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美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31-132
目的探讨分析氯沙坦和替米沙坦在治疗高血压时的有效程度和安全系数。方法选取4篇关于研究氯沙坦和替米沙坦在治疗高血压时的有效程度和安全系数的文章,然后对其中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然后进行了合并效应的量估计。结果随机性的选取4组文章的数据进行对照试验,一共441例患者进入研究,符合选取标准采取Meta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在降压的有效性程度上相对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其中比值比为1.54,95%的置信区间是(1.10,2.15),P<0.05。但是在安全的差别程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别。其中比值比为1.02,95%的置信区间(0.68,1.51),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替米沙坦在降压有效程度上要优于氯沙坦,但是在安全程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李延鸿  朱怀军 《今日药学》2009,19(5):34-36,33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Meta分析12篇关于替米沙坦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文献,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有效性的同质性检验:X2=5.74,df=12,P=0.929;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X2=5.97,df=8, P=0.651.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1.0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00 ~ 1.14.安全性OR合并=0.8,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6-1.06.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以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高血压为主题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在严格的文献质量评价基础上,应用Meta分析对纳入的文献:研究氨氯地平分别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6 192例研究对象,其中复方阿米洛利组8 098例,替米沙坦组8 094例。有效性的同质检验:χ2=14.50,df=12,P=0.27;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χ2=5.86,df=7,P=0.56。两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0.93,95%可信区间为0.81~1.06。安全性OR合并=1.23,95%可信区间为1.04~1.4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无统计学差异,但安全性方面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优于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  相似文献   

4.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时17篇文献中18项研究替米沙坦与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米沙坦与对照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同质性较好(X2=13.36,P=0.71及X2=14.39,P=0.42),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效应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P<0.05及Z=3.83,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总体上优于对照组,且其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马卓  ;司霞  ;陈月  ;冯婉玉 《中国药房》2014,(32):3046-3048
目的:系统评价替米沙坦对比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替米沙坦与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1 9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米沙坦降低患者收缩压[MD=-3.37,95%CI(-4.99,-1.75),P<0.000]、舒张压[MD=-2.76,95%CI(-4.04,-1.49),P<0.000]及降压有效率[RR=1.14,95%CI(1.05,1.24),P=0.002]均显著优于氯沙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74,1.12),P=0.38]。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氯沙坦,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6.
林东海  史长城 《中国药房》2012,(28):2647-2649
目的:系统评价奥美沙坦与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纳入奥美沙坦与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对同质性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纳入6项RCT,合计548例患者,其中高质量研究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美沙坦与氯沙坦比较,降压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92,2.14),P>0.05],安全性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0.52,95%CI(0.25,1.10),P>0.05]。结论: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氯沙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10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水平>130/80mmHg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且尿蛋白/肌酐比值≥700 mg·g-1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用替米沙坦或氯沙坦治疗6个月,测量治疗前后的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血压。比较6个月时2组间尿蛋白/肌酐比值。结果:2组的尿蛋白/肌酐比值较治疗前均降低,替米沙坦组蛋白尿减少29.5%,氯沙坦组减少2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替米沙坦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优于氯沙坦。  相似文献   

8.
毛红艳 《海峡药学》2012,24(1):131-132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沙坦)和观察组(替米沙坦),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36% VS 72.34%,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且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林桂荣 《海峡药学》2011,23(6):125-12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疗程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SBP和DB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差值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12篇关于氯沙坦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文献,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有效性的同质性检验χ^2=8.30,df=11,P=0.686;安全性χ^2=9.62,df=11,P=0.565。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1.38。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00—1.9;安全性OR合并=0.4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32~0.68。结论: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氯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9篇文献中两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①同质性检验:有效性,χ^2=10.186,自由度18;安全性,χ^2=12.207,自由度18,两者P均〉0.05。②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1.180,0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921~1.511。0R合并的检验:χ^2=1.706,P〉0.05;安全性,OR合并=0.250,0R合并95%的可信区间为0.186~0.337,OR合并的检验:χ^2=83.85,P〈0.01。结论:氯沙坦、依那普利降血压疗效相似,氯沙坦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2.
胡燕  徐传新 《中国药房》2008,19(2):128-131
目的:了解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6篇文献研究中缬沙坦与其它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同质性检验的有效性:χ2=9.6268,df=15;安全性:χ2=11.8158,df=15,二者P>0.0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0.989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7836~1.2484,OR合并的检验:χ2=0.0854,P>0.05;安全性:OR合并=0.565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4188~0.7641,OR合并的检验:χ2=13.7909,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率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降低,安全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杜亚明  胡燕 《中国药房》2010,(32):3053-3056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有关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入选21项研究可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1)同质性检验:有效性,χ2=26.00,自由度(df)=20;安全性,χ2=17.02,df=19,二者P值均>0.05。(2)合并效应量估计:有效性的OR合并=1.94(95%可信区间为1.53~2.4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5.58,P<0.00001;安全性的OR合并=0.32(95%可信区间为0.24~0.4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7.62,P<0.00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依那普利,而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上低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4.
李娜  徐振华 《中国药房》2013,(44):4175-4177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早期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片80mg/次,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小檗碱0.4g/次,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BG、HbA1c、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压、排便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显著高于对照组(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疗效优于单用替米沙坦,但临床使用时要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氨氯地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77.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1例(2.5%)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7例(17.5%)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闫薇薇  徐国良  徐卉  秦玲 《中国药房》2013,(44):4151-4154
目的:系统评价佐匹克隆对比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Ovid.medline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佐匹克隆对比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6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7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艾司唑仑[OR=2.31,95%CI(1.41,3.8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艾司唑仑[OR=0.32,95%CI(0.21,0.49),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艾司唑仑。由于纳入研究较少,该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张海波  王文波 《中国药房》2010,(48):4576-4578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厄贝沙坦与其它降压药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在严格的文献质量评价基础上,应用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研究厄贝沙坦与其它降压药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率、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528例患者。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略优于其它降压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1.22,95%可信区间(0.95,1.58),Z=1.56,P=0.12];厄贝沙坦安全性优于其它降压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61,95%可信区间(0.44,0.85),χ2=2.89,P=0.004]。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在疗效上与其它降压药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安全性方面优于其它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