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乳香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卢兖伟  王琦等 《中成药》1996,18(11):20-22
研究了乳香炮制前后挥发油含量的变化,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组分,并用GC法测定了各种组分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乳香经炮制后各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变化不大,其组分含量有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2.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莪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兔林  杨光明  宋坤  李林  蔡宝昌 《中成药》2003,25(10):810-811
目的:比较研究醋制对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组分。结果:莪术经炮制后各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共鉴定出20个化合物,其中12个成分为首次从本品中鉴定,炮制后产生两个新组分4-异丙基苯甲酸、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酮。结论:莪术醋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由于加热及辅料影响部分组分消失,同时产生新的组分。  相似文献   

3.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芫花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芫花炮制前后挥发油含量的变化,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组分。结果表明:芫花经炮制后各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以醋炙和醋煮品产生的未知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4.
狗脊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首次从狗脊中提出挥发油,含量为83.3μg/g,炮制后明显降低。同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12个组分,主要为有机酸类成分,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和亚油酸。炮制后含量有个同程度增减。  相似文献   

5.
陈皮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  徐小飞  陈康  汪金玉  黄佩宣 《中药材》2012,(7):1046-1048
目的:分析陈皮炮制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探讨炮制原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炮制品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所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陈皮蒸制后挥发油含量减少(1.13%→1.06%)。陈皮生品挥发油中检测出33个成分,制陈皮挥发油中检测出30个成分,分别鉴定出24个化合物。其中蒸制前后共有的有15种,蒸制后未检出的有9种,新检出的有9种。相对含量增加的有4种,降低的有10种。结论:陈皮蒸制后挥发油的组分及相对含量都发生了变化,为陈皮炮制后药性改变和不同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胜群  王行美 《中药材》2004,27(6):408-409
比较了乳香炮制前后挥发油、树脂的含量变化,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炮制对挥发油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炮制对乳香中挥发油、树脂的含量影响不大,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则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陈皮炮制前及炮制后挥发性化学成分改变状况,为分析其炮制原理提供一些借鉴。方法:依据《中国药典》内水蒸气蒸馏法对生品陈皮炮制前后其挥发油进行提取,同时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挥发油内化学成分行对比分析。结果:蒸制以后陈皮内挥发油含量下降,从生品含量1.13%下降到1.06%,制陈皮内检出峰30个,有24种可鉴定物质;生品陈皮内检出峰33个,有24种可鉴定化合物。蒸制前及蒸制后都有的为15种,蒸制后有9种为新检出的,有9种没有检出。陈皮炮制前后都有化合物中,相对含量下降的有10种,相对含量增大的有4种,其中增加最显著的为柠檬烯,由炮制前68.790%上升至炮制后的76.925%。结论:生品陈皮蒸制前后其发挥有内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其含量和组分都出现了变化,为临床应用和探究陈皮炮制以后其药性变化提供了一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明党参加工炮制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化学动态变化,考察油中原有组分的比例有无改变,是否有新组分的产生或原有组分的消失,以探讨明党参的加工炮制机理。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观党参加工炮制前、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各部分挥发油及加工炮制后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初步鉴定了34种成分。其中,从明党参鲜品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7.873%,其主成分CSY(暂定名,其分离及结构研究另文报道)的含量为70.946%;从明党参鲜品去外皮根据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4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3.452%,其主成分CSY的含量为75.909%。从明党参鲜品外皮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6.878%,其主成分CSY的含量为70.977%;从明党参炮制品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成分,占总油量的88.839%,其主成分CSY的含量为67.234%。结论:加工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减少,质量发生变化,致敏活性成分——CSY的含量由鲜品中的0.0497降至0.0134%,减少了73%。此正是明党参加工炮制后无致敏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8)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枳壳江西樟帮炮制法饮片中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7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枳壳炮制后均有新化合物产生,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南产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益智仁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海南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含量发生了量的变化(生品1.36%,盐炙品1.12%)。从益智仁生品和盐制品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3,48种化合物。其中盐制前后共有的有42种,盐制后未检出的有11种,新检出的有6种。结论:GC-MS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产益智仁中所含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经盐炙后其挥发油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为进一步优化炮制工艺以及阐明益智仁盐炙前后不同炮制作用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柴胡及其炮制品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秦鹤  陈会平 《中成药》1994,16(2):20-21
对柴胡原生药,生品,洒、醋、蜜炙品的皂甙及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炮制后皂甙及挥发油含量升高,除蜜柴胡挥发油的组分变化外,各种炮制品的皂甙及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千锋  钟凌云  曹君  易炳学  周道根 《中成药》2007,29(11):1639-164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4个主产地的枳壳生品及炮制品中共鉴定出192个化合物,4个品种枳壳炮制后均有新化合物产生,除四川枳壳外,其余产地枳壳总化合物成分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GC-MS联用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敬群  范秦鹤 《中成药》1995,17(3):14-16
总结了白术、苍术蔻当归等18味常用含挥发油类药物的炮制研究。其结果表明:除捣(碎)草蔻等5种挥发油含量有所升高外,其余大部分炮制品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绝大多数药物炮制后,所含挥发油的物理常数、化学组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加热及辅料的作用是导致含量降低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主要原因。炮制品油室组织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油细胞层数减少,油滴向周围组织扩散,使挥发油易于溢出或被辅料吸附。多数药物不同炮制品,在复方煎剂中的挥发油与原生品所含挥发油相比,降低甚多。炮制后挥发油变化对药效的影响与传统炮制作用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冯敬群  王哲 《中成药》1994,16(4):22-24
对生木香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木香经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均较生品降低,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2.木香经炮制后,其挥发油比旋度、折光率均下降,但比重几无变化。3.木香各炮制品显微组织结构观察表明,与生品相比,炮制品木香油细胞因受热而破裂,导致挥发油挥发损失。因此,炮制品挥发油含量低于生品。4.薄层层析结果表明,木香各炮制品挥发油  相似文献   

15.
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其生品与炮制品中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测定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肉豆蔻经炮制后挥发油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有13个新成分增加,4个成分消失,止泻成分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含量增加,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降低。结论:肉豆蔻采用水浸泡麸煨最佳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苍术不同炮制品炮制前后,挥发油量、组分变化和辅料对苍术热解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规范苍术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术挥发油,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对苍术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热重法对比苍术及配比物热解特性。结果:苍术经炮制后,其挥发油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而炮制后挥发油中苍术素含量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苍术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焦苍术>麸苍术>米泔水制苍术>生苍术;温度于220℃以上辅料对苍术热解特性产生影响。结论:苍术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苍术素含量增加,为进一步研究炮制工艺、制定质量标准以及阐明炮制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枳壳饮片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8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不同产地及炮制前后对枳壳饮片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GC-MS方法对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兜铃饮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马兜铃生品及蜜制品中共鉴定出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马兜铃蜜制后有新化合物产生,并且总化合物数量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GC-MS联用适用于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马兜铃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鲜卑花属植物叶炮制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方法将鲜卑花属植物叶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后用,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476%。结论炮制后鲜卑花属植物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及药用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姜黄炮制前后质量的变化.方法 通过姜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指纹图谱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姜黄炮制后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不大,姜黄素和挥发油的含量明显降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变化不显著,姜黄指纹图谱共标出指纹峰11个,姜黄片则标示出7个.结论 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姜黄经炮制后HPLC指纹图谱指纹峰减少,印证了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有损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