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8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核心抗体(HBc Ab)、e抗原(HBe Ag)、表面抗体(HBs Ab)、表面抗原(HBs 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碱酯酶(CHE)。结果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组(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阳性率以及定量结果高于其他组(P0.05);HBe Ag阳性组中HBVD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HBe Ag阴性组中HBV DNA的阳性表达率(P0.05);HBV DNA载量≤10~3、10~3HBV DNA载量106、HBV DNA载量≥106的患者间血清AST和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血清AST和ALT显著增加;但三组间的CH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和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炎症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需要与乙肝标志物结合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39-4040
选取200例乙肝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病患血清中的HBV-DNA,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采用ELISA方法,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7.4%,拷贝数1.8E+06/ml;小三阳组患者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3.3%,拷贝数1.8E+03/ml;HBs Ag(+)HBc 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2.5%,平均拷贝数量7.9E+03ml。HBV-DNA水平和HBV M的表现模式存在关联,大三阳患者的标本HBV-DNA值较小三阳组与HBs Ag(+)HBc Ab(+)的标本更高,说明HBe Ag会影响到HBV-DNA的水平。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于乙肝诊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e抗原(HBe Ag)定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HB患者160例,均给予恩替卡韦0.5 mg/d空腹口服,持续治疗96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及96周后HBV DNA、HBs Ag、HBe Ag定量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计算HBV DNA、HBe 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析HBV DNA变化与HBs Ag、HBe Ag、ALT的相关性。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BV DNA、HBe Ag定量及ALT水平逐渐降低(F=11.562、28.034、22.417,P0.01);HBe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逐渐增加;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时,HBV DNA与HBs Ag滴度负相关(r=-0.383、-0.293、-0.224,P0.05或P0.01)、与HBe Ag滴度正相关(r=0.441、0.392、0.326,P0.05或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HBV DNA、HBe Ag转阴率及ALT复常。治疗早期,HBV DNA与HBs Ag负相关、与HBe Ag呈正相关,治疗后期无显著相关性,治疗过程中,应联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4.
夏邦世  潘辉  余珍波 《检验医学》2004,19(4):355-35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M、HBV DNA含量,并对其中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有关,模式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Ⅱ(HBsAg阳性+抗HBc阳性)、Ⅲ(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CHB患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 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 ( HBVM)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2 48例临床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 PCR法进行 HBV DNA检测 ,同时采用 ELISA法进行乙肝免疫学对比检测。结果 血清 HBV DNA水平与 HBV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关。以 HBs Ag( )、HBe Ag( )、HBc Ab( )模式患者的 HBV DNA阳性检出率最高 ,为 97.3 %( 4 99/5 1 3 ) ,DNA平均拷贝数为 8.41× 1 0 7/ml;其次为HBs Ag( )、HBe Ab( )、HBc Ab( )模式 ,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49.4% ( 1 3 3 /2 69) ,平均拷贝数为 2 .3 3× 1 0 5/ml,均显著高于其他 HBVM模式的患者。结论  HBe Ag和 HBV DNA有明显的相关性。定量检测 HBV DNA能真实反映 HBV复制情况 ,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4):613-615
目的对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检验分析,探讨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接诊的460例血清检测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呈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HBV-DNA的测量,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HBe Ab、HBs Ag、HBc Ab-Ig G阳性组合的占比最高,达30.9%,其HBVDNA水平为(5.4±1.3)×104copy/ml。HBs Ag、HBe Ag、HBc Ab-Ig M阳性组合次之,占比22.8%,HBV-DNA水平为(1.2±0.3)×104copy/ml;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HBV-DNA含量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PCR技术对HBV-DNA含量的分析可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7.
HBV-DNA荧光定量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 (PHC) 14 6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拷贝数 ,进一步研究 HBV感染与PHC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PHC14 6例血清中 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同时采用荧光定量 PCR法 (FQ- PCR)定量检测其血清中 HBV- DNA含量。结果 :14 6例 PHC中 HBVM总感染率达 90 .4 1%(132 / 14 6 ) ,HBV-DNA总阳性率为 5 6 .85 %(83/ 14 6 ) ,平均 HBV- DNA拷贝数为 10 5.36± 1 .32 / ml。在 HBVM各模式组中 ,小三阳组的病例最多占 4 7.95 %(70 / 14 6 ) ,HBV- DNA阳性率为 71.4 3%,平均 HBV- DNA拷贝数为 10 5.0 5± 1 .2 2 / ml;大三阳组例数较少 (7/14 6 ) ,而 HBV- DNA阳性率最高 (10 0 %) ,平均 HBV- DNA拷贝数亦最高达 10 7.0 2± 1 .4 5/ ml。结论 :本研究发现 HBV感染与PHCS发生关系密切 ,HBe Ab的存在与 PHC之间有相关性 ,而 HBc Ab的持续阳性亦可能是 PHC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岳峰  刘婕  沈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11):1628-1630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 PCR检测血清 HBVDNA与血清 HBV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 PCR(FQ- PCR)两种方法同时检测 357份肝炎患者血清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HBVDNA含量明显低于 HBs Ag携带者组 (P<0 .0 5)。血清 HBs Ag、抗 - HBc、HBe Ag阳性组 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s Ag、抗 - HBc、抗 - HBe和 HBs Ag、抗 - HBc阳性组 (P<0 .0 1 ) ,而后两组 HBVDNA检出率仍较高。结论  FQ- PCR可真实反映 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 (HBV M )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 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HBV M、HBVDNA含量 ,并对其中 1 1 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HBVDNA含量与HBV M有关 ,模式Ⅰ (HBsAg阳性 +HBeAg阳性 +抗HBc阳性 )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 ,模式Ⅱ (HBsAg阳性 +抗HBc阳性 )、Ⅲ (HBsAg阳性 +抗HBe阳性 +抗HBc阳性 )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对于CHB患者 ,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 ,血清HBV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 ;HBeAg阴性或HBeAg/抗 HBe血清转换 ,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表达,分析其与HBV-DNA、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3例HBV感染者(HBsAg阳性)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V-LP水平、HBV两对半指标;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LT、AST。结果 283例观察组患者HBV-LP阳性200例(70.7%),HBV-DNA阳性160例(56.5%),HBV-LP和HBV-DNA总检出率为79.9%(226/283);HBV-DNA中等程度复制组和高复制组HBV-LP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大三阳患者HBV-LP、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219例小三阳患者HBV-LP、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2%和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eAg、HBeAb阴性患者HBV-LP与HBV-DN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LP表达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464,P=0.000)。HBV-LP阳性患者ALT、AST、AFP水平高于HBV-LP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 HBVLP可很好地反映HBV感染患者病毒复制、肝细胞损伤、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HBeAg、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23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四种组合,A组:HBsAg(+)、HBeAg(+)、HBcAb(+)(大三阳);B组:HBsAg(+)、HBeAb(+)、HBcAb(+)(小三阳);C组HBsAg(+)、HBcAb(+);D组:HBsAb(+)、HBeAb(+)、HBcAb(+);并选取65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正常人(E组)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ALT水平.结果 A组HBV-DNA阳性率为92.55%,明显高于B组78.97%(x2=189.60,P〈0.001)和C组50.98%(x2=234.15,P〈0.001),A、D、C三组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01);Log HBV-DNA与HBeAg S/CO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18,P〈0.001),而ALT与Log HBV-DNA及HBeAg S/CO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并联合ALT水平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进行检测。结果PreS2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3.3%,两组分别与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reS2抗体在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为33.3%,与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reS2抗原与抗-PreS2抗体作为常规检测,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感染及患者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BVDNA与PreS1以及ALT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检测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评价其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蛋白、动力学方法检测ALT,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中HBVDNA、PreS1检出率分别为97.1%、94.3%(x^2=0.17,P〉0.05)。HBsAg+、抗HBe+和抗HBc+组中HBVDNA、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47.4%、73.7%,表明部分HBeAg阴性、抗HBe+患者仍有病毒复制。HBsAg+、抗HBc+组巾HBVDNA、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65.8%、89.5%,而ALT在这3组中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8、1.93、0.03,均P〉0.05),说明血清ALT虽对肝细胞损害极为敏感但缺乏特异性。ALT异常组中HBVDNA和PreS1检出率分别为78.6%、86.3%,两者相关性较高(x^2=2.64,P〉0.05),ALT正常组中HBVDNA和PreS1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1)。PreS1与HBVDNA检出率不一致,可能是PreS1和HBVDNA检测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一致。结论HBVDNA、PreS1以及ALT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所表达的意义各有侧重,在实际工作中应联合检测,互相补充,这样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会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25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 M模式中,HBV DNA与HBV前S1抗原(preS1Ag)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模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抗核心抗原抗体(+)中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139例HBV DNA阳性的标本中,HBV DNA与preS1A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preS1Ag阳性组HBV 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Ag阴性组。结论HBV DNA或preS1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Ag较HBeAg更能敏感反应HBV复制,联合检测HBV DNA与HBVM在乙肝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载量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5例慢性CHB患者(轻度组32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血清IL-3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BIL、ALT、AST采用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V 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HC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载量组(105拷贝数/ml)血清IL-32、TBIL、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32可能介导CHB炎症反应,参与CHB病情的发生及进展,血清IL-32及肝功能指标可作为CHB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方法225例HBV感染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拷贝数,ELISA法检测HBsAg、HBeAg、HBVPreS1Ag、HB—VPreS2Ag、LHBs,全自动速率法测定A坍、AST,制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HBs、HBeAg、PreS1-Ag、PreS2-Ag与HBVDN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49%、58.96%、78.03%与79.19%,LHBs结果与HBVDNA无统计学差异(P=0.099),HBeAg、PreS1-Ag、PreS2-Ag结果与HBVDNA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LHBs水平与HBVDNA拷贝数对数值呈正相关(r=0.852,P=0.022)。用LHBs水平判断HBV是否存在复制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11。LHBs阳性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反映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和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病理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生化、血常规、血清病毒载量及乙型肝炎标志物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找到有较好相关性的临床指标;通过肝活检证实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探讨肝活检的重要性及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2009年8月在传染科行肝穿刺活检的3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等指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HBV 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物的不同状态与肝穿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 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有一定相关性(P〈0.05);血清ALT、AST、ALB、GLB、PT有助于判断肝组织炎症程度(P〈0.05);ALB、GLB、WBC、PLT、PT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有意义(P〈0.05);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关(P〉0.05),但存在负相关的趋势;纤维化程度高的患者HBeAg阴性组较HBeAg阳性组更多(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3%。结论 动态监测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但要确诊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肝组织病理活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金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4):1479-148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1)在807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阳性率为54.40%(439/807),LHBs的阳性率为56.75%(458/80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3,P〉0.05),二者总体符合率为91.70%(740/807);(2)LHBs含量与乙肝病毒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95,P〈0.001);(3)LHBs含量与ALT呈正相关(P〈0.05)。结论LHBs与乙肝病毒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程度和疾病的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9.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maternal screening for hepatitis B (HB) virus and a perinatal prevention program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to identif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HB exacerbation during pregnancy. Thi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nrolled 3796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neonates with informed consent. Pregnant women underwent maternal universal screening for HBs antigen (Ag) in the first trimester. If HBs Ag was positive, serum levels of HBe Ag, alanine transaminase (AS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HB virus (HBV) DNA were measured. All neonates delivered from HBs Ag-positive women were given HB immune globulin and HB vaccine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of the perinatal prevention program. Of the 3796 pregnant women, 40 (1.05%) tested positive for HBs Ag. Three (7.5%) of the 40 HBs Ag-positive women experienced exacerbation of HBV 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Serum levels of AST (median 776 vs. 22 mIU/ml, p < 0.01), ALT (median 325 vs. 15 mIU/ml, p < 0.01), and HBV-DNA (median 9.1 vs. 5.4 log copies/ml, p < 0.05), and frequencies of HBe Ag-positive (100% vs. 29.7%, p < 0.05) and symptoms of itching or general fatigue (66.7% vs. 0%, p < 0.01) in three women with exacerbation of HBV inf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37 women without exacerbation. There was no case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suggesting the perinatal HBV prevention program was effective. Levels of HBe Ag, liver enzymes, and HBV-DNA as well as symptoms of itching and general fatigue should be carefully monitored for HBs Ag-positive women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protein,HBV-L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80例,其中HBV-DNA阳性患者130例,HBV-DNA阴性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LP、乙肝二对半(HBV-M)、前S1抗原(PreS1Ag)和前S2抗原(PreS2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 18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P表达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5);不同二对半模式的慢性HBV感染者,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LP阳性率高于PreS1Ag(P<0.01);HBV-LP阳性慢性HBV感染者ALT、AST水平高于HBV-LP阴性感染者(P<0.05)。结论 HBV-LP表达与病毒复制有关,并参与对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