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FG-E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7月中牟县中医院收治的114例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MFG-E8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G、TC、LDL-C、HDL-C及hs-CRP、MFG-E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TG、TC、LDL-C、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MFG-E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HD合并高脂血症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提高MFG-E8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低剂量两组。高剂量组每天服用瑞舒伐他汀20mg,低剂量组每天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TG、TC、HDL-C、LDL-C)及hs-CR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高低剂量组患者TG、TC、LDL-C、hs-CRP均下降,HDL-C水平均升高;两组对比,高剂量组治疗后TG、TC、LDL-C、hs-CRP下降更多,HDL-C水平升高更多。结论一定范围内,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更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两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池蕊 《当代医学》2013,(12):14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8月7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并均加以基础药物治疗;分别测量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TC、LDL、TG、HDL及hs-C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年治疗,两组患者的TC、LDL、TG及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DL均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具有明显的调脂、抗炎作用,但瑞舒伐他汀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氟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C、H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强化调脂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组给予依折麦布10mg/d与瑞舒伐他汀5mg/d.3个月后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参数,比较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是一种理想的降脂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2对照组治疗后TC、LDL-C及hs-CRP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LDL-C和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调整ACS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和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作用.方法:T2DM患者44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23例,20mg/d)和瑞舒伐他汀组(21例,10 mg/d),两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两组的变化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LDL-C、TC和TG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P<0.01);两组hs-CRP和TG的降低幅度,以及HDL-C升高幅度无统计学意义,但瑞舒伐他汀组LDL-C和TC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T2DM患者用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和TC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在降低hs-CRP和其它血脂指标方面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10mg/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对两种药物均能很好耐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0mg国产瑞舒伐他汀具有与20mg阿托伐他汀均有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TC、TG、LDL-C及hs-C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常规剂量(10 mg)瑞舒伐他汀钙组(对照组)和加倍剂量(20 mg)瑞舒伐他汀钙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丙氨酸基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比较其降脂效果、对hs-CRP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TG、TC、LDL-C、hs-CRP、Apo A1、Apo B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5);两组ALT、CPK升高幅度并不明显;观察组降脂总有效率(92.3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加倍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有效降低血脂以及hs-CRP,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低瑞舒伐他组(37例)和高瑞舒伐他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PCI术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4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APN)浓度;术前检测血脂浓度。结果 PCI术前三组间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前三组间的APN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hs-CRP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和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更明显,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和升高APN水平,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32/40),高于对照组的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脂指标水平,效果优于辛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包括49例患者。全部98例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0 mg瑞舒伐他汀,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CK)、hs-CRP及ABI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ABI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B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及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两个方面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破裂,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作用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氟伐他汀40 mg.d-1,服药4周后若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1,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结果治疗4周氟伐他汀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46.6%,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均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增高(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hs-CRP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升高HDL-C水平,并具有独立于调脂功能的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9例.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或阿托伐他汀20 mg/晚,共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6个月时的TC、LDL-C、HDL-C、TG、hs-CRP水平,观察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其中hs-CRP水平在4周时下降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6个月时下降最明显,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51%)略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0.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TC、LDL-C、TG和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两者都能明显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两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TC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VS25.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内即有明显的降脂效果,而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作用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氟伐他汀40 mg.d-1,服药4周后若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1,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结果治疗4周氟伐他汀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46.6%,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均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增高(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hs-CRP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升高HDL-C水平,并具有独立于调脂功能的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方法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9例 CHD 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以2个月为治疗周期,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血脂、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FG-E8)及 Klotho 水平差异并探讨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体内血脂、hs-CRP 、MFG-E8及 Klotho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下调,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体内 hs-CRP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FG-E8及 Klotho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一方面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血脂和 hs-CRP 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上调 MFG-E8及 Klotho 水平,有效地治疗 CHD 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