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炎性介质在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成  汪承炜 《武警医学》2007,18(8):600-60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IL-6、TNF-α、CRP水平和白细胞表面CD11b/CD18双阳性百分率表达.方法 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TNF-α、CRP、CD11b/CD18水平.结果 IL-6、TNF-α、CRP、CD11b/CD18双阳性百分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Ⅱ型病变高于Ⅰ、Ⅲ型病变.结论 炎性介质IL-6、TNF-α、CRP、CD11b/CD18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HD患者和CAG结果正常者的血浆CRP浓度,分析CRP与冠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1)CRP 浓度在单支冠脉病变组、双支冠脉病变组及3支冠脉病变组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CRP浓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r=0.55,P<0.05);(3)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CRP浓度可作为临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1、2,3、9)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80例在我院行2次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粥样斑块有无进展(第2次冠脉造影任何节段冠脉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较第一次冠脉造影减少0.4 mm者为冠脉粥样斑块有进展),将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n=31)和非斑块进展组(n=49).详细记录每例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冠心病易患因素等,以及检测每例患者的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应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两组患者MMP-1、MMP-2、MMP-3和MMP-9基因启动子部位的序列,分析两组多态频率.结果 斑块进展组中,女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上述基因的多态比率明显高于非斑块进展组(分别为41.9%比18.4%,P<0.05和77.4%比46.3%,P<0.01);斑块进展组hs-CRP的浓度也明显高于非斑块进展组[(0.26±0.44)mg/L比(0.02±0.14)mg/L,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浓度hs-CRP和ACS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63,95%CI为1.45~110.29,P<0.05和OR为2.99,95%CI为1.04~8.63,P<0.05).斑块进展组中MMP-3(-1612 6A/6A)基因型和MMP3(-1612 6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非斑块进展组(87.1%比53.1%.P<0.01和93.5%比75.5%,P<0.01).MMP-1(-1607 GC)、MMP-2(-955A/C)和MMP-9(-1562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斑块进展组与非斑块进展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女性、高浓度hs-CRP和ACS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明显相关,高浓度hs-CRP和ACS足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MMP-3启动子区域5A/6A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前区不适患者冠状动脉能谱CT扫描的冠脉斑块性质及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心前区不适患者134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4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分别接受能谱CT扫描及血清MMP-9水平检测。结果 1)本组134例心前区不适患者,混合斑块59例,钙化斑块21例,脂质斑块29例,纤维斑块25例;2)研究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心前区不适不同斑块性质患者血清MMP-9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混合斑块及纤维斑块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钙化斑块患者,脂质斑块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纤维斑块及混合斑块患者;4)不同斑块性质心前区不适患者HAP、FAT、EAN、SAC斜率、CT值间存在显著差异;5)经Pearson检验可知,血清MMP-9水平与FAT(r=0.798)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T值(r=-0.806)、SAC斜率(r=-0.703)、EAN(r=-0.732)及HAP(r=-0.781)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冠状动脉能谱CT扫描可有效分析心前区不适患者冠脉斑块性质,且患者血清MMP-9水平异常增高,两者存在密切相关性,联合能谱CT及血清MMP-9检测可准确评估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斑块指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斑块形态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31例,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32例和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19例;另设冠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动脉,观察IMT及有无软、硬斑。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CCA-IMT厚度、软斑PI、硬斑PI、总斑PI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PI、总斑PI明显高于Ⅰ型、Ⅲ型病变组(P〈0.01);而Ⅱ型病变组CCA-IMT、硬斑PI与Ⅰ、Ⅲ型病变组相比无差异(P〉0.05);Ⅰ型病变组与Ⅲ型病变组相比各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与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0L、MMPs和a—GMP-14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31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oronary artery score,CAS),分为轻度36例,中度53例,重度42例,选择对照组60例。采用酶联法测定各组CD40L、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PA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a-血小板颗粒膜蛋白(a-GMP-140)。结果ACS患者各组CD40L、MMP~s、a—GMP-140和PAR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各组CD40L、MMP—S、a—GMP-140和PAR等指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CIMOL、MMP—S、a-GMP-140等分子在促进冠状动脉炎性损害,斑块基质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中形成链式反应,该反应水平的增高在ACS的致病作用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及α 颗粒膜蛋白 (GMF 14 0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7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硬化病变形态分为S组 (光滑斑块组 )和C组 (复杂病变斑块组 )。C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Ⅰ组 (单支病变组 ) ;Ⅱ组 (双支病变组 )和Ⅲ组 (3支病变组 )。根据狭窄段数将C组患者分为x组 (≤ 3段组 ) ;y组 (≥ 4段组 )。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 14 0水平。结果 ①C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S组。②Ⅲ组血浆vWF、GMF 14 0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 ,Ⅱ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Ⅰ组。③y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x组。结论 ①冠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属于高危不稳定性病变。②血浆vWF、GMP 14 0水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范围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就诊的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7例)和3支病变组(2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得出内膜中层厚度、Crouse斑块积分,检测斑块稳定性指标,包括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K)、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ⅠCT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对比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按照内膜中层厚度值将所有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26例)、内膜增厚组(50例)以及斑块形成组(20例),对比不同内膜中层厚度组患者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与血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支病变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Crouse积分、CatK、ⅠCTP、MMP-1、MMP-9水平均比双支病变组高,而双支病变组上述指标均比单支病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块形成组患者CatK、...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体格情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Mallampati分级的关系,为OSAHS患者临床麻醉气道困难预测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经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重度OSAHS的男性成年患者,ASAⅡ~Ⅲ级,根据术前Mallampati分级分成4组(Ⅱ组即MallampatiⅡ级组,Ⅱ组即Mal—lampatiⅡ级组,Ⅲ组即MallampatiⅢ级组,Ⅳ组即MallampatiⅣ级组)。记录年龄、身高、体重(bodyweight,BW)、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thepreoperative 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T-PREOP)、术前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b)、AHI指数,并分析各指标与Mallampati分级的关系以及各指标与AHI指数的关系。结果Ⅰ组分别与Ⅱ、Ⅲ、Ⅳ组,以及Ⅱ与Ⅳ组组间进行比较:BW、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分别与Ⅲ、Ⅳ组,以及Ⅲ与Ⅳ组组间进行比较:LSAT-PREOP、AH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BW、BMI、LSAT-PREOP、Hb、AHI指数与Mallampati分级有相关性(t=0.371、0.346、-0.472、0.470、0.719)。患者BW、BMI、LSAT-PREOP与AHI指数具有相关性(r=0.411、0.423、-0.551)。结论OSAHS患者的BW、BMI、LSAT—PREOP、AHI指数与术前Mallampati分级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困难气道情况提供参考。Mallampati分级、BW、BMI、LSAT—PREOP对于预测OSAHS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0例,非冠心病组1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9例,多支病变组24例。常规检测血尿酸水平,分析各组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39.45±88.04)μmmol/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3.92±74.51)μmmol/L(P〈0.01),单支病变组(332.0±80.30)μmmol/L,双支病变组(337.81±95.72)μmmol/L,多支病变组(352.23±80.04)μmmol/L,血尿酸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高原慢性习服群体公路护路职工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达到血液学诊断标准的患病率,揭示其性激素、免疫、血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及其生理与病理的关联。方法:随机抽取海拔(2 800~2 900)m、(3 600~3 740)m、(4 250~4 300)m护路职工189名,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M、IgA含量,Epics XL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d iff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1项血细胞,ACS180化学发光仪测定性激素FSH、LH、E2、P、PRL、T。结果:方差统计三个海拔梯度人群Hb≥210g/L者检出率分别为4.50%、17.20%和44.12%;同时与未患病组对照,偏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密切关联着特征性的LH降低、E2升高、PLT减少、Hct增高;还伴有一定相关的FSH、CD3、CD4、IgM、WBC、RBC升高和CD4/CD8比值减小。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中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护路人群有较高Hb≥210g/L的检出率;Hb过度增生与这几方面存在着生理与病理的互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巴氯芬对镜像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24)、模型对照组(H组,n=8)、正常组(W组,n=8)。将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左侧胫骨髓腔制备大鼠癌痛模型,然后将模型组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n=8):Ⅰ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Ⅱ组、Ⅲ组分别鞘内注射巴氯芬0.1μg及0.3μg。术后9d鞘内给药,注射容积10μl。给药前0.5h(T1)、给药后的0.5、1、2、4、8、24h测定大鼠双足机械缩爪阈值(MWT)、评价运动功能。结果Ⅱ组、Ⅲ组在鞘内给药后0.5h开始痛阈值明显增加,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Ⅲ组大鼠运动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结论鞘内注射巴氯芬可以明显降低由骨癌痛模型引发镜像痛的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农牧区成年人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利用日立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PG水平,与内镜活检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相结合,对比分析青海高原农牧区733名接受胃镜检查的成年人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ll值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胃黏膜基本正常(NOR)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ll值的中位数分别为87.7ng/mL、14.8ng/mL和6.0ng/mL。PGI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IM/Dys)和胃癌(GC)组明显低于NOR组(P均〈0.01),而。崛和IM/Dys组之间无差别两者,PU组明显高于其它胃黏膜病变组而又低于NOR组;PGⅡ在CSG、CAG、IM/Dys和GC组明显低于NOR组(P〈0.05或0.01),CSG、CAG和IM/Dys组明显低于PU组(P〈0.05或0.01),而3组之间无差别两者,CAG组又明显低于GC组(P〈0.01),NOR和PU组之间、PU与GC组之间无差别两者;PGⅠ/PGⅡ值在CAG、IM/Dys和GC组明显低于NOR、CSG和PU组(P均〈O.01),IM/Dys和GC组又明显低于CAG组(P均〈0.01);NOR、CSG和PU组之间及CSG与CAG组之间无差别两者。结论:高原农牧区成年人血清PG水平与有无胃黏膜病变及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随着胃黏膜病变的逐级加重,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逐渐降低,而PGⅡ虽有降低现象,但无规律可循。利用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筛查高原地区胃癌前病变和胃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40-slice computed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ticocclusive disease,AS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下肢ASO的27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据在Lenonado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7例432支血管中均存在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0级55支,Ⅰ级103支,Ⅱ级104支,Ⅲ级96支,Ⅳ级74支,下肢Ⅲ级以上狭窄最多发生在胫前动脉。9例患者术中所见与CTA一致。结论 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ASO的下肢动脉病变,了解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病变的术前明确诊断和筛选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脑室相关病变低剂量CT复查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因脑室相关病变需行头部CT复查的成人患者68例,于常规剂量(Ⅰ组)CT扫描后,对含病变且无部分容积效应影响的层面行75%(Ⅱ组)和50%(Ⅲ组)常规剂量CT扫描。评价不同剂量组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图像质量比较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Ⅰ组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Z=-1.604,P=0.109);Ⅰ组与Ⅲ组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Z=-5.684,P=0.000)。诊断效能比较经McNemar检验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1)。结论:对于成人脑室相关病变CT复查病例,50%常规剂量CT扫描对临床诊断效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严重性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58例,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将其分为冠脉狭窄组60例和冠脉无狭窄组(对照组)98例,再将冠脉狭窄组按狭窄累及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15例和多支(3支以上)病变组1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采用Gensini评分来评价受试者冠脉狭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脉狭窄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吼水平显著降低(t=1.947、6.415,P均〈O.05),冠脉狭窄单支病变组fT4水平显著升高(t=5.026,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3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几每降低0.234pmol/L,Gensini评分升高1分。结论fr,水平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r。每降低0.234pmol/L,Gensini评分升高1分,可以作为冠心病风险增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