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白内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Xie LX  Yao Z  Huang YS  Ying L  Wang ZP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597-600
评价Fue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D)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连续的2026例(202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术前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确诊为FED患者17例(17只眼),记录手术方式、术中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的方法,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以及术后视力和角膜状况。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FED的发生率为0.8%(17/2026)。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为16.2%(324/1998)。94.1%(16/17)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随访时间6-36个月,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者。结论白内障摘除术前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白内障摘除术中对FED患者的角膜采取保护措施和由技术熟练的术者完成手术,是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 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要点, 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手法切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 3 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手术结果与同期 5 0只眼 10~ 12 mm大切口手术相比较。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占 78.9% ,1月矫正视力≥ 0 .5者占 86.8%。术后1周角膜散光为 1.67± 1.0 3 D,术后 1月角膜散光 0 .75± 0 .86D,均小于大切口组 ( P <0 .0 5 )。小切口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能显著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迅速恢复视力。适用于中等硬度核的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在目前医疗条件下,青光眼患者仍多为手术治疗,其中又以角膜上方滤过性手术为多。多数抗青光眼手术能促使晶体发生混浊,还能促进初发白内障的成熟。对做过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白内障患者,应该在摘除白内障同时,保持原手术的滤过功能。十多年来,我们从角膜下缘做切口摘除白内障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6 5例 (6 8只眼 )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从侧切口用晶状体调位钩及从隧道切口用晶状体套圈同时挤压的方法碎核。结果 术后 1月视力 >0 .5者占 86 .8% ,术后 1月角膜平均散光度数为(0 .72± 1.0 3) D,仅稍高于术前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 13.2 % ,1周后全部消退。结论 利用挤压碎核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不需特殊器械 ,操作简单 ,患者能迅速恢复视力。可用于大、硬核的白内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倍镜补偿景深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9例1258眼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其中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者共计247例432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者共计622例826眼,对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水肿情况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1d 角膜水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角膜内皮计数损失,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组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组略好(P<0.05)。
  结论:基层医院手术显微镜景深不够清晰的情况下,仍可采用低倍镜补偿景深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7.
角膜穿通伤和外伤性白内障同时手术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传统的治疗模式,修补较大的角膜穿通伤和摘除外伤性白内障常分2次手术.在2次手术之间可能发生晶体溶解性葡萄膜炎、虹膜前后粘连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影响预后.眼显微手术和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使严重而复杂的角膜穿通伤口得到一期满意修复,而且可同时摘除“新鲜”的外伤性白内障甚至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1例复杂的角膜穿通伤和外伤性白内障同时手术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行白内障摘除术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16例,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分别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pcIOL)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pcIOL),统计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细胞(CEC)情况的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2~0.5,均较术前提高.经治疗术后角膜水肿均于1周内消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但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phaco+PCIOL组((9.1±2.3)%)较ECCE+PCIOL组((8.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5~30个月的随访,角膜移植片均保持透明,无一例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生.结论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综合评价术前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确实,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白内障摘除、抗青光眼、巩膜外加压环扎及斜视等非角膜屈光手术中,由于手术切口、缝线或间接牵拉角膜等因素,往往会间接改变原有角膜的屈光状态,影响手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证实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 Endothelial Dystrophy,FED)是白内障术前检查不可忽视的眼部疾病.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因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角膜移植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类型及合并的眼部疾病.选取其中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角膜情况,包括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角膜内皮镜、眼前节照相,确诊FED,计算FED的检出率.结果 共收集85例患者,其中62例曾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19~85岁,确诊为FED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66~85岁,检出率为8%.角膜手术与白内障手术间隔为6个月至7年,首次角膜移植术7例,再次角膜移植术1例.确诊病例的裂隙灯下表现角膜内皮针尖大小、银箔样反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形态和大小不一,内皮面滴状赘疣形成.角膜内皮镜下见内皮黑区.结论 FED是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之一.白内障术前FED漏诊率较高,术前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徐岬  袁荔 《临床眼科杂志》2001,9(6):503-50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进行表明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32只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同时对的小瞳孔进行扩张或采用括约肌切开。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5者占68.75%;眼压正常。结论: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提高视力,同时可维持原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通过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5月~ 2015年5月期间我院诊断糖尿病性白内障并接受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45例,共50只眼,以此作为本次探究分析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视力明显改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显示在0.5以上的患者占比76.00%,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患者接受手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纤维素性渗出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合计36.00%.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通过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是需要注意手术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近视患者的角膜屈光手术和晶状体屈光手术的选择。方法:两例50岁以上双眼近视患者的右眼均行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者的左眼先行角膜屈光手术,3年后又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最短4个月最长4年,对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回顾分析。结果;未经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最好。结论: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手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年龄、晶状体情况,近视程度和单、双眼情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患者发生白内障需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按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往往会在术后产生远视,而这样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另外还有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运用适当的方法准确估算角膜屈光力,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可以减少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合适的选择增生期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以上不同时期采集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分析指标,从中分析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并同时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29例(29只眼)及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5例(25只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从中评价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组内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组手术前后各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不明显,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两者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选择性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增生期DR伴有白内障的手术是有效的,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联合手术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这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摘除的两种术式,我们对两组白内障患者采用同一反眉弓状切口,两种术式行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和视力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摘除的两种术式,我们对两组白内障患者采用同一反眉弓状切口,两种术式行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和视力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时代, 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具有矫正散光度数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好、对眼表损伤轻和远期效果稳定的优势, 可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然而, Toric IOL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对矫正散光的重视程度、角膜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全角膜散光概念的普及、手术操作细节的把控以及术后残余散光的管理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进一步规范Toric IOL的临床应用, 助力提高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手术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1993年5月-2001年12月在我院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6例,对其中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占白内障手术患者的1.9%,其中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入术组发生率最高。结论:进出前房的液体或药物对角膜内皮的化学性损伤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主要原因。避免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探讨角膜缘切口类型对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的影响。将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角膜缘切口随意分成二组,梯形切口35眼;斜形切口39眼,并观察术后的情况。发现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角膜缘梯形切口组较斜形切口组为好,术中截囊针易于进入前房,组织损伤少,便于缝合,而且术后切口的愈合也较牢固,角膜平均散光较轻。由此可见,角膜缘梯形切口是初学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者值得提倡使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