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颈型颈椎病的传统治疗有针灸、按摩、理疗、牵引与药物。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采用青鹏膏穴位按摩配合三氧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三氧穴位注射取大椎、两侧风池、C4、C5夹脊穴一对,肩痛者加肩井穴,背痛加大杼、风门、肺腧穴。针下出现酸、麻、胀感后,每穴注射30μg/ml三氧3~5m1.,每日1次,7d为1疗程。治疗后第二日开始青鹏膏穴位按摩,患者俯卧位,颈肩背部涂上青鹏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医者用手推颈、肩、背部10余遍,以局部皮肤发热潮红为度。手掌跟按揉颈、肩、背部,再用拇指弹拨颈、肩、背部结节和压痛点,并按压大椎、大杼、天柱、肩外腧、肩中腧、天宗等穴,每穴按揉1~2s。每日2次,7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2.
颈肩背部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病 ,属中医痹证范畴 ,根据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部位和部位的大小选择针刀疗法和火针疗法 ,互相弥补不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颈肩背部肌筋膜炎共 86例 ,其中男性 54例 ,女性32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18岁 ,平均年龄 42岁 ;病程 1a~ 8a。患者大多数由外感风寒、外伤等引起 ,颈肩背部酸胀疼痛 ,活动受限 ,肩背发沉 ,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局部肌肉紧张可有压痛 ,严重者可触及结节与条索。1 2 治疗方法1 2 1 针刀松解术 首先在颈肩背部酸胀疼痛处寻找压痛点 ,如有明显压痛点 ,痛有定处且…  相似文献   

3.
压痛点封闭治疗颈肩腰腿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忠庆 《右江医学》2001,29(3):240-240
目的 :探讨用压痛点封闭治疗颈肩腰腿痛症的效果。方法 :用强的松龙加 1%的利多卡因溶液做压痛点封闭注射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病症共 82 2例。结果 :优 60 3例占 73 .4% ,良 13 1例占 15 .9%。结论 :压痛点封闭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症疗效好 ,简易、安全、经济 ,适合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 2 0 0 0 - 2 0 0 2年期间 ,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9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 ,3例为男性 ,6例为女性 ,年龄 4 0~ 6 2岁 ,病程 2~ 6个月。患者主诉有不同程度的背部疼痛 ,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有麻木感。肩胛骨有压痛。 X光片示 :颈 2 至颈 6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而且生理曲度变直 ,在颈 2 至颈6棘旁及其神经分部区有压痛 ,颈部肌肉紧张。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门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经药物治疗 ,化验室检查、血常规已转阴性 ,但患者上述症状仍然…  相似文献   

5.
肩胛提肌损伤是颈肩背部疼痛常见的病症之一。多因突然动作造成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不适、酸胀、疼痛,影响肩胛骨的活动。本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肩周炎等。我院从1994年起共诊治肩胛提肌损伤的  相似文献   

6.
肩胛提肌损伤是劲肩背部疼痛常见的病症之一,多因突然动作造成损伤,临床主要表现有酸痛及影响肩胛骨活动。本病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肩周炎[1]。作者1996年以来,采用阻滞加针刀治疗本病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6岁~60岁。一侧损伤者39例,双侧损伤9例,止点损伤32例,起止点同时损伤16例。病史最短1周,最长3年。2 临床特点 突然动作造成损伤30例,慢性损伤18例,症状有肩背不适、酸胀、疼痛;体征有肩胛骨内上角触之有压痛,有条索状者21例,C1~C4横突压痛者23例,上肢活动受限6例。3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肩背部结节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导致的上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导致的上肢麻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取穴大杼、肩井、背俞穴、曲垣、肩中俞、颈夹脊、肩髃、肩贞、肩髃、曲池、外关、液门等穴。治疗组采用以取肩背部的结节点为主穴,配合颈夹脊、大杼、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液门等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95%,对照组有效率为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节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上肢麻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何庆生 《西部医学》2014,45(3):46,51
<正>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导致颈脊神经、颈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近年因长期生活、工作姿势不当所致的颈椎综合征尤为多见,其主要表现为颈背部酸胀、僵硬,肩及肩胛骨内侧缘部疼痛等。我科运用推拿手法配合康复锻炼治疗颈椎综合征8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用我科自2010年4月至2013  相似文献   

9.
因长期坐位工作引起颈背部疼痛不适的患者,本研究以银质针进行治疗并观察其远期效果。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应用银质针治疗,如腰骶部压痛可使颈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则颈背部疼痛为传导部位,银质针治疗便在腰骶部进行。局麻后银质针刺达骨面并提插,针间垫布,针尾艾球加热,见图1。每次进针17~25枚,间隔5d治疗1次,4次治疗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表现出发病时肩背部剧痛,且疼痛常放射至上臂或前臂。而在患者背部肩胛处常可找到明显的局部压痛点,压迫此点,疼痛加重且向上肢放射。若将患者上肢外展和旋前,则上肢的放射痛加重,将其称为患肢外展旋前试验。针对该点行局部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疼痛即刻消失或明显缓解。以临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我们对腋神经进行了解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经皮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小关节源性颈肩痛。方法 对82例诊断明确的小关节源性颈肩痛患者,采用经皮射频热凝技术进行治疗,按Barmsley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优46例,良28例,可8例。优良率90.24%。结论 经皮射频热凝技术是治疗小关节源性颈肩痛确切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远红外热成像检查对动力性颈椎管狭窄项、肩、背软组织疼痛征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对66例临床诊断为动力性颈椎管狭窄项、肩、背软组织疼痛征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红外热成像的检查,运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703,P〈0.001),治疗前后颈肩部两侧温度的比较值有统计学意义(t=4.736,v=65,P〈0.001)。结论远红外热成像检查可较好地反映颈、项、肩、背软组织疼痛血供状态与症状改善的变化,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痛感缓解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牵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治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评估颈肩疼痛程度、强度、分级指数,监测用药前后hs-CRP、IL-8、P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hs-CRP、IL-8、P物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推拿结合颈椎牵引利于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痛感,减轻颈椎功能障碍,其机制与调控血清hs-CRP、IL-8、P物质水平以抑制炎性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铍针松解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520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致颈肩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520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12个月随访,治愈282例,显效145例,好转73例,无效20例。结论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45例对照组行单纯减压植骨融入术,45例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征、JOA评分、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4.52±1.21)min、术中出血量(40.64±2.31)mL及JOA评分(13.30±2.53)分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颈源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同时口服天麻钩藤颗粒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1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2组口服天麻钩藤颗粒,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周期为8周。在第4、8周分别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颈部NDI评分、颈部NRS疼痛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4周三组颈部NRS疼痛评分和NDI评分均降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试验组和对照2组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5。在治疗后4周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治疗后第8周试验组和对照1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2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以改善颈源性高血压患者的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症状,降压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以物理疗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症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颈肩肢痛VAS评分、颈肩肢痛频度、颈肩肢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述主症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72.10±35.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6.12±2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遵循循证医学思想,详细询问颈椎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性状,参考其检验及影像所见,讨论该病症的疼痛性质.方法观察、治疗,统计颈椎综合征患者1000例。结果颈椎综合征患者的颈肩疼痛为酸胀痛:部位相对稳定:范围界限模糊;将疼痛,发麻部位与其X线颈片的变异颈椎节段对照,符合神经根分布规律的比率低。结论颈椎综合征的疼痛性质属于躯体深部组织痛。  相似文献   

19.
颈前路术后颈肩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了颈前路植骨融合术后颈肩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方法:对28例因颈间盘突出症及颈椎间患者行“颈前路间盘和/或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后颈肩痛患者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行X-ray,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证实有植骨块移位,植骨块假关节形成,伴发肩周炎及单纯颈找外固定过紧所致,骨块移位及假关节形成 者二次手术复位或切除假关节,追加植骨,钢板内固定,肩周炎及卡压所致者对症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结论:颈前路间盘和/或椎体镒全切除取髂骨骨植骨融合术时应注意骨块大小,外固定松紧程度及合并症的早期诊断,为预防颈前路术后颈肩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蒋侠  李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1000-1002
目的:观察体位干预配合呼吸训练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颈肩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LC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术后均常规吸氧3 h,氧流量3 L/min.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位,出现颈肩疼痛时协助其早期下床活动锻炼;观察组术后回病室6 h内采用低半卧位,患者出现颈肩疼痛时指导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