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元国红  周莹 《陕西中医》2013,34(3):276-277
目的:探讨运用健脾扶正活血类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小儿慢性胃炎,且符合中医肺脾两虚型辨证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健脾扶正活血散(黄芪、党参、丹参等)临床随症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对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结果阳性,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胃炎的患儿均采用Hp根除疗法,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扶正活血散具有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之功效,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4,(7):803-804
目的:观察扶正健脾散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有4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使用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使用扶正健脾散(清半夏、茯苓、陈皮、丹参、白术、山药、党参、黄芪、连翘、蝉蜕、炙甘草)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儿,使用扶正健脾散进行治疗,能起到活血化瘀以及健脾益气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杨国成 《陕西中医》2008,29(1):32-33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温中益气类中药药配伍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8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113例,用清胃消幽汤(柴胡、黄连、陈皮、公英、三棱等)治疗。对照组105例,用丽珠得乐冲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3.18%,对照组81.9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清胃消幽汤具有清热解毒、温中益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活血散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治疗,一疗程为3个月,观察组34例采用健脾扶正活血散治疗,疗程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对HP感染性胃炎患儿均采用三联疗法,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扶正活血散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自拟益胃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国英 《陕西中医》2007,28(1):40-4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养阴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益胃消萎汤(太子参、白芍、白术、元胡、茯苓、郁金等),对照组用维酶素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病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40.0%,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萎缩腺体病理组织的改变及HP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具有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  相似文献   

6.
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碧珠 《陕西中医》2006,27(1):36-38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设单纯运用健脾益气(对照1组)及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方法(对照2组)治疗各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均高于两对照组(65.0%;57.5%)(P均<0.05),两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运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单纯运用健脾益气或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方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1):54-55
目的:观察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65例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使用奥美拉唑抑酸,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各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脾养胃汤。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HP根除情况、胃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2.28%,对照组为68.00%,两组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以及胆汁反流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常规使用西药的同时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汤可显著改善疗效,提高HP清除率并有助于胃黏膜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健胃饮对胃肠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为胃肠型急性高原反应的85例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浓缩提纯的益气健胃饮治疗,对照组应用胃复安治疗,治疗一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值比较:治疗组对头痛,呕吐、恶心、腹痛、腹胀、腹泻症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照组对呕吐、恶心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对其他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头痛、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症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益气健胃饮可以改善胃肠运动消化功能,具有治疗胃肠型急性高原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雷尼替丁口服治疗,治疗组予以清溃汤(黄芪、党参、蒲公英、柴胡、香附、丹参等)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P)阳性者分别加服阿莫西林、甲硝唑。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8%、HP转阴率65.7%、复发率36.6%;治疗组总有效率92.9%、HP转阴率87.2%、复发率6.6%。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自拟清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0.
齐晓霞  鲍建国  康萍香 《陕西中医》2012,33(11):1482-1483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脾胃适合剂(黄芪、党参、白芍、陈皮、莲子肉、厚朴、木香、半夏等)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68.33%,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无差异,总有效率44.83%。结论:本法对本病有健脾益气,修复胃黏膜之效。  相似文献   

11.
张敏涛 《陕西中医》2006,27(10):1212-1212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镇惊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小儿夜啼的疗效。方法:用自拟益脾镇惊散(党参、白术、茯苓、蚕衣、钩藤、炒三仙、甘草)治疗本病90例,并设西药(钙剂,鱼肝油)治疗的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何96.7%,对照组7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益气健脾、镇惊安神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养胃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舒肝和胃类中药配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给予养胃消疡汤(党参、茯苓、黄芪、白术、柴胡、枳实等)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17,总有效率为95.83,HP清除率为88.64,1年后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治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3.33,HP清除率为65.79,1年后复发率为59.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胃消疡汤具有益气健脾、舒肝和胃、化湿清热、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黄芪建中汤治疗再发性腹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玉梅  徐尔山 《陕西中医》2011,32(4):449-450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温中止痛类中药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疗效。方法:采用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治疗本病3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χ=5.11,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健脾,温中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邹晓华 《陕西中医》2011,32(7):813-814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西洋参、黄芪、丹参、川芎、栝楼、半夏等)治疗,对照组服用消心痛、维生素C。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72.22%,两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55%和50.55%,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说明益气化痰活血的治疗思路符合胸痹辨证施治原则。  相似文献   

15.
殷群 《陕西中医》2009,30(6):656-657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西洋参、黄芪、熟地、桑寄生、丹参、川芎、半夏等)治疗,对照组服用消心痛、维生素C。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47%和72.5%,两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08%和42.5%,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6,(7):812-813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厌食症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锌颗粒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健脾消积汤,对照组加服复方胰酶片,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儿在食欲、食量、精神状态及血清锌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锌水平升高,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血清锌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6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晓平 《陕西中医》2005,26(9):906-907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理气类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疣汤(太子参、黄芪、白芍、三七粉、佛手、郁金、吴萸等)。治疗本病64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有益气健脾,清热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唐春林 《陕西中医》2008,29(5):521-52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行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自拟抑眩活血汤(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治疗75例眩晕患者,并设置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具有健脾益气,行气活血,通畅经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军 《陕西中医》2011,32(8):960-96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降糖降浊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甘草等)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空腹FBG、餐后2hFBG、血液流变学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显著控制空腹FBG、餐后2hFBG及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同时改善血流变及血脂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中益气,健脾化浊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血糖血脂及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类中药配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厌食散(白术、茯苓、党参、陈皮、焦三仙、鸡内金、炙甘草)治疗本病60例;对照组给予锌糖浆治疗4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1.11%,P<0.01。结论:厌食散通过调整阴阳,能加强脏腑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