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泰山区域蝇幼虫生态习性的调查,发现蝇种5科19属30种,另有蝇科一属种未定。蝇幼虫孳生从4月份开始,高峰值一般在6~9月份,12月份消失,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蝇幼虫孳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蝇幼虫的孳生密度在同一环境下有不同的季节消长,同一蝇幼虫的孳生密度在不同的生境中季节消长亦不同。故在除害灭病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河北省主要孳生场所住区蝇类的密度、季节消长及构成。方法笼诱法。结果共监测到4科、6亚科、10属、14种主要住区蝇种。蝇类5月份出现,11月份消失,全年共有6个月可监测到蝇,7月份达到密度高峰。农贸市场和餐饮环境捕获到的蝇占全部捕获蝇的66.96%。家蝇、丝光绿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分别占全部监测蝇种的35.95%、14.50%、10.60%、13.28%,合计构成比为74.33%。结论家蝇、丝光绿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为河北省优势住区蝇种,农贸市场和餐饮环境是主要的蝇类孳生场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清我市常见蝇种的孳生场所类型及在不同季节的构成情况,对我们防制蝇类,更好地把握时机,降低虫口密度,探索综合治理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选择5种类型的孳生物为调查点,每种孳生物取样5009或500ml,检查蝇蛆蛹阳性孳生物并分别计数。将同一形态的蛆或蛹饲养羽化,鉴定种群。同时,按不同季节统计常见蝇种的构成比。结果:绿蝇属、丽蝇类、家蝇属等的孳生场所较为广泛。尤其是绿蝇属的丝光绿蝇,在5种孳生场所类型的孳生物中,均有发现。而稀少种类孳生场所狭窄。常见蝇种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所出现的蝇种数依次为:11、21、19、13,其构成比分别为:17.2%、32.8%、29.7%、20.3%。结论:不仅要管理和处理子人畜粪便、腐败动植物、垃圾污水等,而且在利用化学药物杀灭时,不能只注重夏、秋高峰时期的杀灭。应一改以往的工作程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冬、春季节进行。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不同孳生场所蝇类孳生频率及密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摸清重庆市不同孳生场所蝇类孳生频率及慈生密度,为达到事半功倍,制定有效的蝇类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的孳生场所为固定调查点,每种孳生物取样500g或500ml,检查蝇蛆蛹并计数,计算蝇类孳生频率及孳生密度。结果 以腐败动物质类蝇类孳生频率最高,为54.84%,其次是人粪类(49.03%)和垃圾类(47.06%);孳生密度也同样以腐败动物质类最高,为237.06头/500g或500ml,其次是人粪类(58.13头/500g或500ml)和垃圾类(17.60头/500g或500ml)。结论 治理蝇类孳生场所的重点是腐败动物尸体、粪便、垃圾及屠宰弃物。  相似文献   

5.
<正> 蝇类是重要的卫生害虫,通过调查孳生场所发现其孳生特点,从而对除害灭病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于1991~1993年,在泰山区域内,对常见蝇类幼虫的孳生场所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掌握常见蝇类幼虫的孳生习性,是制定蝇类综合治理方案的关键。作者继太原市住区常见蝇幼孳生习性的调查之后,对山西中部地区农村常见蝇幼的孳生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方法自1983年4月初~11月底,以小店、平定、忻县及代县作为代表县区,对5类21种蝇幼孳生物定期与不定期的采集样品。将所获幼虫带回实验室,部分杀死鉴定,其余则分别培养,待羽化成蝇后和幼虫相互佐证。以孳生频率为指标,显示出幼虫种类和数量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赤峰市区目前的蝇种构成、构成比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天幕式诱蝇笼 ,每旬布放一次 ,以平均每日每笼捕蝇数计算种群密度 (只 /笼 /日 )。结果 :目前赤峰市区以舍蝇、厩腐蝇、尾黑麻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伏蝇、灰种蝇、新陆原伏蝇、红尾拉蝇为常见蝇种 ,分别占捕获总数的 2 3.12 %、2 1.91%、16 .2 8%、15 .82 %、7.87%、3.5 5 %、2 .6 9%、2 .5 5 %、1.4 2 %。结论 :赤峰市区蝇密度高峰期在 5~ 9月份 ,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季节高峰 ,且不同年份常见蝇种的构成比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通州区蝇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驻地蝇类动态、组成、季节消长和孳生习性,进行生态分析,为部队和地方灭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年度对全区范围内的蝇类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曲阜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为保障广大市民及旅客的身体健康,促进本市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1989年起对城区蝇类进行了多项专题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城区蝇类分布特点、孳生习性及季节消长趋势,为城区蝇类防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实际资料,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蝇类综合防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我市各种蝇类构成、季节消长规律,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供依据。方法:笼诱法。结果:厩腐蝇,新陆原优蝇,丝光绿蝇为优势种群,每年5月份八笼,7-8月份高峰,11月份基本无蝇,经全市统一灭蝇后,蝇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蝇类在树上活动,文献曾有定性记载,这些简单地表示难以为局部地区的蝇类防治提供依据。为填补这一空白,我们于90年5月至7月对海南岛、广州、武汉、沈阳、长春、齐齐哈尔地区部分居住区内的各种树木栖蝇种类、数量、生活习性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经对居住区49个树种,1531株树木调查,栖蝇树种只有17种。各栖蝇树种的有蝇阳性率在90%以上,蝇密度较高的树种有9种;2、在栖蝇树上采到蝇标本3298只,鉴定为43个蝇种,每个栖蝇树种以两个占比率最高的蝇种计算,主栖蝇种只有10个品种;3、调查的六个地区1531株树木,各地区栖蝇树木所占比率在21.2%~27.6%左右。各地区的栖蝇树种只有2—3种。地区间树木栖蝇的优势种多数相同,少数不同;4、居住区外环境的蝇类,白天除在一些孳生场所觅食外,还有很大数量的蝇类喜欢在一些树上活动,夜间也多栖息于这些树上。夜间树栖蝇种与数量均高于白天。靠近房舍的栖蝇树木,蝇密度高,远则低;5、外环境中大部分蝇种有在一些树木上活动与栖息习性,它为住区外环境的蝇类防制提供了依据。经对居住区距房舍较近的栖蝇树木进行药物喷树灭蝇可取得非常好的灭蝇效果。  相似文献   

12.
After a four-week holiday in East Africa, a woman was diagnosed with furuncular myiasis: a third-instar larva of the fly Cordylobia rodhaini (Lund's fly) was found in a skin les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exotic myiasis and importation of this species of fly into Australia, and reflects the increasing risk of introducing exotic flies of public health and veterinary importance to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3.
蝇蛆营养成分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家蝇幼虫(蝇蛆)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其营养价值做出初步评价。方法:对家蝇进行养殖,收集蝇蛆,测定蝇蛆的粗蛋白、粗脂肪、总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用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参考蛋白模式评价。结果:蝇蛆粗蛋白含量为62.52%,必须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占总氨基酸(E%)的47.72%,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N)为0.91,E%/T为3.18,均高于参考模式的40%、0.6和3。粗脂肪含量为18.05%,亚油酸及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分别为24.21%和0.6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8.50%;总糖含量为2.87%;维生素A、D、E含量分别为727.8μg/100 g、131.0μg/100 g1、0.04 mg/100 g;Fe、Zn、Ca、Se含量分别为268 mg/kg1、59 mg/kg0、.31%8、.90 mg/kg。结论:蝇蛆各营养素含量较丰富,氨基酸模式高于参考模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适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饲料中Cu2+在黑水虻体内迁移规律及对其发育影响。方法以添加不同浓度Cu2+的人工饲料饲喂黑水虻幼虫,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各发育阶段虫体的Cu2+含量;利用昆虫毒理学方法对其发育影响进行研究。结果黑水虻各发育阶段虫体Cu2+含量均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1200 mg·kg-1处理浓度时Cu2+含量最高;Cu2+可随黑水虻的发育而迁移,高浓度胁迫下迁移规律为:蛹〉6龄幼虫〉成虫。Cu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寿命及雌雄性比均无显著影响,但高浓度处理可显著降低蛹的羽化率并延长幼虫及蛹发育所需时间。结论 Cu2+可在黑水虻体内进行迁移,高浓度胁迫下迁移规律为:蛹〉6龄幼虫〉成虫;仅一个世代Cu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寿命及雌雄性比影响较小,主要降低蛹的羽化率及延长幼虫及蛹发育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辽宁省进行蚋类补点调查,完善辽宁省蚋类区系资料。方法:选择辽宁省7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经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辽宁省蚋属7亚属14种,其中含3个新种和3个辽宁省新记录种。结论:辽宁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西宁地区蝇类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每个监测点设置1个配有新鲜饵料的天幕式捕蝇笼,放置8h(9:00~17:00),收集到的蝇类用乙醚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数量,并计算蝇类密度。结果西宁市2010年平均蝇类密度为13.06只/笼;优势蝇种为厩腐蝇、新陆原伏蝇;蝇类季节消长呈单峰型,9月份达最高峰。结论孳生环境和防治措施是影响蝇类密度和种群的主要因素。蝇类防制应采取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蝇密度、控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种诱饵在笼诱法蝇密度监测中的效力差异做初步比较。方法笼诱法监测蝇密度,诱饵使用腐鱼内脏与糖醋水混合物。使用χ2检验统计蝇种构成比差异,圆形分布法计算诱饵间季节消长。结果 2种诱饵捕获蝇类种类无差异,糖醋饵诱获物中以丝光绿蝇占优,腐鱼饵诱获物仍以丝光绿蝇占优,但两者捕获蝇当中铜绿蝇与大头金蝇占比存在差异。结论 2种诱饵对铜绿蝇(χ2=5.04,ν=1,P=0.02)和大头金蝇具有引诱力差异(χ2=34.29,ν=1,P=0.000),诱饵间蝇类季节消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7,P>0.3),国家蝇密度监测方法可用于成都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国际机场重要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方法 :采用捕蝇笼诱捕法 ,每旬调查一次 ,开展周年季节消长观察 ,以平均诱获蝇数计算种群密度 (只 /笼 /日 )。结果 :共捕获蝇类 3科 3属 7种 ,舍蝇是当地的优势蝇种 ,占全部捕获蝇数的 5 3 .0 3 % ,其他依次为丝光绿蝇 (2 7.17% ) ,市蝇 (12 .14 % ) ,大头金蝇 (5 .72 % )。当地蝇类全年均有活动 ,于 4~ 6月出现密度高峰。全年平均密度指数 94.0 8%只 /笼 /日 ,4月份最高为 2 44 .3 8只/笼 /日 ,1月份最低为 1.2只。结论 :长乐国际机场蝇类种类简单 ,但种群密度较高 ,活动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PCR-SSCP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揭示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 采集了中国部分城市,即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cda),黑尾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棕尾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等.用PCR.SSCP分析我国不同嗜尸蝇类的rDNA-ITS2基因片段.结果 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Chrysomya megacephata,Aldrichina grahami(巨尾阿丽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Muscdomestica,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DNA-ITS2基因的单链DNA(ssDNA)迁移率均有明显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种类rDNA-ITS2基因单链DNA迁移图型呈现多态性.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种类的rDNA-ITS2基因存在种内、种间及地理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