗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8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个案13 714例。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4%,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23.64%和21.37%。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丙肝(51.68%)、风疹(47.73%)、流行性感冒(47.06%)、AIDS(39.6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84%)。医疗机构中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9.86%、25.44%和35.7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3.25%、地市级20.24%、县区级26.23%、乡镇级24.12%。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3.
孙梅英  陈薇  高枫  靳妍 《疾病监测》2005,20(9):489-492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传染病报告年发病率为331.96/10万,死亡率为0.28/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为117.89/10万,占发病总数的35.51%。细菌性痢疾:年发病率为77.07/10万,占发病总数的23.22%;性传播疾病:年发病率为36.19/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90%。结论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减少漏报、误报,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炳虹 《疾病监测》2007,22(9):622-62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传染病流行及分布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23 125例,年发病率为905.69/10万;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和血源传播疾病为主.结论 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和血源传播疾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肺结核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程慧健  唐音  熊小庆 《疾病监测》2000,15(10):369-372
为掌握江西省水灾后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病措施效果 ,特对 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总发病率 253.22/10万 ,较 1998年上升 12.70 % ,主要是由于甲肝、乙肝病例数明显增多及部分地区传染病报告率显著上升所致。与洪涝灾害相关的主要传染病中 ,发病率上升的为甲肝、戊肝、痢疾、乙脑 ,以肠道传染病上升为多 ;控制效果显著的疾病是钩体病 ,发病率降至九十年代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4-2007年太原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4-2007年太原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2004-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太原市法定传染病共报告24种78 6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3.14/10万。2004-2007年发病率依次为522.92/10万、622.95/10万、548.41/10万、597.81/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结论  4 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类型有所变化,由肠道传染病转为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的强势病种也发生了变化, 位于首位的病种由痢疾转为病毒性乙型肝炎;肺结核的发病水平仍较高,已经控制的梅毒发病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郑州市中原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成林 《疾病监测》2006,21(9):474-476
目的了解郑州市中原区传染病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郑州市中原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郑州市中原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5175例,发病率为834.73/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肺结核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04-2006年舟山市定海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果 3年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19种593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2.73/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9110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46.93%,梅毒、乙型肝炎呈逐年上升,淋病则反之;肠道传染病占38.25%,其中60.33%为感染性腹泻病,且发病有上升趋势,痢疾发病2006年比2005年下降25.50%;呼吸道传染病占14.50%,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上升,流行性腮腺炎存在常年散发情况;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以输入性疟疾发病为主.结论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对及时发现暴发性或聚集性疫情,及时采取应急防制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直报跨年度病例统计,提高评价传染病实际发病水平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2001~2005年遂昌县法定传染病重点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遂昌县5年来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452.20/10万,死亡率为0.46/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血源性传播传染病如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76.38/10万,占发病总数的38.98%。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84.91/10万,占发病总数的18.80%。淋病、梅毒等性病年均发病率为75.22/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71%。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74.97/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59%。甲肝年均发病率为13.18/10万,占发病总数的2.91%。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3%。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2.03/10万,占发病总数的0.45%。结论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落实,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改善农村生活卫生环境,保证饮用水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