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患儿,男,9岁,(住院号1063302)于81年8月6日以上腹部胀逐渐加重二个月入院.腹胀呈间歇性,食后加剧,并伴有呕吐、打嗝,开始时吐刚食入的胃内容物,此后吐出伴有酸臭味的宿食,但无胆汁,吐后可再食.食欲尚可,但逐渐消瘦,出现贫血及营养不良症状.一年前曾发生“黄疸”,当地诊为“急性肝炎”,经保肝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体检:T 37.5℃;P 96次/分;BP 96/64,神志清楚,贫血貌、消瘦面容,营养欠佳,智力及发育尚可.皮肤粘膜无黄染.心肺(-).上腹部膨隆,叩诊过清音、无压痛、无肌卫,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WBC 7800;N 62%;L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 2岁。因双下肢浮肿 2月 ,加重半月 ,于1999年 4月 7日入院。 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间断浮肿 ,呈中度指凹性 ,曾口服“利尿剂” (具体不详 )稍减轻 ,但反复发作。并于 1992年 2月 10日在当地住院 ,查心、肝、肾功能正常 ,血白蛋白正常 ,B超示 :肝表面凹凸不平 ,回声不均 ,门静脉 1 6cm ,肝内未见占位 ,少量腹水。因既往患“黄疸性肝炎”史 30年 ,“肝硬化”史 2年。当地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经服用保肝药、利尿剂、补充白蛋白、降门脉压等治疗后 ,浮肿逐渐减轻。出院后继续服用“利尿剂”。但反复…  相似文献   

3.
陈琼龙 《海南医学》2001,12(7):93-93
患儿 女性一岁三个月 ,因误食灭鼠药后哭闹不安呕吐抽搐 1小时入院 ,该患儿起病前约 3小时许 ,误拣食地上“灭鼠药的米粒”(含氟乙酰胺成份 ) ,量不详。约 2小时后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 ,入院前即出现频繁呕吐数次 ,呈非喷射性吐 ,吐物初为所进食物 ,断而为浅咖啡色样物 ,随后又伴出现阵发性癫痫样抽搐 ,每次发作历时约 5~ 1 0分钟并逐呈癫痫持续状态。入院检查 :(抽搐缓解期查 )体温、脉搏、呼吸正常 ,呈浅昏迷状 ,心脏正常 ,腹平软 ,肝脾未扪及 ,肠鸣音存在 ,未出现病理N反射征。周围血象WBC :1 .75× 1 0 9/LBT、CT :正常 ,PC…  相似文献   

4.
杨某,男,16岁,农民。因尿黄50d,全身黄染一个月,于1992年6月6日入院,50d前无意中发现尿发黄,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样,无冷热发烧腹痛等症状。一月前发现眼球及皮肤黄染,逐渐加深,20d前食欲减退,消瘦,全身皮肤瘙痒,病后无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出汗、虚脱等症状。既往史:1990年大量饮酒后(约白酒一斤),出现尿黄及皮肤黄染,在某院诊断为“慢性肝损伤”,服中药一个月后痊愈。饮酒史十年,每天约500g酒。  相似文献   

5.
贾宁  韩锟 《北京医学》2014,(5):412-413
患者女,30岁,因“四肢肌肉颤动、无力3年,多食消瘦1年”于2013年9月15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出现双侧小腿肌肉颤动,呈对称性。伴多汗.睡眠状态下仍可见肌肉颤动,逐渐累及腹部、胸部及双上肢肌肉,呈阵发性颤动。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近2年出现四肢抽动.发作时上肢伸直,拇指屈曲,  相似文献   

6.
厌食是指小儿见食不香、食欲不振或胃纳不佳,甚则拒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无小儿厌食的病名,但其中“恶食”“不嗜食”“不思食”“不喜食”“不饥不纳”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此相同。小儿厌食多与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运失健。文章认为小儿厌食发病的重点虽然在脾胃,但同时还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故推拿治疗时应从肝、脾、肾三脏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0岁,住院号23162.因反酸4年,上腹痛,食后呕吐1年,加重4天入院。患者于4年前每于食后1~2小时即反酸,未介意。1年前始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饥饿时加重,有时呕出食物残渣。曾服甲氰咪胍有效。4月前因柏油样便住外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处理出血停止,但腹痛如前。4天前腹痛加重,恶心、呕吐明显,服甲氰眯胍无效。入院体查T 36.4℃,P 54,R 18,BP13.3/9.3 kPa。发育正常,营养较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相似文献   

8.
杨某,女,2岁3个月。“发作性食后呕吐22个月”。患儿5个月时不明原因出现食后呕吐,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疑为“喉炎”,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脐静脉出血极为罕见,我科新近收治一例,兹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1岁。因脐静脉出血一周于1991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五年前因全身乏力,皮肤巩膜黄染,在外院诊断为“肝炎”,治疗一月后好转。两年前因食排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经治疗血止。肝活检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近一年来常头昏、乏力,劳累后下肢浮肿。入院前一周出现脐静脉出血。入院当日因挤公共汽车再度出血,量约  相似文献   

10.
<正>章某,30岁,孕39周,持续性全腹剧痛51小时于1994年7月27日上午1时入院。该孕妇系G_2P_1,末次月经1993年10月26日。孕4~(+)月感胎动。近一月双下肢出现浮肿且逐渐加重。患者于2天前上午曾重体力劳动。当晚10时突然出现脐周疼痛后转为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嗳气。腹痛逐渐加剧且波及全腹,呈持续性。当晚曾腹泻2次,为水样便后,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阴道流血及流水。既往月经正常。1989年曾因“输卵管妊娠破裂”而手术。有“胃炎”病史。检查: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5岁,学生,因全身皮肤粘膜出现出血点伴有血尿1周,于2001年3月2日入院.患者1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点,以双下肢为重,鼻腔分泌物中带有血丝,尿液呈淡红色,无发热,无骨痛及关节痛.随后尿液颜色逐渐加深,呈洗肉水样.全身皮肤出血点逐渐增多,住院前1天患者无诱因口腔粘膜及舌表面出现血疱.  相似文献   

12.
病历介绍患儿,女,4岁。因乏力、多食、腹胀3年入院。3年前出现乏力、喜抱、多食易饥,进食1~2h后即感饥饿,饥饿时面色苍白、出冷汗,进食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仅予以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遂来本院就诊,门诊拟诊“肝大待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6.5℃...  相似文献   

13.
病例一:患者(住院号119874),女性,17岁。于1965年4月16日以发冷发热,逐渐衰弱的主诉入院。缘于一个多月前无何原因出现发冷发热,无寒战,很少出汗,并有无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食慾明显下降、厌油食。十多天后出现咳嗽、鼻靱,在外院用青、链霉素治疗无效而来我院门诊。曾疑“风湿热”用激素治疗亦未显效。病后无咽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男患,31岁。住院号871009。因贫血伴低热2月余于1987年10月8日入院。半年前有“肝炎”病史。入院2月前逐渐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黑朦,伴低热,体温36.5~38℃。右上腹部胀痛,厌油食,尿黄。无呕血及柏油便史。查体:体温38℃。贫血貌,唇甲苍白,皮肤无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  相似文献   

15.
杨某,男,46岁,农民。因尿黄50d,全身黄染一个月,于1992年6月6日入院。50d前无意中发现尿发黄,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样,无冷热发烧腹痛等症状。一月前发现眼球及皮肤黄染,逐渐加深,20d前食欲减退,消瘦,全身皮肤病痒,病后无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出汗、虚脱等症状。既往史:1990年大量饮酒后(约白酒一斤),出现尿黄及皮肤黄染,在某院诊断为"慢性肝损伤",服中药一个月后痊愈。饮酒史十年,每天约500g酒。体检:T36℃,P70次/min,R19次/min,BP13/qkPa。中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差,神志清,全身皮肤粘膜中度黄染,无肝…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8岁.因“右鼻通气差半年,伴头痛20余天”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通气差.无黄粘脓涕、消涕,未予处理并逐渐加重。20余d前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旋转性,夜晚睡时发作,后伴头痛不适,于厂卫生室诊为感冒,静滴消炎药(阿奇霉素,甲硝唑)效果不显.出现右面颊胀痛,时牵涉右侧牙及颞区刺痈,张门略受限。  相似文献   

17.
张××,女,18岁,住院号843769,临朐县人。两月前患者生气后进凉食,不久感上腹钝痛,伴反酸,恶心,吐出少量进食之物后疼痛缓解,以后,上述症状食后即发,进硬质物多不呕吐。当地医院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为“贲门失驰缓症”,食管镜检查见局部明显狭窄,镜筒通过困难,粘膜呈炎性改变,诊断:“贲门失驰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对症处理后稍好转。近十天食末腹痛加重,吐后则止,汤水不进,靠  相似文献   

18.
患者梁××,男,46岁,干部,因间断乏力、食欲不振3年,加重1周于1998年6月15日收住入院。该患于3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食欲减退,厌油食,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皮肤、巩膜黄染,检查转氨酶升高明显,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益肝灵、肌苷、甘利欣、维C”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好转。1年前于劳累后乏力、食欲不振加重,并自觉肝区不适,腹胀,在我院化验发现为“大三阳”,诊断为“慢性活动性乙肝”,予保肝、对症治疗后,乏力、腹胀明显减轻。出院后一直坚持服药治疗,病情无明显波动。但一周前于上感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加重,故来我院。入院查体:BP:16/9.2kPa,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蜘蛛痣( )。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肝肋下2cm,质中等,叩痛( ),脾肋下 3cm,质软,移动性浊音(-)。化验检查见血常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53例活体右半肝肝移植供体术后的长期随访,探讨供体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行活体右半肝肝移植术的供体共53例,术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测定供体残肝血流动力学,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其肝脏硬度,分析供体术后残肝功能、肝脏血流动力学、肝实质硬度、脾脏等长期生存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供体术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肝功能损害;血流动力学随术后时间呈现以下趋势:门静脉管径呈逐渐增加、流速呈逐渐降低趋势;肝静脉管径呈逐渐增加、流速呈逐渐降低趋势;门静脉管径与门静脉流速呈负相关关系(P=0.012,r=-3.11);肝脏硬度(Kpa值)随时间逐渐降低;而脾脏厚度逐渐增加。相关分析显示肝脏硬度与门静脉管径呈负相关(P=0.013,r=-0.338)、与肝静脉流速呈正相关(P=0.038,r=0.246)。结论 供体在术后会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伤表现并于1周内趋于正常;血流动力学不影响供体术后的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9岁。因左下肢进行性局限性变硬8~ 月入院。入院前8~ 月、患儿不明诱因出现左大腿搔痒、内侧出现“痱子样”丘疹、抓后发红。2月后左下肢皮肤呈紫红色、大腿内侧中心变硬、逐渐扩大。近1月来患儿左下肢皮肤呈棕褐色伴缩小,硬块局限在左大腿内侧。在院外曾用中药煎水擦洗,外用“软膏”均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