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79岁。患2型糖尿病5a,日常服用格列齐特80mg,2次/d,血糖控制在4.8~7.1mmol/L,尿糖呈阴性。2003-10在晨练过程中感两眼发黑,全身出汗,之后昏倒在地,急送我院。查血糖仅0.9mmol/L,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ml,继续静滴5%~10%葡萄糖维持,2h后复查血糖1.4mmol/L,仍昏迷不醒。查头颅CT示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予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2.
段丹丹  段宇龙 《临床医学》2011,31(10):F0003-F0003
患者,女性,59岁,体重58kg;父母均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2008年5月体格检查时显示血生化指标血脂偏高,表现在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偏高,分别是10.8mmol/L(正常3.5~6.5mmol/L)和2.6mmoL/L(正常0.28~1.80mmol/L)。肝功能检查显示正常,丙氨酸氨基转酶(ALT)37U/L(正常0—4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5U/L(正常0—40U/L),谷氨酰转肽酶(GGT)48U/L(正常0—52U/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49U/L(正常30—70U/L)。  相似文献   

3.
蔚珍 《山西临床医药》2009,(10):757-75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0月的380例患者,于入院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患者平均住院2周。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mmol/L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36±1.14)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36±2.10)mmol/L,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降至(1.68±0.58)mmol/L;TC由(6.48±2.05)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5.39±1.96)mmol/L,随访3个月进一步降至(4.27±1.48)mmol/L。出院时ALT〉120U/L者34例(8.95%)。出院后260例患者返院随访复查,随访1个月时ALT〉120U/L仅为3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3岁。因乏力、纳差、瘙痒,伴巩膜黄染3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5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TB70μmol/L,ALT156.8U/L,γ-GT 1 168U/L,ALP1 430U/L,予优思弗等药物治疗缓解后停药。之后病情常有反复,间断服用小剂量优思弗(0.25~0.5g/d)治疗。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头晕、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示:TB/CB60.8/34.7μmol/L,ALT/AST 87/140U/L,ALP/γ-GT340/357U/L,球蛋白54.7g/L;PT17.1s。  相似文献   

5.
例1:女,8岁。自幼间歇性巩膜、皮肤黄染。每次发作3~50d,多于发热时黄染加重,除黄疸外,无其他不适,大、小便颜色正常。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有生理性黄疸史,无肝炎接触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孕期健康。查体:生长发育正常,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①黄疸期:黄疸指数15~35U,血清总胆红素38.4μmol/L,未结合胆红素33.4μmol/L,结合胆红素5.0μmol/L,肝炎全项检查均阴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7岁。因反复仝身骨天节疼痛,尿频、进行性排尿刚难2年余,加重15d入院。实验室检查:血离子钙1.7mmol/L(正常参考值1.02~1.34mmol/L).瞵1.3mmol/L(正常参考值0.87~1.59mmol/L),碱性磷酸酶728.3U/L(正常参考值15.0~112.0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 例1:女,8岁。因多饮多尿消瘦0.5a,伴咳嗽、喘、吐1d入院,于当地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输液2d(药不详),病重来诊。平素健康,否认流腮病史,出生体重正常,母乳喂养,父母健康,表兄妹结婚,家族中无糖尿病患者,否认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等病。查体:T36.5℃、P120次/min、BP113/75mmHg、嗜睡、Ⅰ~Ⅱ度脱水貌、深大呼吸、唇深红色、双肺少许干呜痰呜,血糖17.6mmol/L、尿糖(+++)、尿酮体(+++)、血Pa—CO216.9mmol/L,血钠138mmol/L、血钾3.8mmol/L。B超:肝脾胰无异常。诊断: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支气管炎,入院后给胰岛素静滴一皮下注射治疗,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能量平衡,糖尿病饮食,抗感染等,酸中毒很快纠正。感染控制,血糖降至8~10mmol/L出院。出院后父母未控制饮食,间断胰岛素治疗,反复酮症酸中毒约2a死亡。  相似文献   

8.
2005—01/2007—12我院对38例妊娠期肝内淤积症(ICP)孕妇实施了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孕妇年龄22~37(26±4.2)岁,发病孕妇孕周27~39(35±2.O)周。诊断标准参照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即:(1)在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为主的症状;(2)肝功能异常,主要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I。T、AST约100U/L,超过200U/L以上者较少;(3)可以伴有轻度黄疸,血清胆红素约在18.8~85.5mmol/L;(4)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呕吐、食欲不佳、虚弱及其他疾病症状;(5)一旦分娩,瘙痒迅速消退、肝功能亦迅速恢复正常;(6)胆酸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对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后股动脉迟发血肿清创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67岁。主因阵发性胸痛2a加重10d入院。既往陈旧脑梗死病史1a,无明确高血压、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史。查体:BP170/80mmHg,双肺清,HR66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入院后查TG3.9mmol/L,总胆固醇6.6mmol/L,低密度脂蛋白4.5mmol/L,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6.0mmol/L。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2型糖尿病、混合性高脂血症、陈旧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男,91岁。因泌尿系感染来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查体:T37.8℃,化验检查,血常规:WBC15.2×109/L,Hb157g/L,N0.901,L0.099;尿液常规:WBC满视野/HP,RBC散布/HP;血生化检验:ALT59U/L,AST61U/L,BUN8.3mmol/L,Cr91.4μmol/L,Glu7.1mmol/L。尿液培养:用加样器套上无菌吸头,吸取10/μl尿液常规接种血平板、中国兰平板,放35℃培养。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 男,73岁。平时无腰痛病史。20d前在外院因肺部感染静点氧氟沙星4d后出现剧烈腰痛,无皮疹及呼吸困难,继而48h无尿,血Cr高达600μmol/L,考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此次因间断咳嗽、咳痰伴喘憋2a余、发热5d于2006-02-08入院。查血BUN7.68mmol/L,Cr83.4μmol/L。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予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静点8d,咳喘好转,复查肝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2006—03—03伏乐新皮试阴性后,给予伏乐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苏州中化药品工业公司,批号:10906003)3.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点,输完后10min患者出现剧烈腰痛,  相似文献   

12.
对垂体转移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7岁。因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腹痛、左眼视力减退10d入院。外院头部MRI检查提示鞍内占位,考虑垂体瘤。入院检查:Na^+131mmol/L,K^+2.9mmol/L,Hb9.8g/L,提示低钾、低钠,贫血。  相似文献   

13.
男.40岁。因乙肝标志阳性14a,双下肢无力1a,意识障碍12h入院。14a前体检发现乙肝标志阳性,肝功能正常,间断应用中西药抗病毒治疗7a。16个月前发现双下肢水肿、腹胀。化验尿蛋白阳性,肝功能:ALT39U/L.AST40U/L,TBiLl7μmol/L,ALB30g/L。在多家医院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13个月前B超发现肝硬化腹水。1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费力,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误诊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2岁。因上腹不适4a,加重伴恶心、呕吐15d于2004-02—13入院。患者于4a前出现上腹不适,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以奥美拉唑口服治疗10d后症状缓解;18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复查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法莫替丁和复方胃友后症状缓解;于15d前上腹不适较前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等,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62.1U/L,直接胆红素25.1μmol/L,总胆红素37.8μmol/L。肝胆B超:(1)胆囊炎;(2)胆总管中上段扩张;(3)肝回声欠均匀伴肝内胆管扩张。遂到解放军总医院进一步确诊,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5.
例1:男,3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a,伴呕吐、黑便就诊。既往院外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内科保守治疗无好转。平索患有乙肝病史10a余,转氨酶持续高于正常2倍。术前检查:肝功能:AST 78U/L,ALT 98U/L,总胆红索22.5μmol/L,直接胆红索17.5μmol/L;胃镜:胃、十二指肠球后溃疡(A1);钡餐:幽门不全梗阻。2005-01行胃大部切除术、Bancrof眶置术。术后第2天发现上消化道瘘,考虑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穿孔。  相似文献   

16.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可致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18岁。因间断手足抽搐3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于3年前出现手足搐搦,数分钟自行缓解,未予重视。1年前于睡眠中突发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白沫、面色苍白,持续5分钟缓觎,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钙1.2mmol/L,磷3.29mmol/L,肌酸激酶(CK)449U/L;头颅CT、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补钙治疗,数周后停用,3天前睡眠中再次抽搐,遂人院进一步诊治。既往无外伤及颈部手术、放射史。查体:体温36.5℃,脉搏110/min,呼吸20/min,血压110/70mmHg。意识清楚,舌体有咬伤痕迹。甲状腺不大,心肺、腹部检查均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V级,面神经叩击征(Chvostek征)、束臂加压征(Trousseau征)(+)。血钙1.0mmol/L,游离钙0.85mmol/L,磷3.0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1ng/L(正常参考值0—53ng/L),CK3192U/L,CK同工酶(CK—MB)49U/L,肌钙蛋白T〈0.01μg/L,碱性磷酸酶72U/L,血pH7.41,尿pH6.0,24小时尿钙2.4mmol,磷7.8mmol。双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略大,甲状旁腺彩超及CT未见异常,头颅、胸椎、髂骨X线平片未见异常。确诊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并CK增高。给予元素钙1200mg/d、阿法骨化醇1.5μg/d及能量合剂治疗后,抽搐未再发作,肌肉疼痛消失,血钙升至1.7mmol/L,血磷2.5mmol/L。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口服抗真菌药里素劳10d,出现乏力、恶心、厌油、食欲减退1周。于2005年4月3日入院,查体:BP110/70mm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化验肝功能ALT1980U/L,AST986U/L。总胆红素341μmmol/L,直接胆红素21μmmol/L。尿胆红素、尿胆元均为阳性,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排除病毒性肝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因“右上腹疼痛10余天伴呕吐1次”于2004—06—24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肝功能:TB19.3μmol/L,DB7.4μmol/L,IB11.9μmol/L(均偏高),GPT190U,总胆固醇5.24mmol/L,余无异常,肝胆B超示:脂肪肝,肝囊肿,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女,48岁。以腹胀痛2个月主诉人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腹胀痛。既往无特殊。查:BP120/70mmHg,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围74cm。B超示:大量腹水,脾门静脉内径0.4C1TI,肝功能示:ALT24U/L,AST30U/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和肝功能变化。方法对68例脂肪肝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APOB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谷氨酰转移酶(7-GT)和胆碱脂酶(CHE)分别为(4.624±0.97)mmol/L、(2.89±1.52)mmol/L、(1.03±0.19)g/L、(46.3±15.6)U/L、(60.5±18.1)U/L、(85.5±28.2)U/L、(12.64±2.2)KU/L,明显比对照组(4.26±0.76)mmol/I。、(1.27±0.59)mmol/L、(0.96±0.16)g/L、(16.3±7.4)U/L、(20.3±8.6)U/L、(22.8±10.7)U/L、(8.9±1.3)KU/L高(P〈0.05~P〈0.001),而HDL-C(1.26±0.22mmol/L)却较对照组(1.35±0.26mmol/L)低(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血脂代谢紊乱,TC、TG、APOBm升高而HDL-C降低,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应加强对脂肪肝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监测,采取积极的饮食、运动疗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