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类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RA)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差异。方法自2010-01—2012-04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68例(84膝)膝关节疾患,按照疾病类型分为OA组和RA组,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HSS单项评分及总分等。结果术后68例(84膝)获得平均47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人工膝关节假体脱位。O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显著低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个月疼痛和HSS总分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年和3年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单项评分和HSS总分均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及RA人工全膝置换术后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与OA相比,RA患者术后近中期疗效相对较差,但远期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再评价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4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00例RA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5d及治疗30d后关节肿痛症状、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30d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对于治疗RA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住院接受云克治疗的RA患者49名及未接受云克治疗的RA门诊患者30名并随访一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晨僵时间、疼痛评分、ESR、CRP、RF、骨密度、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云克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云克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BM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不仅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亦可增加骨密度、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我国RA患病率约为0. 42%[1]。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RA,关节镜下滑膜全切术(arthroscopic synovectomy,AS)是挽救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对AS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文献总结,旨在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加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虽然糖尿病肾病(DN)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但对已进入到持续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仍需积极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延长生命。ACEI、Ang Ⅱ受体-Ⅰ拮抗剂(AT_1RA)、中医中药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可喜成绩,本研究拟联合应用AT_1RA(氯沙坦)和中成药黄芪注射液治疗DN,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和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于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合并RA的绝经后女性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PTH组和ALN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变。结果在两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ALN组相比,PTH组治疗6个月腰椎骨密度的平均变化百分比显然更高;而股骨颈骨密度仅在PTH组显著增加。结论甲状旁腺激素(1-34)在短期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类风湿女性患者时,效果较阿仑膦酸钠更佳。  相似文献   

7.
对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进行治疗,并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 显效2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提示护理干预可减轻RA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舒适度,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7关节超声评分系统(US7)评估中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60例RA患者分为益肾清络活血方(YSQL)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灰阶超声(GS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检查及7关节超声评分(US7)。7个关节即腕关节,第2、3掌指关节(MCPⅡ/Ⅲ)及近端指间关节(PIPⅡ/Ⅲ),第2、5跖趾关节(MTPⅡ/Ⅴ)。评分项目包括GSUS滑膜炎、PDUS滑膜炎、GSUS肌腱/腱鞘炎、PDUS肌腱/腱鞘炎、骨侵蚀(ES)。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检测及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价。结果 YSQL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RA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US7系统中GSUS滑膜炎、PDUS滑膜炎、GSUS肌腱/腱鞘炎、PDUS肌腱/腱鞘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S7的指标与DAS28、C-RP、ESR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 US7可为临床评估中西医治疗RA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饰演着重要角色,其在免疫细胞分化、DNA甲基化等方面参与了RA的发生,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RA-FLS增殖/凋亡失衡及骨破坏形成等方面促进了RA的发展,因此通过调控LncRNA的表达影响RA的发生、发展将成为RA治疗的新途径。中医药治疗RA疗效确切,并且诸多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调节LncRNA的表达在RA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与RA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5完成的123例TKA,其中OA组78例,RA组45例。比较2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KSS评分(临床评分与功能评分),并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 1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12~60)个月。OA组出现5例(6.4%)并发症,RA组出现10例(22.2%)并发症;O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OA组KSS临床评分为(85±15)分,高于RA组的(65±22)分;OA组KSS功能评分为(85±15)分,高于RA组的(6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2个月O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5±10)分,RA组为(80±10)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A患者行TKA的临床疗效比RA患者更好,术后切口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更低,但是患者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骨髓水肿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病变关节中普遍存在。骨髓水肿与RA患者的滑膜炎、软骨破坏、关节骨质破坏存在相关性。及时发现并治疗骨髓水肿可减轻RA患者病情、延缓关节破坏。目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仍为诊断骨髓水肿的金标准,基于MRI检查的OMERACT-RAMRIS评分系统应用于RA患者的关节病变评估,骨髓水肿可视为RA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该文就RA中骨髓水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药物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SAA、CRP在RA药物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rhizoma drynariae,TFRD)对高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CD200、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8例高原RA继发OP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8例单纯高原RA患者做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骨碎补总黄酮胶囊(每粒含骨碎补总黄酮180mg,2粒/次,3/日,8周)治疗,组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同一天抽取静脉血,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3、CD200和IL-17表达变化,以探寻高原RA继发OP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碎补总黄酮组治疗前患者血清MMP-3、IL-17表达升高(P0.05),CD200表达降低(P0.05);经骨碎补总黄酮治疗后,骨碎补总黄酮组患者血清MMP-3、IL-17表达降低(P0.05),CD200表达升高(P0.05)。结论在高原RA继发OP患者发病中MMP-3、CD200及IL-17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抑制上述因子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肘关节置换术(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创伤后关节炎(post-traumatic arthritis,PTA)和原发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等疾病造成关节严重破坏引起的肘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有研究结果显示初次TEA术后3、6和9年的整体翻修率分别是10%、15%和19%,在OA患者的翻修率低于PTA和RA患者[2]。TEA术后10~15年翻修率为13%~41%,其中PTA患者为57%,RA患者为27%,OA患者为11%[1,3-6]。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是该病的主要表现。此外,缺氧诱导因子、糖酵解与RA的发病息息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HIF-1α与糖酵解在RA发病中的作用,阐释了HIF-1α能够通过调控糖酵解在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破坏等方面发挥作用,减轻RA症状。以期为RA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严重骨关节炎(OA)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引起的膝关节畸形患者在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术后风险做出评估。[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HSS评分,评价TKA对两种疾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指标结果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风险。[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及HS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相互对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OA组愈合不良发生率低于RA组(P<0.05),对比术后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资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D-dimer、FIB、ESR检查结果治疗半年后回访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RA组三项数据均明显高于OA组(P<0.05)。[结论]TKA治疗严重OA及RA引起的膝关节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RA患者的术后DTV风险高于OA患者。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RA患者的贫血患病率为30%~70%[1]。RA贫血的常见类型主要有慢性病贫血、缺铁性贫血、药物治疗相关性贫血等,而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RA合并AIHA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MRI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观察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行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R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X线片和注射钆对比剂MRI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观察X线片、MRI检查诊断早期RA的准确性,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X线片、MRI检查诊断早期RA的准确率分别为66%(29/44)和97%(2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及RF、ESR、CRP等指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诊断早期膝RA较X线片检查准确;全滑膜切除术是治疗膝RA较好的术式选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明显,RF、ESR和CRP等临床指标显著改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横断面对比10年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DEXA法测定2011年确诊的120例RA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股骨和腰椎部位BMD,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同时与2001年53例RA患者的BMD等资料进行横断面对比。结果①正常人、2001年RA及2011年RA患者3组间OP发生率有明显差别(15.0%、22.6%、34.2%;x2=17.218,P=0.002)。②2001年53例RA患者中,非OP患者的年龄(43.73±15.06 vs 59.25±14.75,t=3.154,P=0.003)、CRP(35.35±31.91 vs 58.74±31.81,t=2.235,P=0.030)明显低于OP组。③2011年120例RA患者中,非OP患者的年龄(48.94±11.98 vs 56.66±14.26,t=3.135,P=0.002)、HAQ(1.39±0.67 vs 1.66±0.73,t=2.067,P=0.041)明显低于OP组。④2001年发生OP与非OP的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无差别(P>0.05)。2011年发生OP的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为73.2%(30/41),明显高于非OP患者中的53.2%(42/79)(x2=4.501,P=0.034)。⑤与2001年RA相比,2011年RA患者的DAS28更低(6.77±1.38 vs 5.97±1.30,t=3.613,P<0.0001)、关节功能更好(1:18:22:12 vs 9:57:50:3,x2=20.690,P<0.0001),但关节X线分期更差(7:26:12:8 vs 13:27:53:23,x2=13.302,P=0.004)。⑥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发现:年龄(OR=1.093,P=0.010,95%CI:1.022~1.169)和CRP(OR=1.025,P=0.037,95%CI:1.002~1.48)为2001年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47,P=0.012,95%CI:1.010~1.085)和HAQ评分(OR=2.040,P=0.046,95%CI:1.013~4.111)为2011年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10年前后的横断面对比研究提示,RA患者OP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上升趋势;高龄和RA疾病活动性是两个不同年度的横断面资料中RA患者发生OP的相同的危险因素。RA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比例的增高,可能是其关节炎症表现好转,但关节X线分期更差及OP发生率更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