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和完善挂金灯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挂金灯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同时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挂金灯药材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5批挂金灯样品的水分测定结果为7.9%~10.1%,总灰分为8.8%~14.6%,酸不溶性灰分为0.3%~3.8%,浸出物测定结果为11.9%~17.4%。结论:本研究为挂金灯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汉桃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不同产地汉桃叶药材进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汉桃叶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汉桃叶药材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汉桃叶药材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范围分别为4.90%~6.15%,3.27%~4.95%,7.28%~8.5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为汉桃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藏药材松生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并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对松生等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的藏药材松生等显微特征一致,薄层色谱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水份为5.05%~7.55%,总灰分为1.05%~7.77%,酸不溶性灰分为0.08%~0.61%,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5.41%~17.21%。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控制传统藏药材松生等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提高金牛草药材质量标准,为评价和控制金牛草药材质量提供依据。修订金牛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金牛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粉背蕨素A和对照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备粉背蕨素A标准品,建立金牛草指标成分粉背蕨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样品测定结果:水分8.8%~10.9%,总灰分7.6%~11.4%,酸不溶性灰分2.5%~4.2%,醇溶性浸出物9.3%~10.2%,粉背蕨素A质量分数0.56%~0.71%。通过完善金牛草的药材质量标准,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其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和完善瑶药葫芦钻的质量标准。方法: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葫芦钻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检查。结果:确定了葫芦钻药材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的特征;水分拟订为不超过15.00%,总灰分限度≤15.0%;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6.0%。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制定和完善葫芦钻药材质量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三叶青药材质量标准,为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2009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等法定标准,对三叶青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制定合理的含量限度;修订了三叶青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以芦丁对照品和三叶青对照药材为对照,对三叶青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建立的三叶青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可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十批药材含水量为6.8%~11.7%,总灰分为4.2%~8.7%,酸不溶性灰分为0.16%~1.12%,醇溶性浸出物为14.7%~22.6%。结论:该研究拟定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壮药牛大力的质量标准。方法:对牛大力药材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牛大力根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以高丽槐素为对照的薄层鉴别分离度好、重现性佳;10批牛大力样品水分8.0%~13.0%,总灰分1.9%~4.4%,酸不溶性灰分0.1%~1.0%,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12.2%~32.9%,50%乙醇浸出物(热浸法)8.2%~19.4%;高丽槐素进样量在0.098~1.9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为1.59%(n=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合理可行,可为提高和完善牛大力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萝藦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研究萝藦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并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研究建立萝藦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检测药材中水分、灰分等含量,测定萝藦药材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建立了萝藦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确定了萝藦药材浸出物含量。结论:完善了萝藦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材石榴花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相关方法,测定石榴花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以石榴花药材中没食子酸和粉末相关特征性结构成分作为相关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和显微鉴别法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该10批次石榴花药材测定结果为水分在6.64%~9.36%之间,总灰分在6.34%~14.14%之间,浸出物在61%~65.07%之间。薄层色谱法结果表明其分离度较好,斑点较为清晰。显微鉴别中相关特征性结构成分,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结论: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维吾尔药材石榴花内在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药材马蹄蕨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马蹄蕨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等项目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马蹄蕨的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检查指标建议拟定为: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浸出物不得少于7.0%。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马蹄蕨药材质量标准,可用于马蹄蕨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