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提出再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4例腰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第1次手术失败,导致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而再手术(24例患者全部行彻底椎板减压,钉棒的内固定植骨融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为椎间盘摘除术后或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未做恢复脊柱高度及脊柱稳定手术,造成脊柱不稳,椎管或神经根管进一步狭窄,导致神经根受压所致的根性痛。再次手术后24例病人经1年以上随访,术后效果良好,优良率91.67%。结论钉棒系统加Cage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相关资料.结果 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8.6±10.5)岁,首诊骨科23例,首诊血管科2例.25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间歇性跛行,首发症状以腰痛最为常见(48%),共病以高血压最为常见(64%).25例患者均首先行腔内治疗,行“球囊成形术”8例,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17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4例.未缓解4例行椎管减压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与高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在诊断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提高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1984年以来,我院收治胸椎管狭窄症10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3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1.资料分析。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为41~65岁;平均病程2年10个月。其中2例来自高氟区,具有典型的氟骨症X线表现,另2例有外伤史。就诊时完全截瘫4例,不全瘫6例,大、小便障碍4例,胸腹部束紧感4例,腰背痛6例,腿痛5例,平面以下  相似文献   

4.
了解主动脉瓣狭窄的自然病史对正确处理该病是重要的。本文报道42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成人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42例患者在1966~1971年初次证实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时,年龄为20岁或20岁以上。所有病例均经血液动力学检查证实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进行早期外科治疗。该组病例不包括伴有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疾患者。在最初临床估计及心导管检查时,32例有症状而10例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血液动力学严重程度按下列参数归类:(1)轻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面积>1.1平方厘米及/或收缩期峰压阶差<40毫米汞柱。(2)中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面积为0.71~1.09平方厘米,收缩期峰压阶差<70毫米汞柱。(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面积≤0.7平方厘米及/或收缩期峰压阶差>70毫米汞柱。结果:(1)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32例在作心导管检查时已有症状,其中13例主动脉瓣狭窄为重度,10例为中度,9例为轻度。随访26~114个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和(或)气管切开术后10%~22%的患者可并发气管狭窄,是目前国外报道良性气管狭窄中最常见的病因,患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1%~2%患者合并气管重度狭窄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活动后呼吸困难、喘鸣等,无特异性,就诊时如未结合病史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易并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现对上海长海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一例插管后气管重度狭窄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复习.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部狭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肿瘤浸润、术后瘢痕狭窄、放疗后病变段的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症等.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在无X线透视下经超细内镜对34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46次扩张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退变引起的骨性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或是黄韧带增厚所致的腰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出现临床症状.治疗非常棘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面临患者年龄偏大,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卧床时间长的问题,易产生并发症,危及生命.笔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etomy system,MED)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19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WISP3基因突变明确的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基因突变,并通过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男性,无家族史,发病年龄为10岁,首发症状为足跟痛,数月后出现多关节肿痛,累及大小关节、双手和双腕关节伴有腰背痛;基因检查为WISP3基因2种突变,c.589+2T>C和c.624dupA;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均正常;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均为阴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阴性.X线表现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无关节破坏;骨干骺端或骨端增大;脊柱侧弯畸形,扁平椎,椎间隙普遍变窄,椎体前部上下缘凹陷,中后部凸出;骨盆片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间隙显著增宽.符合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其临床症状酷似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和幼年强直性脊柱炎,但无滑膜炎及其他炎性改变,X线无侵蚀性破坏.结论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在国内尚无基因突变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基因、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本例患者WISP3基因的c.589+2T>C和c.624dupA突变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吸收症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吸收、髓核中蛋白多糖和水分大量丢失导致椎间隙狭窄和腰椎不稳所致,临床上以吸收退变的椎间隙极为狭窄、上下椎体终板增生硬化、继发腰椎小关节突增生内聚和黄韧带肥厚引发的腰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为特征,由于症状和体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极为相似,极易误诊。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2年7月至1997年7月收治的无椎间盘突出而椎间隙极为狭窄、符合腰椎间盘吸收症的老年患者28例,就老年人孤立性腰椎间盘吸收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以来,我院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经过两年以上随访,其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腰痛。现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 侧隐窝扩大术92例。其中25例术后持续性下腰背痛和患侧肢体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持续性根性痛,并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出现麻木。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发生腰腿痛原因较多,机理复杂,常见原因为:①切口过长:皮肤切口较长,皮下组织钝性剥离广泛或口大底小,造成皮下组织挫伤大、毛细血  相似文献   

11.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是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脊柱疾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腰椎节段不稳,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在不稳定的晚期,可出现各种脊柱畸形、神经根以及马尾受压症状,行单纯手术减压治疗远期疗效欠佳,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我院2001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全椎板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后外侧植骨和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19例,经10~60个月随访,效果优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及潜在机制.方法 报道3例AS合并MM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临床特点、潜在机制、诊治要点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在处于较长时间AS症状静止期后发生MM,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腰背痛或关节痛,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伴血液、肾脏、神经系统损害等,对非甾体抗炎药不敏感,预后差.结论 长程AS患者病情处于较长时间静止期后症状再次反复,伴有病理性骨折、贫血、反复感染、蛋白尿、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及全身症状等表现时,常规疗效差者,要警惕MM可能.  相似文献   

13.
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多个间隙(2个及以上) 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经多次保守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与老年人三者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高,间盘退变突出,椎间隙狭窄,韧带松弛,脊柱不稳,代偿性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关节突增生,致椎管狭窄,尤其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关键是同时解决椎间盘突出及继发的椎管狭窄.我院自2002至2007年采用椎弓根钉配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颈椎管狭窄症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颈椎椎管、神经根管的容量减少,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多见于老年人,好发部位为中下颈椎,以4~6节段最多见,而颈2、3椎管狭窄发病率较低,文献中报道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颈2、3椎管狭  相似文献   

15.
腰腿部是人体活动幅度大 ,活动量频繁 ,负重量大 ,也是外伤、扭转及风、寒、湿易侵犯的部位。因此腰腿痛是病因复杂的症候群 ,它随着病程长、年龄增大或治疗不彻底而转为顽证。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 82例陈旧性腰腿痛患者 ,病程在 3年~ 30年 ,年龄 40岁~ 70岁 ,并且以前曾进行过封闭、针灸、热疗或中草药及各种药酒治疗 ,疗效不佳或复发。男性 5 4例 ,女性 2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 ,腰椎管狭窄症 12例 ,腰肌劳损椎体唇变 2 6例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及梨状肌群综合征 19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9例。2 治疗方法2 .1 小针刀 :找准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特征为腰椎多节段退变,起病缓慢,间歇性跛行是最长伴有的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低,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突出较少的椎间盘就能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而产生疼痛,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安全完成。平均随访2.1年,根据JOA评分系统,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多,较长的病程,症状多体征少,多节段退变,积极治疗内科并发症,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给予责任节段充分减压及固定融合责任节段,能获得较好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基底动脉狭窄组)和症状性大脑前循环狭窄患者(前循环狭窄组)各80例,比较2组性别、血压等危险因素。另按血管狭窄程度、病情有无进展、出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分别分为狭窄率<70%的轻中度狭窄组43例和狭窄率70%~100%的重度狭窄组37例,进展组34例和未进展组46例,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预后。结果与前循环狭窄组比较,基底动脉狭窄组男性(75.0%vs 57.5%)、高血压(80.0%vs 66.3%)明显升高(P<0.01)。重度狭窄组既往脑梗死及吸烟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既往脑梗死及吸烟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入院前驱症状与病情是否进展有关(P<0.01)。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男性及高血压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及既往脑梗死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有前驱症状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性小,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常见地方病之一,多由燃煤污染或饮用水中氟含量超标所致,可累及全身多处骨骼、韧带、肌腱及关节。其中,氟骨症胸椎管狭窄症由韧带肌肉附着点、关节突受累所致,常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引发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神经症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7例氟骨症胸椎管狭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49例和为干预组48例,2组  相似文献   

19.
颅底凹陷症,又称颅底陷入症、颅底内翻症及基底凹陷症等,是一种颈枕部骨组织先天性或继发性畸形。我院自1976~1986年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19例,4例痊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死亡。一、临床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11~48岁。首发症状出现时的年龄为6~4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脑、后组颅神经及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腰椎融合术(PU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6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LIF治疗.结果 2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椎体间植骨融合67例,不融合1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无复发.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ODI指数:末次随访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 01);腰椎融合率:98.5%.结论 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伴有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