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长海 《肝脏》1999,4(3):182-184
细胞活力丧失致细胞死亡是许多临床疾病的关键现象。病毒性肝炎的特点是嗜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引起弥漫性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细胞丧失。近年研究证明,坏死和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两种形式,彼此有明确不同的形态、生化和分子特征[1]。在形态上,坏死的定义是细胞质膜通透屏障破坏导致细胞溶解;凋亡的定义是细胞及核碎裂,细胞崩解成小膜封体(smallmembrane-boundbodies),小膜封体质膜和细胞器保持完整,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此谓“细胞凋落”(celldropout)[2]。本文就肝细胞凋亡在乙型…  相似文献   

2.
自1972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学者Kerr及其同事发表了一篇描述凋亡(源于希腊语“凋落”)的奇特生理过程的启蒙性文章,一下子打破了过去认为细胞死亡惟有细胞坏死传统观念[1]。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经过对新杆状线早(Celegans)的研究,细胞凋亡的遗传学和分子机制初步得到了明确。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受到生理或某些病理信号刺激后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而发生的生理性细胞死亡过程。由于这一过程受基因调控并按一定的规律和程度进行细胞“自杀身亡”,因而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lthCP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AFP)刺激的AFPsiRNA 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浸膏粉经灌胃给药制备正肝方大鼠血清。体外培养AFPsiRNA HepG2细胞,将细胞分为5%正常大鼠血清组、5%正肝方大鼠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正肝方大鼠血清组、5%正常大鼠血清+AFP组、5%正肝方血清+AFP组、10%正常大鼠血清+AFP组、10%正肝方大鼠血清+AFP组共8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无AFP刺激时,正肝方大鼠血清与正常大鼠血清对HepG2细胞凋亡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有AFP刺激时,正肝方血清与正常大鼠血清对细胞凋亡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正肝方大鼠血清能显著诱导AFPsiRNA 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影响AFP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凋亡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了2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细胞凋亡密度和分布,以8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能较好地检测肝细胞凋亡,阳性细胞多单个散在于肝小叶内,以门管区周围较多见。比较各型肝炎的凋亡细胞密度发现,重型肝炎的凋亡细胞密度高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P均<0.01);慢性肝灸和肝硬变的凋亡细胞密度高于急性肝炎(P<0.01)。结论:细胞凋亡可能与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有关;也可能是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凋亡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临床与实验数据表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在这一逆转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凋亡是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就HSC凋亡与肝纤维化、HSC凋亡的调节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 1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凋亡与肝纤维化 1.1 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 活化的HSC形态与静息态不同,主要体现在:维生素A脂滴减少,  相似文献   

6.
牛丽娜  窦婧  李栋栋  刘云霄  王晓忠 《肝脏》2023,(11):1369-1372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主、有序的细胞死亡方式。迄今为止的研究发现,在肝损伤中有两种主要的细胞凋亡途径:外源性途径和内源性途径。细胞凋亡涉及一组半胱天冬酶的激活,以及将起始刺激与细胞最终死亡联系起来的复杂级联事件。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诱导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凋亡是近年来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对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肝细胞、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终浓度为5mg/ml、2.5mg/ml、1.25mg/ml)及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小时后,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结果: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抗纤软肝颗粒药物及含药血清均可诱导HSC凋亡(P<0.05);并能下调凋亡抑制分子Bcl-2,上调促凋亡分子Bax(P<0.01).结论:抗纤软肝颗粒可下调Bcl-2/Bax比率,以增加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从而促进HSC凋亡.  相似文献   

8.
Fas/FasL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s/FasL系统是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及其配体分子,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肝和胃肠道的许多细胞可表达Fas/FasL,且在多种肝脏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Fas/FasL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FasL系统是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及其配体分子,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肝和胃肠道的许多细胞可表达Fas/FasL,且在多种肝脏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酰胺(ceramide)是神经鞘脂类的主要成员之一,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及衰老等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近来研究发现神经酰胺的合成、代谢及信号转导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肝星状细胞凋亡过程中,神经酰胺可通过激活Bcl-2家族、p53等蛋白介导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本文就近年来神经酰胺对肝星状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衰时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芳 《高血压杂志》2000,8(3):193-196
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源于希腊语 ,语指细胞的死亡犹如秋天的树叶或花瓣的凋落 ,由 Kerr等于 1 972年首先引入这一术语 ,用于描述与细胞坏死具有不同形态学特征的细胞死亡方式 [1] 。这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控制、伴有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的细胞主动死亡 ,对后生动物的发育及自身平衡具重要作用 ,但不适当的细胞凋亡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1 细胞凋亡的特征及与坏死的关系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2 ] :(1 )染色质在核周边固缩形成新月形帽 ,核仁分解 ,核体积变小。细胞皱缩 ,密度增加 ,胞浆紧压 ,内质网膨胀 /扩张 ,…  相似文献   

12.
肝病中的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其研究对于理解生命个体的正常发育、疾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肝病中的细胞凋亡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肝细胞凋亡与肝非实质细胞  肝非实质细胞对维持肝细胞的生理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这些非实质肝细胞与肝细胞凋亡有着重要关系。Bhathal等[1]在研究阻塞性黄疸时发现肝胆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通过细胞凋亡的机制可缓解阻塞性黄疸病情。Braun等[2]报道肝部分切除术后,肝非实质细胞产生TGF-β来调控细胞凋亡以旁路途径来调控肝细胞增殖及肝脏再生。枯否细…  相似文献   

13.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2):804-804
据 2 0 0 2年 10月 9日,2 0 0 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对它们的研究又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 ,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 ,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 ,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 ,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早在 2 0世纪 60年代初期 ,科学家就开…  相似文献   

14.
研究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对高选择地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进而控制或逆转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因子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ECM在肝内大量沉积。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转化并产生分泌大量ECM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环节。而通过诱导活化的HSC发生凋亡是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主要的凋亡信号通路:死亡受体通路、线粒体通路、内质网通路、神经生长因子通路进行一一阐述。指出了对活化HSC的凋亡途径进行选择性的药物干预有望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原位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揭示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莪术油进行2次小鼠肝癌体内抑制实验。以细胞原位凋亡TUNEL染色方法,评估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的抑癌率分别为51.85%和51.1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莪术油作用过的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原位凋亡指数(AI)为6.64±1.26,与对照组2.32±0.8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生长的机理可能与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凋亡与HSC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凋亡密切相关。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脂多糖、细胞因子、死亡因子、线粒体相关蛋白以及肝相关T细胞等因素有关。肝星状细胞(HSC)的凋亡是肝损伤修复的关键,激活的HSC是通过CD95/CD95L系统介导的凋亡来清除过度增生的细胞,TNF-α对激活的HSC也有凋亡诱导作用。肝细胞的凋亡与肝星状细胞的凋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激活的HSC有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正常的肝细胞也可促进激活的HSC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肝散含药血清对培养肝星状细胞(HSC)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及凋亡的影响,并从PBR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5%、10%、20%)补肝散含药血清液的作用下,在PBR高表达期的不同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指数,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BR特异性配基[3H]PK11195结合量。结果:与不含药血清组相比较,补肝散各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而HSC与[3H]PK11195结合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补肝散含药血清可以促进HSC凋亡,可能通过PBR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窦星状细胞的激活与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多种病因均可引发肝病导致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肝纤维过程中,肝细胞、肝窦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和窦内皮细胞均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其中以星状细胞的活化作用最重要。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这一观点现已被广泛接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肝窦星状细胞的凋亡很重要。本文就肝窦星状细胞的激活与凋亡对纤维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α-干扰素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FN-α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HSC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MTT)测定活细胞数及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AnnexinV和PI双染方法将早期凋亡与中晚期凋亡和死细胞区分开,从而测定HSC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MTT实验观察到IFN-α作用于大鼠活化的HSC后,作用组活细胞数目减少,1×10~7及1×10~8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的A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2,5.44,均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示HSC的早期凋亡率随干扰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1×10~7及1×10~8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t=4.31,5.07,均P<0.05).结论:诱导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可能是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