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脾腔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脾腔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此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56例的疗效。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36%,术后近期无出血。远期再出血率4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0%。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1%,939%,825%,667%。结论 脾腔分流加断流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又降低了门静脉压力,特别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有较好疗效,并能保持一定量的门静脉向肝血流,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对各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及结论 门体分流术控制出血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满意;且可缓解胃粘膜病变。其主要问题是门静脉向肝血流减少,甚至形成离肝血流。术后严重影响肝脏功能及脑病的发生,还有分流口血栓形成引起再出血的可能。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由于存在“胰腺虹吸”现象,门静脉血流逐渐减少,可失去选择性分流意义。断流术阻断了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可防治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又能保持门静脉的向肝血流。但术后再出血率较高,且无助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术式既能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向肝血供,又能疏通门静脉系统的高血流状态,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肝移植为彻底治愈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观察对比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单纯门奇断流术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984~2004年入院的门静脉高压症3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断流联合术(250例)和门奇断流术(110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彩色多普勒(DCFI)检查、术中动态观察自由门静脉压(FPP)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术后出血:分断流联合术组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出血率为8.0%,断流术组近期再出血率为5.5%,远期再出血率为17.6%(P〈0.05),(2)肝性脑病发生率:分断流组为5.6%,断流组为4.4%(P〉0.05)。(3)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断流术后的FPP降低较断流术后明显(P〈0.05);分断流术后门静脉直径(DPV)缩小较断流术后明显(P〈0.05);分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与断流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断流联合术降低FPP,较断流术明显,可较为有效的缓解了门静脉学高动力血流状态,且其临床疗效优于断流术。  相似文献   

4.
限制性分流与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限制性分流与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3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加肠腔静脉限制性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水平下降8cm H2O,且皆保持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术后随访6~24个月,39例患者有18例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在围手术期有短暂的肝性脑病发作,38例患者腹水消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好转率82.1%,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断流限制性分流联合应用,既能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肝脏血供,又能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出血停止后近期内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2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止血后,1~2周内行手术治疗(断流术或分断联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断联合术组及断流术组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平均降低(9.3±2.25)cmH2O和(3.65±1.52)cmH2O。手术死亡率为5.8%(3/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23/52)。断流术组术后近期再出血2例,远期再出血5例(20.0%);分断联合术组术后近期未再出血,远期再出血1例(5.6%)。术后远期3例(7.0%)发生肝性脑病,其中联合术组2例,断流术组1例。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出血停止后1~2周内行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功能较好、门静脉压力过高的青壮年患者以分断联合术为宜,而术前肝功能较差(Child C 级)者则应首选断流术。  相似文献   

6.
分流加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分流和断流联合术(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5年入院的40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施行分断流联合术(300例)和断流术(10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测量。结果本组分断流联合术再出血率为5.9%,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1%,术后1、3、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91.9%、84.9%、69.2%和45.1%。断流术后近期出血率为5.5%,远期再出血率为21.6%,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5%。分断流联合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为(30.5±2.6)cm H2O,门静脉血流量为908 ml/min,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较断流术组显著降低和减少(P<0.05),但联合术与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术后门静脉头向侧支消失。结论从临床效果和血流动力学证实分断流联合术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而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脾肾分流加让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Gao D  He Z  Wu J  Ma Q  Song H  Mei L  W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27-329
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例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色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我院对6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分别施行部分脾切除加肠腔侧侧分流加断流术及全脾切除加肠腔侧侧分流加断流术,通过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效果,对两种术式进行对比,旨在寻找一个合理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病死率为36%,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45%和545%。术后FPP和PVF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FPP平均保持在32±04kPa。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观察断流加分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 ,总结采用联合断流加脾肾静脉分流术(即联合术 )治疗 2 2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均行择期手术 ,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 18例 ,再出血 1例 ,肝性脑病 1例。术前自由门静脉压 (FPP)为 ( 3.96± 0 .39)kPa ,脾肾分流术后FPP为 ( 2 .2 8± 0 .35)kPa ,断流术后FPP为 ( 2 .71± 0 .38)kPa。断流加分流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 ,又降低了门静脉压力 ,同时还有利于门静脉向肝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assab手术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5年间收治的93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实施单纯性内窥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手术)及EVL联合Hassab手术(联合治疗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急性止血率无差异(P〉0.05);联合手术组术后近期无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5.7%明显低于EVL组和Hassab手术组(P〈0.05);术后EVL组、Hassab手术组、联合手术组的奇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22.7%,30.4%,45.7%。结论联合手术组同时阻断了胃食管腔内外的异常门奇静脉分流,食管曲张静脉获得根治,且有脾功能亢进消失、奇静脉血流量降低明显、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两种比较认可的手术方式:分流术和断流术。但两种手术方式都有自身的缺陷,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提出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笔者就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断流与肠腔分流联合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80~1995年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100例门静脉高压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下降1.92kPa,能够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止出血;联合手术后FPP平均为(2.46±0.30)kPa,仍可保持高水平的向肝血流灌注,减少脑病发生。全组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89例随访5~15年无复发出血,脑病5%,总病死率15%。其中肝功能ChildC级13例死于肝终末期病变,如肝衰、肝癌及肝肾综合征,5年生存率94.5%,10年生存率68.5%。结论联合手术具有断流术和外周型合理口径分流的特色,是断流和分流术两者优缺点互补,是目前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了解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侧支循环状态,探讨其在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中的价值。方法7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脾切除术(14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7例)、分流术(17例)和断分流联合术(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PV检查,获得门脉侧支循环血管的清晰图像。结果CTPV重建门脉侧支循环系统。73例患者中,以胃左、食管旁、脾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55例(75.3%),伴有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5例(6.8%),伴有胃短/胃后静脉曲张9例(12.3%),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或栓塞9例(12.3%),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3例(4.1%)。结论CTPV重建可较好地显影门静脉侧支循环状态,结合肝功能分级和门脉血流动力学等资料,有助于术者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实现门脉高压症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系统抗凝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Xue H  Zhang H  Zhang Y  Jiang Q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55-857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7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A组36例在断流术中经脾静脉分支插入抗凝管,术后行门静脉系统凝治疗;B组35例断流术后未行门静脉系抗凝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内彩超检查,A组门静脉系均未见血栓形成,B组门静脉系血栓形成13例(37.14%)。结论 门静脉系统抗凝治疗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和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患者247例,按手术方法分为选择性断流术组(126例)和联合断流术组(121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自由门静脉压力( FP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选择断流术组下降程度大于联合断流术组(P<0.05).除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外,选择断流术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肝性脑病,门静脉系统血栓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以及胃底食道下段曲张静脉情况等指标均优于联合断流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3年1月 ̄1999年9月,本所收治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8 ̄58岁,平均24.6岁,病因为门静脉血栓形成34例,腹腔内脏动静脉瘘4例,门静脉终末支纤维化2例,肝动脉瘤压迫门静脉1例。根据不同病变分别施行肠-腔静脉分流,脾-肾静脉分流,经导管溶栓及栓塞,动静脉瘘切除等治疗。结果 术后2例死亡,并发肝脓肿和肠坏死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