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ysmex XE-5000自动化分析仪测定13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1例,慢性乙型肝炎36例,肝硬化33例,肝移植术后5例]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网织血小板百分比(IPF%),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组患者外周血PLT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ITP、MDS、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IP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ITP组和肝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P〈0.01).ITP、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ITP、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P-L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肝移植患者显著高于对照(P〈0.01).ITP、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ITP和肝硬化患者显著高于对照(P〈0.01).AA患者IP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P-LCR和PDW虽低于正常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F%、MPV、PDW、P-LCR 检测的结果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观察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为老年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的判断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老年肝硬化患者159例,A级57例,B级59例,C级43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43例和未出血组116例,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各分级组PLT、F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PLT均比对照组减少(P〈0.05),MPV、PDW、P-LCR明显增高(P〈0.05);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未出血组减少明显(P〈0.05);出血组MPV、PDW、P-LCR较未出血组明显增高(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PT、APTT、TT均比对照组延长(P〈0.05);出血组PT、APTT、TT较未出血组延长(P〈0.05);血组纤维蛋白原(Fbg)较正常组、未出血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和未出血组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凝血功能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两者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预判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着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在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2例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肝移植术后未感染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1),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恢复期血清PCT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有助于肝移植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感染患者88例,其中伴血小板减少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无血小板减少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症细菌感染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47.8%,与治疗前相比,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回升;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低于对照着,而CD62P、CD63高于对照着,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并同时伴血小板减少,对分析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0例ITP,35例AA及6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并计算RP绝对值。结果:ITP组RP百分比为(23.61±7.26)%,明显高于对照组(7.62±2.01)%)(P〈0.01),其RP绝对值为(8.36±4.01)×109/L,则低于对照组(21.35±7.78)×109/L(P〈0.05),ITP患者经过治疗好转后RP百分比明显降低(8.58±1.97)%,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RP百分比((4.12±1.81)%)(P〈0.05)和RP绝对值(2.63±1.22)×109/L (P〈0.01)都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P简便易行,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Hcy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脑梗死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辅以抗病毒及护肝治疗的效果。方法将54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HBV-DNA 104~107拷贝.mL-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抗病毒组28例,采用抗结核+抗病毒+护肝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抗结核+护肝治疗。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抗病毒组肝功能异常5例(26.08%),对照组肝功能异常8例(34.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抗病毒组ALT、AST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停药率为17.39%,抗病毒组停药率为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时抗病毒组HBV-DNA为102~104拷贝·mL-1,对照组HBV-DNA为105~107拷贝·m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减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减少抗结核治疗的停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64例ITP患者和59例对照者的血清H.pylori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蛋白A(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并对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抗H.pylori治疗,另一组、CagA-和VacA-以及H.pylori阴性患者组未作抗H.pylor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ITP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H.pylori阳性患者CagA+和/或Vac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经H.pylori根治后血小板计数较CagA+和/或VacA+阳性未根治组升高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而且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与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1例(细菌感染患者61例,病毒感染患者8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我科取末梢全血进行血常规和hs-CRP检测,分析比较三组受试者血常规WBC计数和hs-CRP水平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WBC和hs-CRP平均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组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WBC计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中WBC和hs-CRP双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单hs-CRP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血常规WBC计数对小儿感染性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有较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周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83-1485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根除治疗对Hp感染的IT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32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将132例受检者中80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免疫加根除HP治疗,而对照组只采用免疫治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d14、第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32例ITP患者中有HP感染80例(60.6%),治疗组的40例中,成功根除HP29例(72.5%)。治疗后d14、第1、3、6个月血小板计数比较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p感染与ITP有关,部分Hp(+)患者根除Hp治疗有效。根除Hp为临床治疗ITP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239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选择有胸痛表现但经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证实无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术前空腹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行冠状动脉造影,ACS患者计算冠脉病变支数并作GRACE评分.结果 ACS患者各组MPV及PDW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MPV及PDW高于UA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及GRACE危险评分增加,MPV及PDW也进一步增加(P〈0.05),且MPV及PDW与冠脉病变支数(分别为r=0.566,P〈0.05及r=0.351,P〈0.05)及GRACE危险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775,P〈0.05及r=0.571,P〈0.05).MPV与PDW间呈正相关(r=0.47,P〈0.05).结论 ACS患者的PDW及MPV明显增加,而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63例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27例为病毒性肝炎组(CH)、25例为肝硬化组(LC)、11例为肝癌组(HCC)。19例为健康对照组(C)。血清T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时测脾脏厚度、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肝脏功能各项指标。结果CH组、LC组、HCC组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无相关性,与脾脏厚度呈负相关(r=0.582,P〈0.01);CH组和LC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001〈0.05)(P=0.0001〈0.05);血清TPO与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0.369,P〈0.05)、(r=0.412,P〈0.05),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血清TPO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抗体有关,而与TPO无关,但TPO一定程度可反映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血小板是否减少分成病例组(45例,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50例,血小板未减少)。比较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各实验室指标、28 d病死率及感染控制率,同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病例组患者中血液透析、肝素抗凝、解热镇痛药的使用,血培养阳性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均〈0.05),血小板最低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患者病死率升高,感染控制率偏低(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减少〈3×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7 d、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28 d累计生存率为44.4%,对照组为64.0%。 结论血小板减少〈3×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7 d、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脓毒症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预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和健康孕妇妊娠晚期血液分析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CA8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32例PIH患者(PIH组)与180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健康孕妇组)以及180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进行检测。结果 PIH组的MPV、PDW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P〈0.05);PIH组、健康孕妇组的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H组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孕妇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H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PCT降低,MPV、PDW明显增加,循环血容量降低使HCT升高。血液分析参数变化对PIH患者的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2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给予随机教育。结果:乙肝患者的QOL与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呈正相关关系,干预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是一种适合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可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普及乙肝的防治知识,达到预防乙肝的感染、最大限度地提高乙肝患者QOL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肠外营养(TVN)对患者血小板和血凝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分3组,对照组15例为普通饮食的健康志愿者,短期TPN组15例为行TPN支持5~7d的重症非感染患者,长期TPN组15例为行TPN支持1~3个月的重症非感染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选择素阳性表达的血小板百分数(Ps%),同时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血小板计数(PLT)、临床常用血凝指标(PT、APTT、Fib、TT)。结果短期TPN组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常用血凝四项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长期TPN组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相关分析提示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与TPN使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临床常用血凝4项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TPN可导致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且血小板活化程度与TPN使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脏脂肪变性对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切除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270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0例患者有60例伴有肝脏脂肪变性,其中轻度脂肪变性35例,中重度脂肪变性25例。脂肪变性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患者比例也明显较高(P〈0.01),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且术后前白蛋白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重度脂肪变性组术后需临床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脂肪变性是导致肝切除术后需要临床治疗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间的关系,为临床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桂阳县中医院269例HBsAg阳性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HBeA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γ-GGT、TBIL水平,并应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患者ALT、AST、γ-GGT、TBI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阴性组患者ALT、γ-GGT、TBI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AST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指标ALT、AST、γ-GGT、TBIL与HBeAg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乙肝的诊断及肝功能评估中应予以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准确反映HBV感染及肝功能损伤程度,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瑞雪  魏剑芬  蔡庆燕  程燕  陈冬 《新医学》2011,42(10):645-647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另设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各组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0.01);血清Hcy水平与血浆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均升高,两者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