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舒张期心力衰竭(DD)的特点是心室充盈障碍,包括舒张期扩张性与舒缓受累。DD是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射血分数正常,有高血压病史的50%以上的人有舒张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从既往高血压治疗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纤维化、改善舒张功能各参数等研究中得到启发,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法(TDI),观察384名有舒张功能障碍的高血压病人。对照组与治疗组都用一般降压治疗,血压平均为144/86mm Hg,平均射血分数57%。4%病人有左心室肥厚。首要终点为入选时二尖瓣环舒张速度(E’)与38周后E’差值。治疗组加用缬沙坦(最大量用到3…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控制收缩期血压低于或等于140 mm Hg(1mm Hg=0.133kPa),舒张期血压低于或等于95 mm Hg。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作体格检查、血生化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速度比值(E/A比值),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 调整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达目标值;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人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即显示差异,但缺乏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比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而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相对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更明显的改善,这种受益是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培朵普利和硝苯地平长期应用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高血压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培朵普利治疗组和硝苯地平治疗组,于用药后12、24、36个月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A/E峰比值。结果两组的治疗前后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均无明显变化;但A/E峰比值显著降低,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在培朵普利治疗组明显下降;而硝苯地平组则变化不大。结论培朵普利和硝苯地平都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而培多普利则能明显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李小鹰  范利 《高血压杂志》1998,6(3):186-18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心室肥厚(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3组。服用安慰剂2周后分别用药3个月,剂量递增,于实验前、用药前、用药后每月分别测定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并由此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左室缩短分数,E/A比值和射血分数。结果3组病人用药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用药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LVMI培哚普利组(P<0.01)和卡托普利组(P<0.001)用药后有显著减低,E/A比值明显升高(均P<0.001)。而硝苯地平组仅有E/A比值升高(P<0.05)。左室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3组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三药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明显减轻LVH,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硝苯地平亦可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的关系,探讨在老年人左室肥厚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101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结构及舒张功能参数。结果:101例高血压病人中,左室肥厚组(48例)的左房内径指数(LADI)、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期二尖瓣E波减速时间(EDT)显著大于左室正常组(53例,P〈0.05~〈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左房射血分数(LAEF)、LADI、IVRT和EDT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分别为0.213,0.251.0.450.0.338.P〈0.05~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左室增厚可进一步降低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舒张性心衰(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从概念上讲,舒张性心衰时,心室腔在舒张期不能接受足够的血液是由心室舒张性能减低和(或)心室僵硬度增加引起的,而不是由前负荷异常引起的。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可以有或无心力衰竭表现,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收缩功能异常。舒张性心衰多见于老年女性,临床引起左室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7.
张美芳  俞锋 《心功能杂志》1996,8(3):153-156
应用无创左右心功能同步检举义测定原发必血压患者234例的心功参数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心肌缺血阈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压力,肺毛细血管平均嵌楔压,心肌耗氧量,左室舒张末期血量,左室射血阻抗和动脉弹性模量等较对照组升高(P〈0.01),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早期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35%),其受损程度与年龄,病程无相关性,年龄60岁左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维持在55~59  相似文献   

8.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DHF)又称收缩功能尚存心衰、正常射血分数心衰,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LVEF)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且往往发生于收缩性心力衰竭之前,成为独立的疾病,约占整个心力衰竭的33.3%[2],其临床特点是心肌显著肥厚、心脏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及左室舒张期充盈减少。 DHF 的发生随年龄而增加,有报道[3],60岁以下患者DHF 的发生率为15%~25%,60岁~70岁患者为35%~40%,而70岁以上的患者高达50%,推测这可能与心肌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递质因素随年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占所有心力衰竭的40%~60%,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室充盈受损。相对于射血分数值,心室舒张期充盈的异常程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更相关。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评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现主要对超声心动图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充盈压的评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无创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仪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4例的心功能参数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心肌缺血阈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压力、肺毛细血管平均嵌楔压、心肌耗氧量、左室舒张末期血量、左室射血阻抗和动脉弹性模量等较对照组升高(P<0.01)。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早期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35%),其受损程度与年龄、病程无相关性。年龄60岁左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维持在55~69次/min范围内,似有利于心肌供血。心功能检测对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无创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仪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4例的心功能参数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心肌缺血阈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压力、肺毛细血管平均嵌楔压、心肌耗氧量、左室舒张末期血量、左室射血阻抗和动脉弹性模量等较对照组升高(P<0.01)。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早期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35%),其受损程度与年龄、病程无相关性。年龄60岁左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维持在55~69次/min范围内,似有利于心肌供血。心功能检测对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专家答疑     
问: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或心删顷应性降低,亦即僵硬度增加,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目前有文献称其为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NEF)。舒张性心力衰竭可与收缩功能异常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方法将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各73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和氨氯地平5~10mg,均为1次/d。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12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A峰/E峰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比较均无明星变化,而A峰/E峰值则明显降低;治疗后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下降,而氨氯地平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但前者能明显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海捷亚片)对高血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6月住院确诊为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海捷亚组及卡托普利组,两组控制心力衰竭的药物相同,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海捷亚组每日口服海捷亚1片,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3次/日。用药期间监测血压情况,2周后若未达标,则加用钙离子拮抗剂(CCB)络活喜片5mg/d.至达标(血压140/90mmHg)。观察12周,评价心功能情况、NYHA分级、6min步行试验,超声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快速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E峰)、左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A峰),E/A比值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LVRT)。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海捷亚组总有效率48.0%,卡托普利组39.6%,两组相比海捷亚组明显优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高血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海捷亚可明显改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有心力衰竭分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组86例和单纯高血压组44例,检测2组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及脑钠肽(BNP)含量,同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以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elin水平显著降低(P〈0.05)。年龄增加、BNP水平升高、血浆Apelin水平降低、左室肥厚等与高血压发展为心力衰竭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在确定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级时血浆Apelin水平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锦祥 《内科》2008,3(3):352-353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降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赖诺普利每日10mg治疗,每2周随访1次,随访12周,监测血压,疗效不佳者加用赖诺普利10mg或加用氢氯噻嗪12.5mg/d,24周以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维超声图像,在二尖瓣水平的M型图像测定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第2周随访时,显效率58.3%(28例),总有效率79.1%(38例)。第12周随访时,显效率70.8%(34例),总有效率89.6%(43例)。第24周时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赖诺普利有明显降血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长期应用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 VH)的作用。  方法 :将 114例 EH伴 L VH的患者分为培哚普利组 (n=5 8)和氨氯地平组 (n=5 6 ) ,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6、12、36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A/ E峰值。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均无变化 ,而 A/ E峰值则明显降低 ;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在培哚普利组明显下降 ,而在氨氯地平组则无变化。  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但仅培哚普利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8.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80-81
问:为什么高血压病人测定左房(LA)大小至关重要?答:高血压初期就有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这时左室(LV)收缩功能尚属正常,心搏出量及排血分数都在正常范围内。LV舒张功能障碍,使得LA向LV排血困难.从而LA重建、扩大、纤维化,以后房早、房扑、房颤(AF)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9.
左心室功能不全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靶器官损伤,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占全部心力衰竭的20%~50%,可先于左室肥厚(LVH)、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在病程早期出现。而高血压患者从心脏形态正常到后期心脏病形成,整个病程都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故本文通过检测8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C型利钠肽(CNP)含量,旨在探讨血浆CNP的含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或加β受体阻滞剂)及常规降压(钙通道阻滞剂除外);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降压治疗选用非洛地平2.5mg~5.0mg,每日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率及心功能临床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可降至正常;心率、LVDd、心胸比率均比治疗前减少(P〈0.05);LVEF比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临床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病人口服非洛地平治疗较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