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2004~2008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季节性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地区和流行年度按周统计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季节性分布和流行趋势。结果我国各流行年度流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各流行年度和各地区流脑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流脑年度发病率与季节性无关。结论在流脑发病高峰期前加强监测,做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的季节性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脑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南昌市1985~2008年的流脑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1985~2008年的流脑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6819,r值为0.6819。结论流脑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2~4月份;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近几年来发病高峰有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赵云  林正旭  李全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39-2340
[目的]了解济南市历城区55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流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世纪60~80年代发病率较高,并有两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62~1968年,1975~1977年,年发病率都在39.16/10万以上,85年全面接种流脑疫苗以后发病率明显下降。病例全区散发,呈明显冬春季高峰,85%病例为15岁以下儿童。[结论]防制流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1996~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炎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尔滨市自1984年开始应用A群流脑多糖体疫苗普种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病率平均在1/10万以下,呈现出高度散发,未出现周期性流行.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进一步做好流脑防治工作,现将哈尔滨市1996~2004年流脑流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5年,卫生部制定并下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指南》等一系列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预防与控制的文件,加大流脑防控力度。近2年来,流脑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应用流脑监测报告系统资料,分析了2004~2005年流脑病死率增加的人口学因素,同时对流脑的平均诊断和平均死亡时间进行比较,以期部分解释流脑病死率增加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沛县1987年~1992年人群流脑A群杀菌抗体的测定江苏省沛县卫生防疫站(221600)张淑华,田秉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我县曾发生过多次流行。发病曲线呈梯形上升和梯形下降趋势,呈现3~5年一次小流行,8~10年一次大流行的流行规律。为打破这一’流行规...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栖霞区1973~1993年流行性脑膜炎发病情况分析南京市栖霞区卫生防疫站苏桂承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消灭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现将我区1973~1993年流脑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制定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流行强度1979、1973两年发病...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系脑膜炎双球菌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流行前期根据流行趋势作好预测预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控制和降低流脑发病率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山西省阳城县1973~1982年十年的流脑发病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1949~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1949~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分析刘盛庭,许清凯,安辉对黑龙江省1949~1988年40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疫情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省流脑疫情的消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4年)呈散发状态;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圆形分布法对安顺地区1965~198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我区流脑流行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泰安市近50年来流脑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泰安市1961-2007年流脑疫情资料利用Excel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1~2007年流脑共发病93640例,死亡4735例,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5.50/10万、1.80/10万,病死率平均为5.06%。发病率以20世纪60年代最高,70年代明显下降,2000年以后下降到最低水平,不同年代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高峰在2~5月;发病年龄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中小学生为主。[结论]对1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流脑疫苗接种.提高有效接种率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05-2018年云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疫情趋势。方法 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8年云南省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486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0183/10万,各年度发病率逐年下降,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2004-2008年)平均发病率26.5608/10万,高于实施后(2009-2018年)平均发病率21.6638/10万。高流行地区为迪庆州,年平均发病率为101.7079/10万,中流行地区为德宏州、丽江市和昆明市,其余州(市)为低流行地区。流腮疫情呈现双峰趋势,发病高峰时间分别为4~7月和10月~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64%和37.93%。高发年龄组为5~9岁组, 年平均发病率为136.5696/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点多为农村小学,占事件总数的70.05%。结论 本自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云南省流腮疫情已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自2017年起再次出现小幅上升。针对现状,应适时改进目前的免疫接种策略,在流行季节、高发地区和场所采取重点防控措施,有效遏制流腮疫情。  相似文献   

13.
院秀高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84-2485
目的分析2005—2011年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7 a间中国疾病控制系统中的流行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运用描述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HFRS病例269例,年均发病率为4.2/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2.64∶1。其中农民(民工)发病为24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2%。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份,占全部病例的84.01%),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县HFRS发病率以农民(民工)为最高,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HFRS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的出血热疫苗接种率;加强对鼠密度监测,强化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有效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潍坊市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累计报告腮腺炎1 929例,年均发病率为4.43/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分别为4.66/10万、7.76/10万、3.38/10万、3.27/10万、3.06/10万。2005~2009年年均发病率(/10万),最高的是奎文区(10.67),最低的是临朐县(2.54);男性为5.49,女性为3.30;0~14岁为25.34,≥15岁为0.49。2005~2009年的1 929例病人中,发病时间在4~7月的占53.65%,在10~12月的占17.88%;0~6岁占19.96%,7~12岁占65.63%,13~17岁占7.31%,18~72岁占7.10%;散居儿童占3.84%,托幼儿童占16.23%,小学生占63.09%,中学生占9.90%,其他人群占6.22%;592例(占30.69%)存在合并症,其中合并脑膜脑炎的412例,胰腺炎69例,睾丸炎32例,心肌炎13例,中耳炎9例。[结论]潍坊市2005~2009年腮腺炎发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南昌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廖征  甘仰本  文海蓉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40-1742
目的了解南昌市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风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昌市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2004—2008年共报告869例风疹,年平均发病率为3.61/10万;发病高峰在4—6月份,占发病总数的63.75%;城、乡发病率之比为1∶1.37;男、女性别比为1.76∶1;〈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构成比为75.22%;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中,而15~39岁风疹病例构比从2004年的4.35%,增加到2008年的32.79%。结论应对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接种风疹疫苗,同时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降低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状况,掌握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预防控制麻疹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驻马店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驻马店市2004~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 09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5.39/10万,病死率为0.43%。年发病率,2004~2008年分别为0.63/10万、5.90/10万、4.78/10万、10.92/10万、4.97/10万。年均发病率,10个县、区为1.59/10万~15.98/10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6.39/10万、4.32/10万;0岁、1~6岁、7~14岁和≥15岁分别为118.79/10万、27.40/10万、8.12/10万、1.07/10万。全部病例中,≤7个月的占13.40%,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51.72%、20.00%。[结论]2004~2008年驻马店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地发病率差异很大,麻疹疫苗接种脱漏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孙龙  黄昌红  陆寒  王勤  李梦秋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24-1926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6—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开封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麻疹流行趋势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至2006年达到了发病新低,于2007年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病例主要集中在尉氏县、杞县、开封县和兰考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属小年龄发病模式,1岁儿童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其病例构成在29.39%~38.28%之间;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19%仅接种1剂麻疹疫苗。结论该市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应扩大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补充接种(如育龄妇女、孕前妇女等)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富宁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富宁县各医疗单位上报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富宁县合计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129例,总发病率为289.75/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868例,丙类传染病4种、261例。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449例)、痢疾(175例)、流感(152例)。发生2起学校中的流感暴发,1起学校中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富宁县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巩固麦盖提县伤寒、副伤寒的防控成果,为下一步防控伤寒、副伤寒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工作思路。[方法]对麦盖提县2006~2010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与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流行菌株的分型及其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以2006~2010年麦盖提县伤寒、副伤寒共发病492例,发病例数有下降趋势;发病人数以学生、农民等青壮年为主;其致病菌株均为伤寒沙门菌。[结论]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全体居民的卫生设施,提高全体居民的卫生意识,是减少伤寒副伤寒流行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