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造成的盆腔疼痛病因及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探索。主要从针灸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镇痛功能、改善内分泌功能、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血液流变性4个方面对本病镇痛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生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规范临床指导,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育功能的妇科疾病,目前以激素和手术治疗为主,但常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复方莪术散(CNR)由三棱、莪术、黄芪、延胡索、淫羊藿5味中药组成,有温阳助气,活血化瘀的功用,在CNR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发现,CNR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降低并发症,而且对于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风险,提高患者妊娠率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同时有着较好的药理学优势。此外,通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CNR主要通过调控增殖、转移、凋亡以及免疫微环境等相关分子机制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现将CNR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CNR的作用机理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收集并综述近十年关于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英文文献。结果虽然目前西药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较好,而在GnRH-a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则效果更佳。结论中医中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优势已初见端倪,既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亦无低雌激素样反应,同时还可以改善GnRH-a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纪芬  万庆芝  张晓甦 《吉林中医药》2013,(10):1010-1011,1033
新生血管生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血管生成学说已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理论,体内某些血管生成因子活性增加及血管形成抑制因子活性降低,都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管过度生成,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可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提高抑制因子内抑素(ENS)的表达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金季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本病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30%~50%[1].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对于早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至今没有统一的疗法,多采用期待疗法;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联合应用的方法.这种以期待疗法或手术治疗为主的方案不能很好的为患者所接受.金季玲教授于1979年师从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结合自己从医近40载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收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常见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认识不断深入,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法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西医组采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中西医联合组采用补肾祛瘀法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治疗效果;观察比较妊娠率、活产率、复发率;干预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中西医联合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联合组妊娠率、活产率高于西医组,复发率低于西医组(P0.05);干预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相近,出院时中西医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瘀法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活产率,有效改善子宫内膜情况,预防疾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外治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 ,可归属于中医“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疒徵 瘕”等疾病范畴。近年来 ,随着辅助诊断检查技术的提高 ,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现代医学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停药或术后均有较高的复发率。对此 ,许多学者从中医药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中药内服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胃肠道反应 ,中医外治逐渐得到重视 ,不少医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消癥汤加减治疗。结果: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结论:补肾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峰 《西部中医药》2007,20(9):35-3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从子宫内膜异位症产生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受孕率,但尚缺乏对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本病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在缓解疼痛、延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辨治体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辨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法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痛经症状的30例患者均采用口服内异症基本方。结果:临床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痛经疼痛程度评分的影响:治疗前平均评分(7.23±1.52)分,治疗后(2.28±2.49)分;结论: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病,针对临床多见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中药异位1号活血化瘀,消瘢散结,调经止痛治疗,治疗30例,总有效率93.33%。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其核心病机是冲气上逆、瘀血阻络.经期一般冲气较盛,患者或因体质、或外感、或内伤七情,使脏腑功能失衡而致冲气上逆、瘀血内生、阻滞络脉、日积成癥,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手术自体移植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并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的治疗作用。结果:内异康复栓治疗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内异康复栓可能通过改善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性状,减轻瘀血内阻的病理改变,以达到治疗作用;栓剂直肠给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多发病、疑难病。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轻中度内异症、重度内异症的术前准备、术后的巩固治疗。目前临床上无论是蒙药疗法、中药疗法、西药疗法、还是手术疗法都体现着各自的优越性。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诊断的20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内异1号方内服并5号方灌肠治疗,对照组100例给予内异1号方内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3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30例,有效34例,无效13例。治疗组疗效较优(P<0·01),且在控制症状、缩小盆腔包块方面疗效明显。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予中药内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美琼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70-70,72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增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现中药活血化瘀配合西医孕激素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用补肾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并与术后采用孕三烯酮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相比妊娠率无明显差异,但妊娠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导致不孕的相关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一直是妇科热点问题。在EMT致不孕的治疗中,中医药充分发挥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将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和西医病因病理相结合,通过采用内治法、外治法和中医药联合西医等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疗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