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肠道益生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沈阳市浑南区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2组脂肪肝指数(FLI)、肝脏彩超检查结果、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2组FLI值、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肝脏彩超结果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1);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可提高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缓解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与质量评价应用,以精准、有效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方法以确定具有调节血脂活性的紫苏叶饮片作为饮片基准,以有效特征指标性成分作为质量表征基准点,采用HPLC-PDA法建立有效基准特征图谱,并以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信息作为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的标尺,同时对其准确性进行佐证。结果以野黄芩苷为基准点(保留时间:30.342 min;饮片含量:0.573 4%;检测溶液浓度:0.057 34 g/L),表征紫苏叶有效饮片基准(S1)特征图谱质量信息:14个特征峰保留时间、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咖啡酸、木犀草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苷、迷迭香酸、齐墩果酸)含量、相对含量及含量换算系数,其涵盖了酚酸类、黄酮类及三萜类药学架构主要化学类型。同时以野黄芩苷对照品模拟基准点(保留时间:29.759 min;检测溶液浓度:0.057 3 g/L)表征质量信息,二者相吻合佐证了检测方法可行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4批待评价紫苏叶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4个特征峰,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换算含量与实测含量相吻合;以有效基准质量表征信息为标尺评价14批紫苏叶饮片质量,综合得出编号S8、S7、S12、S9、S13饮片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的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可简易、准确、整体地表征紫苏叶饮片质量;构建的紫苏叶质量评价模式可有效、精准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蒲黄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建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Waters SunFire~(TM)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0℃。结果蒲黄药材采用80倍量的甲醇回流提取1.5 h,制备供试品溶液;香蒲新苷在0.245 2~1.471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相对标准偏差(RSD)=2.05%(n=6);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在0.191 2~1.147 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6%,RSD=2.56%(n=6)。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蒲黄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记忆障碍模型大鼠下,对比分析单体(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单味药(远志)和复方(开心散)3个层次的药动学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性(PK-DI),考量远志与复方在治疗痴呆中的药物属性。方法采用HPLC-PDA同时测定给药后记忆障碍模型大鼠体内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血药浓度,获得各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表征数据,kinetics4.4软件处理数据。采用PK-DI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药物形式的特性表征。结果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药-时曲线均使用非房室模型处理。远志和开心散药代动力学表征相似,均呈现双峰吸收,而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单体药代动力学表征发生明显改变,呈单峰吸收。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西伯利亚远志糖A6的AUC值在远志组和开心散组间无明显差异,均远远大于单体组(P0.01)。而与单味药远志相比,开心散复方药物状态下的最大血药浓度大幅增加(P0.05)。结论与单体相比,单味药远志和开心散复方的药代动力学表征发生了改变,生物利用度大幅提高,且复方配伍后更是增大了药物作用强度,表征出复方药物协同作用特性,从而展示出了复方具有其药物属性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药物体系的发现,并运用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全面表征石菖蒲质量并关联分析,评价石菖蒲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石菖蒲中原儿茶酸、香草酸、2,4,5-三甲氧基苯甲酸、β-细辛醚、α-细辛醚等5种有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对石菖蒲进行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值的质量表征,并关联分析,使用非关联系数δ、非关联度、关联度等相关概念指标反映与基准饮片样品15质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样品1、6、9、12、14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总体高于样品15,样品7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与样品15接近。以样品15为基准计算各样品与样品15的非关联系数δ样品7、1、10与样品15质量关联度较高。综合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结果,样品1、7饮片质量优良度居前,其次为样品12、14、9、6。结论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对石菖蒲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研究,以具有确切药效的饮片为基准,结合关联度分析,可综合精准地评价出石菖蒲质量优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石菖蒲及其复方开心散中β-细辛醚的肠吸收特性研究与对比,评价开心散配伍前后石菖蒲中有效成分β-细辛醚的肠吸收特性变化。方法采用大鼠翻转肠囊法,进行开心散和石菖蒲的肠吸收实验,用HPLC-DAD分析,选用Waters XbridgeTMshiel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254 nm检测肠吸收液中β-细辛醚的含量,计算获得肠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开心散全方和石菖蒲提取物中β-细辛醚累积吸收药量均随时间线性增加,高、中、低三个剂量中β-细辛醚吸收速率常数(K_a)均无显著性差异,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两个提取物中β-细辛醚的表观渗透系数(Paap)在三个剂量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ap均大于1×10~(-4)cm/min,吸收较好。综合Ka和Paap信息,开心散全方和石菖蒲提取物中β-细辛醚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制可能属被动扩散。结论对比石菖蒲提取物与开心散提取物中β-细辛醚的吸收百分率,开心散配伍前后β-细辛醚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开心散复方配伍对来自石菖蒲的类药成分β-细辛醚肠吸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沙棘酚类特征成分含量测定及其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应用关联分析评价模式,以有效、精准地评价沙棘药材质量。方法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液相色谱法(HPLC-PDA)对11批沙棘药材中的酚类特征成分(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进行含量测定,建立沙棘酚类特征图谱,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沙棘药材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成分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及酚酸类(以原儿茶酸表征)、黄酮类(以水仙苷表征)的含量和峰面积分别对11批沙棘药材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药材对11批沙棘药材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等特征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以批号7为基准药材,在沙棘酚类特征图谱中共含有18个特征峰,其中酚酸类成分特征峰3个,黄酮类成分特征峰15个,11批药材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8个特征峰。采用质量表征关联分析与评价模式,得出批号8、7、10、4、5、11、1特征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6、2、3、1、11与基准药材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11、8、6、7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的沙棘酚类特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构建的沙棘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用于分析沙棘药材质量与应用有效性,可有效精准地评价沙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地骨皮中咖啡酰丁二胺、地骨皮乙素与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建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咖啡酰丁二胺、地骨皮乙素与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Waters Xbridg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0.05%三氟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30℃。结果地骨皮药材采用100倍量的70%甲醇回流提取60 min,制备供试品溶液;咖啡酰丁二胺在0.013 75~0.220 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5%,RSD=1.81%(n=6);地骨皮乙素在0.057 875~0.926 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1%,RSD=2.81%(n=6);绿原酸在0.009 25~0.148 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1%,RSD=2.32%(n=6)。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地骨皮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3月-2018.1月间收治的104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包括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2例,护士为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患者早期活动,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52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例(1.92%),常规组发生率为5例(9.62%),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X~2=5.452,P=0.020)。结论:护士为脑出血术后患者提供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