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16例.结果:16例患者经1-5次治愈15例,占93.38%,5次以上治疗无效1例,占6.62%,总有效率93.38%.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宗辽 《陕西中医》2005,26(8):804-806
目的:探讨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主要论述无痛针刺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网球肘、急性膝部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和腰肌劳损等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揭示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结果:此方法无痛苦、见效快、久留针、不行针、操作安全方便、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提示:无痛针刺疗法治疗运动性损伤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桂红 《光明中医》2016,(20):2988-2989
目的观察刮痧、放血拔罐、针刺与艾灸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综合治疗组和一般针刺组,每组49例,针灸综合治疗组采用刮痧、放血拔罐、针刺与艾灸结合治疗,一般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与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一般针刺组为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放血拔罐、针刺与艾灸结合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灸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6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配成两组,治疗组30人用针刺与艾灸结合治疗,对照组30人用针刺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Kupperman指数(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I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状,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应用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50例,分型选穴、施灸、施针、施法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83.3%,认为针刺风池、大椎穴治其标,灸阴谷穴治其本,艾灸配合针刺,标本兼治,以达治疗目的。同时进一步对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运动性肾气不足的治疗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进  刘建华 《中国针灸》2007,27(7):479-481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健康男性专业运动员44人,随机分成针刺组、对照组,进行5周相同的训练,定期检测各组运动员激素变化水平。针刺组在训练的第4、5周行头体针治疗。结果:3周后两组运动员多数出现肾气不足体征。针刺组治疗2周后体征改善,睾酮(T)、雌二醇(E2)值上升(P<0.05);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T、E2值下降(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调整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改善运动性肾气不足症状,对运动性疲劳有调整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灸血清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自1998年针灸学者提出针灸血清的概念至今7年来有关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的研究概况。方法对针刺血清抗哮喘作用和体液调节功能、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调节免疫功能,以及艾灸血清抗衰老作用等的研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针刺血清具有抗哮喘和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艾灸血清具有抗衰老作用。结论针灸血清具有与针灸相似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艾灸对消除运动疲劳,预防和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是当今运动医学界十分关注的研究方向。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艾灸防治运动性心肌损伤的相关文献后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发现艾灸主要从调节心肌细胞内分泌功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影响心肌细胞血液流变性几个方面发挥对力竭运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分子水平提出艾灸对力竭运动心肌细胞保护的可能新机制——端粒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艾灸疗法,中医古今亦有之。而藏医的艾灸疗法有其独特之处。公元八世纪由藏医医圣字妥·元丹贡布等编著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其中第四部第二十一章就是专门介绍艾灸疗法的。 藏医将治病的法则高度概括为“食、行、药、械”四个字。“食”是食物疗法;“行”是行止疗法;“药”是药物疗法;“械”是器械疗法。器械疗法包括一些对疾病的外治方法,如针刺、艾灸、药浴、药熏、按摩、放血等。藏医将其概括为“刺、灸、熏、蒸、擦”五法。其中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携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郭哲  付勃  茹艳琴  于冬冬  邹季 《光明中医》2013,28(8):1640-164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针刺、艾灸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火针、针刺、艾灸三联疗法对30例膝关节积液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结论火针联合针刺、艾灸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积液效显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与艾灸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与艾灸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方法 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艾灸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并对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小板数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或消失,针刺组和艾灸组优于对照组。3组血小板数都有增加,针刺组最明显,艾灸组次之。近期疗效针刺组优于艾灸组和对照组(P<0.05,P<0.01),艾灸组优于对照组(P<0.01),远期疗效艾灸组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均P<0.01),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针刺和艾灸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的疗效,针刺疗法近期疗效较好,艾灸疗法远期疗效为优。  相似文献   

12.
曾棕松 《光明中医》2023,(6):1120-1123
目的 基于经颅多普勒(TCD)观察电子灸结合普通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电子灸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普通艾灸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TCD结果及相关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CD结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艾灸结合普通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电子灸配合普通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较普通艾灸配合普通针刺而言具有更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河南中医》2010,30(10):1015-10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关于运动性失语症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的治疗组30例,服用西药溴隐亭和左旋多巴的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均按照"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制定的记分标准进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组临床恢复3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与西药对照组疗效(8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副作用较小,起效较快,复发率低。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是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艾灸和针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疗效、疗效差异和疗法特点,为临床选择艾灸或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组间均衡原则随机分为艾灸治疗组(25例38只膝关节)和针刺治疗组(25例34只膝关节),两组患者均选取患病膝关节周围腧穴(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阿是穴)分别进行温和灸和毫针针刺治疗,通过JOA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变化差异,并进行疗法特点的问卷调查。结果:艾灸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减轻,JOA表康复评定差值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艾灸组和针刺组比较,针刺组的总体疗效好于艾灸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和针刺组治疗结束后,疗法特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艾灸组掌握率为96%,针刺组掌握率为0%,艾灸组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掌握明显高于针刺组。结论:艾灸和针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有效治疗作用,但针刺治疗疗效优于艾灸治疗,而艾灸组患者大多学会艾灸治疗方法,所以,在针灸防治KOA临床运用中,医务工作者可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推荐并教授患者自行艾灸(温和灸)的方法进行治疗,也可选择针刺(或包含针刺在内的综合手段)治疗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医疗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5.
艾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长强穴治疗脱肛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长强穴治疗脱肛45例武恩珍,张燕生(指导)主题词艾灸,百会穴,针刺,长强,脱肛自1988年以来,我科对门诊、住院病人采用艾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长强穴,治疗脱肛45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  相似文献   

16.
艾灸与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天兵 《针刺研究》1999,24(2):93-94
本文对 45例小儿遗尿患者分组进行了艾灸与针刺治疗,结果显示,艾灸组治疗有效率为 90. 0%,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为 93. 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提示治疗小儿遗尿,艾灸与针刺均有一致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对化疗后呕吐患者胃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足三里穴,分别采用温针灸、针刺和艾灸3种治疗方法,观察胃电频谱、波形、频率和波幅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的即时效应优于温针灸和艾灸,而温针灸的持续效应优于针刺和艾灸。结论:不同的针灸方法,其即时效应和持续效应不尽相同,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针灸疗法。化疗早期介入针灸治疗比在后期使用能更好的调节胃动力。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是指由于运动不当或意外所导致的身体某些部位的拉伤、扭伤、挫伤等损伤,损伤处常伴有疼痛和肿胀,中医称之为"伤筋"。本文主要论述针刺、艾灸、推拿等方法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指出针灸推拿治疗的优势,旨在推动此类疗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药合并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中药结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观察针刺(运动Ⅰ、Ⅱ区、百会、四神聪、廉泉、舌下穴)、中药(解语丹加减:白附子、天麻、胆南星、石菖蒲、郁金、蝉衣、僵蚕各10g,远志6g,全虫、红花各5g,羌活、木香、川芎各15g)结合语言训练16例(采取Schuell刺激法)、单纯语言训练(15例)、对照组(15例)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商、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药结合语言训练法能够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90.00%,其疗效优于单纯语言训练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语言训练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临床常用的针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针刺结合中药,包括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和针刺结合穴位贴敷;(2)电针结合中药,包括电针结合中药内服和电针结合中药灌肠;(3)针刺、艾灸结合中药,包括针刺、艾灸结合中药内服和针刺、艾灸结合中药外用。针灸治疗EMS不仅能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短时间达到止痛的疗效,并且能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盆腔微循环,抑制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出血;中药治疗EMS能够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促进异位内膜吸收,具有消散异位内膜结节的作用。针药结合治疗EMS,内外合治,可增强治疗效果。今后在治疗过程中应明确治疗目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加强并完善治疗方案,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