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48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术后行芬太尼静脉镇痛)和观察组(术后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n=24)。比较2组术后镇静、镇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4 h和12 h的镇静评分分别为(3.7±0.6)分和(2.4±0.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8)分和(1.7±0.5)分(P<0.05);2组患儿术后镇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显著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盆腔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盆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2.5mg;B组,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氟哌利多2.5mg;C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2.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e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盆腔手术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果,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舒芬太尼与等效价的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选择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镇痛分别使用芬太尼(A组),和舒芬太尼(B组)复合0.125%布比卡因。分别记录术后4、8、12、24、48h病人prince-henry评分、镇静效果、镇痛药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结果,B组prince-henry评分各时段普遍低于A组,两组镇痛药消耗量术后各时段均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在术后4、8、24h,B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明显,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0.125%布比卡因合用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泵注右美托咪啶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4月74例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对照组仅采用芬太尼。于术后1、6、12、24、48 h对比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对比2组有效按压次数、芬太尼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有效按压次数、48 h芬太尼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Sp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8,P<0.05)。 结论 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与单独运用芬太尼相比,能取得更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能有效降低芬太尼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2.5mg;B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2.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Rame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闫睿  武婕 《新疆医学》2012,42(8):32-35
目的: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及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而B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4 ml及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观察术后12和24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的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6、12和24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满意程度(BC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和24 hPCA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和12 h的VAS评分降低而BCS评分提高(P<0.05),而两组24 h疼痛强度和满意度以及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根治术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7.
向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204-1206
目的: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间点应用地佐辛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50例ASAⅠ~Ⅱ级择期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05 mg/kg,Ⅱ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05 mg/kg。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A)。观察术后12和24 h患者PCA的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6、12和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舒适评分(BC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强度和满意度,同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12和24h的PCA总按压数和PCA有效按压数以及芬太尼使用量均降低(P<0.05~P<0.01);Ⅰ组患者术后2、4、6和12h的VAS评分均低于Ⅱ组,而BCS评分均高于Ⅱ组(P<0.01);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应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联合芬太尼PCA具有良好术后镇痛效果,且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86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芬太尼镇痛组),每组各43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组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1mg/kg。观察两组患儿术后1、4、8、12和24h患儿的镇静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术后7d内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8—24h时点,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和4h时点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适合在该类患儿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60例ASAI或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均分为心理指导组和对照组。心理指导组于手术前2天和1天麻醉访视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充分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控制患者的焦虑。对照组只要求配合手术和麻醉。两组均为依托眯酯、万可松、舒芬太尼诱导,术中维持用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毕均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药为1mg/ml吗啡,静脉滴注0.5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0min。记录术后6、12、24、48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级(BCS)、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12和24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吗啡总量;记录PCIA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理指导组BCS评级高于对照组,Rame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和24h内PCIA总次数、有效次数和吗啡总需求量心理指导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指导可以减少术后镇痛中吗啡的用量,且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行心脏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病人,术后随机分入B组和F组,分别接受布托啡诺和芬太尼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各时段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8PO2、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各时段的MAP、8P02、VA8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而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冠脉搭桥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术52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对照组)和硬膜外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组(观察组)各26例。两组均行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于术前12~16 h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25μg/h),观察术前睡眠情况、术中局麻药用量和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前夜睡眠情况、术中麻醉止痛和肌松效果以及术后24 h 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哌氟合剂使用人次以及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术前有镇静作用,术中可增强子宫切除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减少利多卡因用量,术后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观察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帕瑞昔布40mg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mg,术后常规给予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麻醉前(110)、术毕时(T1)、术后6h(T2)、术后12h(T3)时患者血糖(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36.88±52.48)min,对照组为(130.13±67.4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12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较术后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抑制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丙帕他莫超前镇痛在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帕他莫用于乳突根治术超前镇痛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2例ASAI一Ⅱ级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依次交替分为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术前15rain静脉缓注丙帕他莫2g、对照组予静脉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切皮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min、5min,磨电钻即刻及5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后2,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HR在切皮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min、5min和磨电钻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磨电钻后5rain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h观察组镇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问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观察组的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根治术超前应用丙帕他莫,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并能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静脉与硬膜外泵注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永珍  丘小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54-1156,1159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和硬膜外应用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组和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20例。两组芬太尼负荷量都是50μg。PCA药物配方为芬太尼1000μg+氟哌啶5mg+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注速1mL/h,单次PCA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及镇静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48hPC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以及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PCIA组48h内药物用量、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PCEA组(P〈0.05)。两组患者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在PCA泵使用后12h内,PCIA组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与PCE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CIA和PCEA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0%和85%。结论:ITP是一种免疫异常的血小板减少症,其发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对初诊的ITP患者,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正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57-59+63
目的 探讨传统脊柱前路手术和微创入路脊柱手术治疗脊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 年4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60 例脊椎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柱前路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微创入路脊柱手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卧床时间、VAS 评分、Cobb 角矫正度、丢失度、伤椎椎管侵占率下降值、ASIA 改善等级。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卧床时间分别为(85.42±20.47)mL、(61.34±19.57)mL、(20.13±5.42)h、(7.48±1.24)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 评分为(2.74±0.97)分,其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obb 角矫正度、伤椎椎管侵占率下降值、ASIA 改善等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bb角丢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脊椎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微创入路脊柱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方式简单,疗效高,安全性好,而且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脊椎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入地佐辛或芬太尼施行预先镇痛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妇科手术患者96例,于硬膜外麻醉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32例.芬太尼组于切皮前经硬膜外注入芬太尼与氟哌啶;地佐辛组于切皮前经硬膜外注入地佐辛与氟哌啶.对照组经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观察术中镇痛效果,腹肌松弛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论 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的硬膜外麻醉和肌松效果相当,此两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切皮前15 min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或地佐辛施行预先镇痛,均可有效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孟静  孙毅东  吕晓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22-22,2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I-Ⅱ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I组)和空白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I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II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分别记录术后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6、8、12hVAS评分I组低于Ⅱ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I组的芬太尼总用量低于Ⅱ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超前镇痛,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